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漯河市旅游

漯河市文物古迹介绍

1、临颍小商桥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颍小商桥
  小商桥位于临颍县黄帝庙乡小商桥南小商河(颍河故道)上。桥为敞肩单孔石拱桥,长20.87米,宽6.67米。大拱竞夸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净跨2.13米,矢高1.2米,两岸小拱脚间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块拱石间均由咬铁连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马,狮子,莲花和几何图案,拱之上端置有兽,伸出桥身。桥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刚力士像,双肩扛拱,双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动,风格古朴。据方志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现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小商桥是一座时代较早的古石桥,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资料。1986年小商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大修。小商桥是一座坦拱……[详细]
2、贾湖遗址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上游沙河水系,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处于现舞阳县城北24公里贾湖村东侧的沙河故道旁。从107国道到漯河,再转省漯平公路可达。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1983-2001年先后六次对贾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大批陶器、石器、骨器等各种反映贾湖先民生活状态和文明的文物相继出土,尤其是一批七孔骨笛和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甲骨契刻符号,让世人惊叹。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贾湖遗址发现六项世界之最分别为:世界最早的乐器骨笛——贾湖遗址共发掘出30余支骨笛,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贾湖骨笛有二……[详细]
化身台兴国寺
  这座台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兴国寺.它始建隋代,毁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内有600年龄白果树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台兴国寺是漯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化身台兴国寺简介化身台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公里处。台高8.3米,东四宽180米,南北长130米,面积约23400平方米。属龙山文化遗址。古碑记载:化身台,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台望之,心志挛凝,久而立化为石,因以名——化身台。化身台八方位正,五行气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圆不方,磊磊然。而钟灵不异于灵鹫峰也。台顶古刹兴国寺之初建,不知何代,明永乐初僧人得台槽刻其文曰:“大唐开元元年兴国寺造”。即物索证,则全唐以来之盛时也。化身台创基渊深。历代而下,田革糜常,几度兴衰。僧人重建卓锡于此。明正德玖元(公元1506年)更新。嘉靖二十六年,当地居民积资复修,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再次重修……[详细]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文庙大成殿:郾城文庙位于老郾城城区黄河西路(现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时专供儒生聚学授书的地方。始称儒宫,为唐代元和年间溵州刺史高承兴建。元至正后相继扩建。明洪武三年改称孔庙。永乐年间又恢复原称。明清时代又修建了16间,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创建景文书院于文庙西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曾经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门、泮水池、 廊房、启圣祠、明伦堂、大成殿等。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是一处带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据《郾城县志》记载:文庙大成殿系文庙的宫殿式主体建筑,在文庙北段中轴线上。目前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为纯木结构,坐北向南,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灰色和绿色琉璃瓦顶。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殿内立二人合抱顶梁柱,原柱上饰蟠龙形象,工艺精美,生动逼真,堪称古代艺术杰作。殿高11米,长20.4米,宽12.6米,约260平方米,进深三间,……[详细]
郾城九女冢
  壮观九女冢:九女冢,俗称九女城。位于郾城县城西北35里新店镇台王村。九座墓冢大小无异,分东西两排,东排五、西排四。南北长195米,东西80米,占地三亩余。长期以来,对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主要有四说:其一,金代九女避乱,遇贼不肯受辱同死其处,遂为九女冢;其二,九女与近族兄弟争其父遗产继承权,被县官错判含冤九泉。其三,九女因避风雨,不幸遇难身亡;其四,九天玄女葬此。四说殊异,无证可考。这里选传说一二,供读者品味。据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都咸阳。他即位后传下圣旨,要在普天底下挑选美女供其享乐。他派使臣在中国东部挑选了九个美女,在送往咸阳的路上经过这里。这九个良家女想到家中父母兄妹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想到将要遭遇的蹂躏和不幸,悲伤交加,痛不欲生。他们共同发誓:宁死不入宫。于是碰头而亡,都死在这里了。后人为了纪念九女的贞烈,修建了九女冢。又据传说,从前这里有个庄主,有大片家业,……[详细]
临颍文庙大成殿
  文庙,位于临颍县城东南隅,县第二高中院内。现存的大成殿高9.6米,殿基高2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九脊歇山顶,绿色琉璃瓦覆盖,黄色琉璃瓦插花,透花滚龙雕脊,色彩艳丽。鸱吻耸立,飞檐高挑,海兽仙人姿态各异,殿顶正中置一大宝瓶,光彩夺目。檐下铁马叮当,清脆悦耳。五踩双昂抖拱,彩绘藻顶,雕梁画栋。楹栏间雕绘山水花鸟,奇禽灵兽及二十四孝图,气氛祥和。殿前月台东西 22 米,南北 15 米,周围青石栏杆。踏垛中间青石雕二龙戏珠阶袱,长 3 米,宽 1 米。月台前两株桧柏,甬道两旁丰碑林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文庙始建于隋朝。乾隆《临颍县志》载:“康熙五十四年,风折庙柏,掘一古砖,得大业年字。盖城自大业年由固城迁此,庙与俱立也。”由此可以看出,城址从固厢城顶迁来时,就建成了文庙。宋大观元年(1107 年),于戟门东立《御制学校八行八刑条》碑,用以规范学子行为,以八刑处罚违规生员,其刑赏由学官主之。……[详细]
龙塔古篆
  龙塔古篆:在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且有古朴篆书刻于其上的柱状文物,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故史称“彼岸寺经幢”。又因其幢基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拥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用途主要是“借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郾城龙塔古篆既彼岸寺经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通体高12.18米,由底盘,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顶等部分构造而成。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底盘为直径5米的八角形香水海池,内刻海浪蛟龙,海岩浮雕有亭台楼阁,禅堂佛殿,高山流水,苍松翠柏,仪仗出行,车銮户舆,西天取经故事,讲经说法活动……。基座取须弥山之意,分上下两层。下层是一八面体……[详细]
彼岸寺经幢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实验中学内。相传彼岸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间。寺碑“龙塔古篆”系彼岸寺经幢的俗称。经幢造型优美,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内刻波涛海兽、人物风貌、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经幢构图古朴,气韵生动,底层为六角须弥座,各角透雕二龙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龛、天王龛。郾城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是旧时城内最早最大的建筑群。建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了。在历代战乱中虽数遇兵燹,但仍不断有高僧及地方绅士修复和扩建。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郾城彼岸寺历经千年香火鼎盛,名扬四海,为文人学士经常游历之地。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详细]
赵伊坪、赵晓舟故居
  赵伊坪、赵晓舟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东街路北。赵伊坪和赵晓舟为亲兄弟,赵伊坪为兄长。赵伊坪(1910.7~1939.3),原名赵廉越,出生于郾城县城内一教师家庭。1925年,经彭雪枫介绍于北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从事农民运动、-和兵运工作,为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任鲁西北特委-部长、第六专员公署政训处秘书长、鲁西区党委委员等职。1939年3月5日,在茌平县城琉璃寺被日军杀害,时年29岁。1927年春,赵伊坪在其故居组织文化促进会。为避开敌人的追捕,他躲藏在仅容一人的楼梯下,以苇席遮挡,在煤油灯下刻写党的文件、传单。赵晓舟(1916~2007),城关镇东大街人,中国共产党。历任鲁西北范筑先部第10支队教导队队长,八路军范筑先纵队司令部参谋主任,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司令部作战……[详细]
临颍谯楼
  临颍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谯楼,又名钟鼓楼,始建于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景泰二年重修,位于老城县衙前,占地140平方米,为砖筑楼台式建筑。台高6米,平台东西长14.7米,南北宽9.5米;飞中拱门洞宽3.5米,高4米,深9.5米;架层楼高五丈,铸钟两千斤,增置鼓大十围,民兴寝之便焉。它是周边县市仅存的一座反映古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73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青砖平台,拱门南面上方青石匾横额上写的“谯楼”二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拱门南面上方有“颍川古郡”阴刻石额一方。谯楼为青石阶、青石栏杆,平台上木质结构宫殿式楼房,双层飞檐挑角,四角铁马风铃,周围十根明柱支顶……清朝乾隆年间临颍知县刘沆曾有诗曰:“颍川衙署瑞葱葱,门前谯楼势更隆。暮鼓唤回犁雨叟,晨钟惊起织云工。一天郎月飞檐里,四野祥烟画栋中。览胜偶来台顶上,满城歌笑散春风。”这些诗句是对谯楼的真实……[详细]
召陵故城遗址
  召陵岗南北宽约五公里,东西长约六公里,最高处高于附近低洼村庄约二十米,其地理形貌为豫中东平原罕见。众所周知,雪乃冬天阴雨天天降之物,而召陵雪霁却是夏夜晴空降雪,故此奇名。相传东汉年间,一召陵人夏夜黎明之时外出解溲,忽见天上皓月当空却银花纷降,地上远近一片洁白,一场大雪正纷纷扬扬漫撒在召陵大地,且地上已积雪盈天,树上枝条白花朵朵,银鞭串串,不时还有几条家狗在雪中嬉戏追逐,时隐时现。此人惊奇,随近前用手触雪,可仔细一看,地上、树上哪儿有雪的影儿。天明此人奔走相告,左邻右舍人人称奇,皆曰遇“仙景”也。据郾城县志载:宋高宗时,岳飞抗金抵郾曾驻扎召陵。一天夏夜黎明时分,有哨兵突然发现召陵四周白雪茫茫,一片银装素裹世界,不觉大惊而吼起来,众军士被惊醒,出外四顾也不由惊叫不已。岳飞出来仔细查看一番,后向众军士解释说:“此乃天地氤氲之气相结合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此为虚景,勿须大惊小怪。”众军士方才放心,且均……[详细]
苏进故居
  苏进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苏进,生于1907年。1925年参加西北军,曾任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手枪团副团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15军127团团长、44师师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队长,红军大学参谋科科长,特种学校训练处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苏进根据党的指示在新疆迪化组织西路幸存的干部、战士训练,亲自撰写战例,编写翻译教材,为培训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任陕甘宁边区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苏进任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司令员、铁路护路军司令员,受命组建并率领这支部队转战于五千公里的铁路线上,完成了护路、剿匪、抢修、架桥等艰巨任务,保证了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有力地支援了部队作战。后任炮兵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详细]
陈星聚墓
  陈星聚纪念馆是在陈星聚墓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位于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史料记载,陈星聚墓园建成于1889年,由于当时清政府念他“劳瘁不辞”,与台北建设相始终,特追封他为三品通议大夫,赐予他“御赐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园修建时间长达4年,占地约1650平方米,南北长55米、东西宽30米。1889年墓园落成时,墓前有华表、碑碣,墓道两侧为石刻造像,石人、石狮、石马、石羊、石猴等姿态各异。园内古柏森森,庄严肃穆。1958年和1965年,陈星聚墓两次遭到破坏,目前仅存一块完整的墓碑和一块断裂的神道碑。2007年9月17日,新华社一篇题为《台北首任知府陈星聚的墓园亟待修缮保护》的文章引起了省委书记徐光春的注意和重视,他当即对这篇文章作了批示:应设法加强保护、修缮,用于爱国主义教育。漯河市本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新时期文物工作“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制定了近、远……[详细]
郝家台遗址
  郝家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东沙北街道石槽赵社区东北的台地上,京广铁路从遗址的西南部穿过,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遗址高出周围地面2-3米,文化层厚约3-5米,面积5万多平方米。郝家台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2米,东西宽148米,面积近3.2万多平方米。建于郝家台龙山文化二期,距今4600年左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河南龙山文化中时代最早的重要城址。1986年-1987年先后发掘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遗址内西南部发现有城堡遗迹,大面积成排房基,并有木板地面遗痕。另有窖穴、墓葬、灰坑、陶窑等遗迹以及城墙基和外围防御沟。出土有陶、石、骨、蚌器数千件。郝家台古城址反映了4000-5000年前,嵩山以东黄淮流域的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为全国为数极少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古城之一。古城的出现代表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也说明至少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新的文明时代已经降临。郝家台遗址是中华……[详细]
受禅碑及公卿将军上尊号碑
  《受禅碑》。三国·魏隶书 黄初元年(220)立。纵270厘米,横14 0厘米,22行,行49字。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逊位于魏王曹丕,丕随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纪其受汉“禅让”之事。《受禅表》与著名的《上尊号碑》并立于许昌南曹魏故城汉献帝庙中(其地在今古城村),庙久废。《受禅表》与《上尊号碑》同为魏初巨制,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法亦久为世重,故自唐宋以来,迭经著录。其结构方严整肃,用笔刚健斩截,意气雄伟排宕,骨气洞达、探穆渊雅的大家风范。《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位于临颍县城西北15公里繁城镇汉献帝庙址上,碑文内容为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刻立。高3.32米,宽1.02米,厚0.32米,有穿,额题纂书阳文“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文隶书,32行(后10行刻于碑阴),行49字,有不少字残毁。传为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刻,世称三绝。碑文是公卿将军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