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

陈仙姑祠
  陈仙姑祠位于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上村社区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祠在20世纪70年代被毁,2004年通过募捐得以重建。陈仙姑祠座西南向东北,建筑用地约1000平方米,四周绿树成荫,历来香火鼎盛。而陈仙姑的故事作为真实得民间传说,它所寓含的朴素、勇敢、坚毅、奉献等精神使它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保存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详细]
云和王家祠堂
  云和县城司前巷的王家祠堂,始建于元延祐元年(1314),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云和王氏传至第十二代祖王挺、王严兄弟时,人丁渐旺,家底殷实,弟王严出资建造了云和最早的街道——浮云街(现解放街老街段),街道长470余丈。元延祐元年(1314),兄王挺出资建造了王家祠堂。明宣德元年(1426),王海澄出资扩建了王家祠堂。明嘉靖年间,云广兵巡王一卿捐资扩建,如今祠堂西首仍保留着王一卿故居。清咸丰五年(1855年),王氏族人对祠堂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祠堂主要梁架构件留至今日。清咸丰八年(1858)、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两度转战云和,王家祠堂遭受一些损坏,族人又进行过一次较大修缮。王家祠堂是族人开…[详细]
五华赵公祠
  赵公祠位于翠湖南路,用以祭祀辛亥功臣、护国名将赵又新。赵又新(1881~1920)原名赵复祥,字凤喈,云南省凤庆县人,辛亥功臣、护国名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09年10月任命为驻云南临安(今建水)的新军第十九镇三十八协第七十五标教练官。昆明重九起义后,11月2日,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临安起义”。后赴江西,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之湖口起义。失败后回云南,改名赵又新。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赵又新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长,在蔡锷的率领下,转战川南,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此后任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1920年10月8日在泸州城阵亡。年仅39岁。赵又新殉难后,灵柩发送回昆…[详细]
水斗村伍氏大宗祠
  水斗村伍氏大宗祠位于县杏花镇杏花社区水斗花厅小组。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建筑于清光绪元年(1875)在原址重建,坐北向南(分针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面阔23.16米,进深32.35米。占地面积749.23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三间,正脊为博古脊,前廊为三步梁,梁上置驼墩、雕卷云纹、折枝花、如意云纹,驼墩上设五踩双层斗拱。门额书“伍氏大宗祠”五字。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龙舟脊。梁架为抬梁穿斗相结合,五架梁为抬梁式。有元宝状托脚和饰卷云纹叉手。梁上驼墩置斗拱,斗拱为一斗三升偷心造。驼墩雕卷草如意纹。六根格木柱,柱头做成栌斗状。前廊为卷棚顶,双步梁上雕如意纹驼墩。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详细]
常熟言子祠
  常熟言子祠为明代建筑,占地总面积为1008平方米,是祭祀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子的专祠,该建筑是常熟保存最早的古代官式祠庙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处在文庙范围内,单独设祠祭祀孔子学生言偃的建筑。常熟言子祠,初名吴公子游祠,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知县孙应时建。端平三年(1236年),知县王爚迁建言子祠于文庙之后,是为将言子祠纳入文庙建筑序列之始。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重建言子祠于文庙(大成殿)东,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清康熙间(1662-1722年)圣祖南巡御书“文开吴会”额,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御书“道启东南”额,曾俱榜祠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两江总督曾国…[详细]
松岭邓公祠
  松岭邓公祠位于香港新界粉岭龙跃头龙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围和祠堂村之间,是香港最重要及规模最宏大的祠堂之一。祠堂于40及50年代曾用作学校,于1997年11月7日被列为法定古迹。松岭邓公祠约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为纪念开基祖邓松岭公(1302至1387年)而兴建,是龙跃头邓族的宗祠。在每年元宵节,当年添丁的族人会在宗祠作点灯仪式,而二月初二则为祭祖日。该祠为三进式建筑,屏门设于中进,后进分三殿,正殿供奉历代祖先神主,宋二世祖税院郡马邓惟汲及皇姑赵氏的神位居中,其神主有龙头木雕,有别于其它祖先神主。左殿内供奉对宗族有贡献或功名显赫的先祖;右殿则供奉乡贤。建筑物的祖龛、斗拱、横梁、檐板及墙头均饰有…[详细]
汤斌祠
  汤斌祠是清初顺臣汤斌为其母亲修建祠堂,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内解放路西段,是睢县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汤家祠又名汤斌贤良祠,汤恭人旌烈祠,位于睢县城内建设西路,座北朝南,面积1200平方米,三节院,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二门、卷棚、大殿、五门照。门楼一间,正脊排山,前额悬挂有“奉旨贤良祠”金字匾一块,门前树有二旗杆,西边有吹台,另有皇帝封赐的下马碑,二门是三间过道,卷棚三间,四根明柱支撑,筒瓦盖顶,室内为悬挂圣旨和丝布礼品,贤良祠和节烈祠大殿各三间,殿前树有汤文正公蛟龙碑,汤恭人节烈碑一通,祠前有雕工精良的节烈牌坊。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详细]
城步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太坪村。 宗祠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民国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后扩建。门联曰:“创立功成继续黔旺,重光伟绩绍恢汝南。”门面及外檐墙壁上饰有彩绘图案,进前厅为戏楼,中厅左侧竖有“国先茔”石碑,上厅中间为宫殿式神龛,上有飞檐楼阁及横匾两块,一曰:“数宁宗功”,一曰“灵爽贰凭”。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 祠堂系三正两横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台基长方形,总面阔15.2米,总进深46米,建筑面积699.2平方米。此为祭祖、议事、宗法、读书、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建筑。此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牌坊、戏楼、山墙、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详细]
麻沙蔡氏大宗祠
  蔡氏大宗祠建阳蔡氏梓里,自唐至今已有1100余年。它坐落在麻沙镇水南村,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座古建筑。二00三年进行全面翻修。宗祠大门保持原有的砖砌古门,书匾蔡氏大宗祠,大门两边红墙上浮嵌钛金镀制的由南宋理宗皇帝为表彰蔡元定、蔡沉著书有功而御书的西山、庐峰巨字。用细石砌成的石阶直通九贤堂。正中建大红色的龛楼,内放蔡氏九贤雕像,两边桂木制柱联曰:图衍九畴,通易象春秋,天道人道九贤相继;书兼四代,朔商周虞夏,心法治法四世递承。九贤堂的两壁高悬四个匾额曰:紫阳羽翼、学阐图畴、闽学干城、家传心学。左右还悬挂十幅挂联,内容是理宗皇帝赞九儒;历代各臣赞九儒蔡氏九儒遗言。从可以处砖门进入济阴堂,正中建大红色…[详细]
卢古祠
  卢古祠位于安仁县牌楼乡山口村,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是本地卢氏族人供奉、祭祀先人及商议办理族中大事的场所。卢古祠又叫卢家宗祠,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青砖、穿斗式梁架、马头墙,四合院式。大厅前面设戏台,两旁有横栋,正厅与横栋各有天井,正厅前面有横街,大门两侧分别傲首蹲坐两座石雕雄狮。整个建筑布局风格具有唐宋时期祠堂建筑的特点,科学、严谨、壮观。祠堂的前面是一方占地5亩的池塘,池塘水清如碧,岸边绿树成荫。祠堂内部正厅、偏厅及各种功能用房齐全。正厅内除摆放着卢氏家族先人的灵位外,还在横梁上悬挂着不少本族子孙及第晋升的匾额。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整座建筑及附属功能用地30余亩。中…[详细]
仙市陈家祠
  陈家祠坐东北朝西南,坐落在釜溪河之滨,大门面向下码头,是仙市古镇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由岭南学士富顺知县陈长镛率族人于清同治元年(1862)修建,供族人从事祭祀活动和商议族中大事。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布局,系硬山穿斗式建筑,南北进深40.2米,东西面阔五间19.2米。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详细]
岳氏忠孝祠
  岳氏忠孝祠:位于长社路街道办事处杨中社区,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而修建的祠堂。据载,岳飞的八世孙在岳家庄(今杨中、东岳庄)一带落户,繁衍生息,延展至今西岳庄、杨寨、岳楼、大路张、坡岳、牛庄、槐树陈、岳刘庄等村。为了纪念岳飞先祖,岳氏后人捐资于明末清初修建了岳氏忠孝祠,灰瓦三间,坐北朝南。祠堂内设有供奉飞祖的牌位,两边的楹联为:“欲直里黄龙府恢复二君、征战到朱仙镇留芳百代”,横批为“精忠报国”。祠堂内保存有两通石碑,一通为岳氏受姓图,记载了岳氏的来历,时间不详;一通为岳氏族谱碑,记载了岳飞的生平事迹及该族后人迁徙至此繁衍生息事宜,镌刻于清同治七年;院内有一通石碑为长葛县祖籍碑,镌刻于清康…[详细]
南垴上周公神祠
  南垴上周公神祠位于襄垣县侯堡镇南垴上村中部。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宽19.65米,南北长20.16米,占地面积约为396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山门、正殿,均为硬山顶;两侧仅存东配房三间,东耳殿三间。正殿建在一米高沙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檩,前廊式,一斗三升拱,前檐墙近年新加。西耳殿、配房为近年新修。周公神祠供奉的是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生于岐邑, 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勋臣。武王死后, 成王继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详细]
东山苏公祠
  东山苏公祠(亦称永思堂)坐落于苏围村的中央,以正中央的地理位置彰显宗族血脉的权威与荣耀。五百多年前,东坡居士的第十五世孙苏东山,官至五品,走任桂林府推官。仕途兴起,宗脉流旺,明成化十七年苏公拓土兴建了永思堂。东山苏公祠始建于明代,维修于清代,坐北朝南。府第式建筑,原建筑大部分损毁坍塌,现仅剩三及照壁。总共阔11.3米,总进深43.4米,占地面积490平方米。砖、瓦、土、石、木构筑。悬山顶,屋面板瓦,红砂岩石条墙基。中轴厅堂大门前有五级花岗石石阶,大门轩廊两侧有红砂岩柱础、柱承重檀条、砂砾岩门框、门枕。门框镶有大理石阳刻对联,上联为“汉室忠臣北”,下联为“宋朝学士家”,横额为“东山苏公社祠”。中…[详细]
哼哈祠
  哼哈祠:内塑哼哈二将。传说哼将叫郑伦,本是商纣王的大将,官至督粮上将,曾拜度厄真人为师,学得一身绝技。度厄真人授他窍中二气,碰到敌人时,鼻了一哼响若洪钟,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郑伦靠着这个绝招,战胜了许多对手。后来被周武王的大将擒获,隧投靠了周武王,仍当督粮官。哈将陈奇也是商纣乇的大将,曾授异人秘术,炼成腹内一股黄气,张嘴一哈,黄气喷涌,对于魂魄自散。陈奇曾与降周的郑伦交战,一哼一哈,不分胜负。后来陈奇被剧将黄飞虎刺死。武王灭纣后,姜子牙归国封神,封郑伦和陈奇镇守两释山门,宣布教化,保0宝,为哼哈二将之神。按照佛教的说法,陈奇和郑伦都是佛国大力士,能亲近诸佛,是手拿金刚杵保卫佛的夜*神,叫…[详细]
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花坦乡、潘坑乡、五公式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亮点:建筑形制古朴,保留了北方木构的一些做法,同时又融入地方特色手法,是研究明代南北方建筑交流变迁的珍贵史料该建筑群由永嘉郡祠、孝思祠、季氏大宗祠、邵氏大宗祠、郑氏大宗祠、谢氏大宗祠、叶氏大宗祠、陈氏大宗祠8座祠堂组成。楠溪江流域诸多古村落的形成源于中原战乱,百姓南迁,其村落文化是中原文化与东瓯乡土文化交融的结晶,宗祠建筑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宗族文化的写照。其中颇富代表性的永嘉郡祠位于永嘉县碧莲镇上村,是村内的刘氏宗祠,始建于元,历经明清两代修缮,现存的建筑基本上保持明代建筑风格。1997年8月,该建筑…[详细]
蒙公祠
  蒙公祠位于湖州市善琏镇,距湖州约28公里。善琏系中国笔都,湖笔发源地,蒙公祠祀笔祖蒙恬。蒙恬为秦朝大将,史料记载为我国制笔始祖。善琏制湖笔历史悠久,南朝时已盛产湖笔。而建蒙公祠祭礼笔祖蒙恬,据文字资料记载最迟在元代。民国时期,蒙公神祠重建。抗战时期(1943)被毁。1959年,因建善琏湖笔厂厂房,蒙公祠再度受损。1992年蒙公祠重建,1995年4月峻工,现蒙公祠占地4000平方米。新建蒙公祠为殿庑式建筑,殿为歇山顶,飞檐翘角。殿四周有廊,均设石质栏杆,大殿前各有长廊10间,陈列各种湖笔。殿前廊柱和殿内挂着许多著名书法家所书的匾额和楹联,正中有彩塑蒙恬及夫人和太子的高大立像。蒙恬头戴元帅盔,斜祖…[详细]
闵子骞祠及墓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闵子墓座北朝南,高6米,直径40米,近旁有两座中形墓,传说为闵子迁的两个弟弟,墓高2米,直径24米,总占地约6400平方米,墓地松柏藏密,“闵墓松风”素为宿州八景之一。闵祠始建于宋,现存殿宇14间,祠内存有古柏和千年银杏。祠外有两座碑亭,…[详细]
施琅宅、祠和墓
  施琅宅、祠在施琅出生地晋江市南龙湖衙口村。施故里宅、祠明末清初已毁无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复建,次年秋告成。祠建东、西、中和都爷衙、小宗、侯府等宅院,以靖海侯府最宏大,位在祠西,朝南,为三落双扩厝大型建筑,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三进五开间,有房屋大小66间,建筑面积2175平方米,占地3560平方米。为泉州典型传统明居建筑,俗称宫式大厝,有明代建筑简朴大方之风。施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清初迁界时毁,施琅复台有功,封靖海侯,于康熙二十六年重建宗祠,历代重修,于今保存较为完整。祠宇三进,砖木结构,黑柱红檐,庄重而又大方。前、中、后三殿在中轴线上序列排开,严整肃穆,两侧以…[详细]
义庄祠堂
  在平江历史街区保留下来的古旧建筑中,除了大量的民居、深宅大院、寺观外,义庄祠堂占有相当的数量,可见古人十分重视义庄祠堂的建设。义庄创自宋代名臣范仲淹。北宋皇右元年(1049),在杭州任知州的范仲淹回归乡里时认为“俸赐之余宜以周宗族”,因取平时之积蓄购买良田千亩,捐赠给范氏宗族,作为族人公产,名为义田。还在城中灵芝坊(今范庄前)祖宅设立义宅、义学,以济养群族,并亲手制定义庄的管理规矩。义庄的主要任务是春秋祭祀祖先,维修坟墓,纂辑族谱,以义田收租赡养族人之贫困者。族中有鳏寡孤独,及读书无膏火之资,年长无婚嫁之费者,义庄皆予资助。一般立庄正一人,庄副一人,司其出纳。两宋及元代,由于朝廷提倡儒学,器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