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罗氏祠堂。1934年夏,罗响(方华)、张觉青在热水创办了东华小学,该校就设在罗氏祠堂内,罗响任校长,张觉青任教导主任,聘请罗镜清、王守中等先进青年为教员。1938年初,中共广东省委派遣麦任(麦文,东莞人)到东江上游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同年5月,麦任在老隆经黄用舒(建党对象)介绍认识了罗响,并与罗响同赴和平热水,对罗响、张觉青进行深入考察。麦任深感罗、张已经成熟,决定先发展罗响入党,再由罗响发展张觉青入党。罗响、张觉青入党后,又发展了叶镜芬入党,并于1938年6月成立了中共和平县党小组,罗响任小组长,上属中共龙川支部领导。1938年6月至8月,党小组先…[详细]
西不羹遗址
  西不羹遗址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宋庄尧城岗上,也叫尧城,为春秋时楚国古城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羹是远古延续下来的族性小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载:“楚筑不羹,有东西二城。《汉书·地理志》载:“襄城有西不羹。”公元前531年,楚灵王欲问鼎中原,与晋国争霸,在北部边防几处战略要地修筑城池,不羹是其中之一。楚灵王统治时期,对外攻伐邻国,以霸主自居,对内搜敛钱财,挥霍无度。令其弟公子弃疾(后称楚平王)大规模修建不羹城,后逐步建成楚国北疆千乘之赋的大城,与陈、蔡、叶一起并称为楚国方城之外的四大别都。战国时代,不羹作为城邑一直存在。至秦,置郡县,襄城设县,不羹设亭,延续前后汉两代。《东观…[详细]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 何叔衡(1876—1935),湖南省宁乡人。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并成为挚友,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并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被编在特别班学习,1930…[详细]
小姑岭青瓷窑址
  小姑岭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在古银锭湖东部的小姑岭东南麓,南与鲤鱼山相望,东与象鼻山毗邻。窑址上树木茂盛,花草丛生,前有一池,因而俗称“大池墩”。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窑床方向朝西南,瓷片散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暴露的堆积断面厚度为1.2米,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该窑址的烧造时间为南朝。产品以碗、罐、壶为主,同时还烧造钵、盘、盏、盅、砚、高足杯等。器物胎骨灰白,较厚,含沙粒,有分层现象;釉色以淡青釉居多,也有青灰、青黄,普遍开细片纹;釉层薄,质感较差,有剥落现象,满釉器制作较规整,半釉器粗糙。装饰方法刻划兼用,以弦纹、莲瓣纹为…[详细]
中共知行小学支部活动旧址——石马坝知行小学
  石马坝知行小学(现犍为县石溪镇石马村小学)位于犍为县石溪镇石马坝村4组。1940年2月,中共乐山中心县委将眉山县委负责人李公表调离眉山,经康煤厂会计股长吴昌位介绍,到石溪乡石马坝私立知行小学任教,任教务主任,党内关系直接与梁华接头。1940年下学期开学时,知行中学附属小学与知行小学合并,改为石溪第二小学。由于学生人数增多,教师缺额大,共产党员帅德昌调到该校任高年级三班班主任。1941年春,共产党员李银辉、帅世祺到石溪第二小学任教后,随即建立中共知行小学支部,李公表任书记,隶属乐山中心县委领导。中共知行小学支部成立后,根据上级指示积极开展工作。按照“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详细]
桃花山石窟
  桃花山石窟位于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社区。桃花山石窟散布于桃花山北沙沟岩崖上,沙沟长约1公里,宽0.5公里的岩崖分布着土地庙、财神阁、老君洞、三清殿、大圣殿、刘海佛殿、二仙台、重阳阁、无量殿、药王殿、文昌宫、鲁班庙、三官殿等14处平顶长方形石窟,窟前接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建筑。这些石窟始凿于宋元时期,部分石窟毁于清同治兵燹,光绪中期曾修复,“文革”中山上所有建筑均被拆除,造像捣毁。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修复。1988年7月,桃花山庙宇石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具代表性的石窟有:轩辕殿位于北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2.5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进深4米,宽6米,檐高4米。龛内塑轩辕氏像。法王洞…[详细]
石塘山烽火台
  从伏龙山向东眺望,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石塘山山顶上的烽堠遗迹,它就是2003年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塘山烽火台。石塘山烽火台是慈溪市目前保存较好的一处明代抗倭遗迹。 石塘山烽火台设在石塘山顶端,台高4米,纵面呈梯形,底部各边长11米,上部各边长6.8米,有东西长3米、南北宽2.5米、深0.6米的凹槽,槽之西有一缺口,为烽堠守兵的出入通道。该台四周陡峭,树木繁茂,从下仰望,高耸的墩基明显可见。 明洪武十七年,倭寇频频侵扰浙东沿海,所到之处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倭患之苦。《明史·日本传》载:“时两浙皆被倭,而慈豀焚杀独惨,余姚次之。”为解救百姓于水火,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详细]
金牌炮台
  金牌炮台位于琅岐岛凤窝村,与隔江的长门炮台犄角,形势险要,为防守闽江的第一道要塞。炮台由山巅主炮台、山腰前沿炮台、山麓江岸炮台组成。主炮台有两个炮位,露天、圆形、半地穴式,三合土结构,深1.43米,直径分别为12.40米和7.60米。操场在炮台后侧。营房建在操场边,面宽8.00米,进深4.20米,残墙高2.75米。烟台山炮台由两个炮位组成,炮位相隔10余米,露天,半地穴式,三合土结构,深分别为1.41米和1.42米,直径分别为11.60米和12.60米,安装大口径克虏伯后膛炮。獭石炮台共设有火炮六尊,其中11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膛炮一尊,8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兩尊,120毫米德制克虏伯后膛炮三…[详细]
蝉林祠
  蝉林祠位于古田县杉洋镇西北3公里的狮岩山麓。该祠坐北向南,木构建筑,占地1321.8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华表门亭、下游廊、前天井、中在厅、后天井、祖祠厅。祠前为百余平方米的旗杆坪,左右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祠门两旁对联为:“狮嶂钟灵持厚,蝉林流泽孔长”。大门内有华表门亭,门上有如意斗拱,层层出挑以承托屋檐,中间挂一竖匾“状元及第”,坊亭匾额为“蝉林祠文物馆”,文物馆共有馆藏文物300多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双坡顶,风火墙。内有楷书:“檀樾主尚书堂”六字大匾牌。横梁上悬挂有状元及第、文魁、武魁、进士等古牌匾20多块。厅内柱上分别保留有古代楹联趣对24…[详细]
瓦片滩青瓷窑址
  瓦片滩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栋树下,东距上林湖约2公里。窑址遗物堆积丰厚,散布面积大,瓷片俯拾即是,故称“瓦片滩”。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窑址地表瓷片散布面积4,800平方米,断面堆积厚度1.7米,从采集到的标本判断,其烧造时间为五代至北宋时期。产品丰富多彩,做工精致,造型优美,不拘一格。器物有碗、罐、壶、钵、盘、盆、洗、盏、盒、灯等,碗有敞口斜腹环底碗、翻沿弧腹圈足碗、曲口斜腹圈足碗、直口深腹圈足碗,盘有葵口平底盘、敞口平底盘、翻口平底盘、曲口圈足外撇盘、敞口圈足外撇盘、敞口浅圈足盘、卧足盘等。胎骨灰白,细腻,坚密。釉…[详细]
三山所北城门
  明洪武年间,闽浙沿海,倭患频仍。朱元璋命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在浙东沿海一带建卫设所,以强化海防军事要塞。三山所城与浙东其它军事设施一样,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军事斗争的产物。三山所即为今天的慈溪市城区浒山街道。 光绪《余姚县志》载:“三山所在梅川一都之浒山,俗呼浒山城,东应观海,西接临山。”所城置千户等官15员,驻扎旗军1120名,辖历山、眉山、蔡山、吴山、担山等7处烽堠,隶属于观海卫。三山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千户刘巧住监筑,围三里一百一十步,高一丈六尺。明永乐间城增六尺,址厚四丈五尺,面半之陆门四、水门一、月楼四、角楼四、女墙六百三十五、兵马司厅一、吊桥四、敌楼四、更楼一、窝…[详细]
浮图寨(克戎寨)
  浮图寨,也称克戎寨,位于县城西大理河南岸,即今之张家寨。北宋熙宁三年(1070)九月,西夏国相梁乙埋始筑细浮图寨。此后,在宋夏间两易其手。绍圣四年(1097),北宋再度收复细浮图寨,赐名“克戎寨”,取“克服戎夏”之意。金正大三年(1226),设定戎县,驻克戎城。元至元四年(1267),定戎县并入与其同时由寨升县的米脂县。明初,设巡检司,后裁撤。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克戎寨,至今东北城门门额石匾上“克戎寨”及“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瓜月谷旦立”等字样清晰可辨。克戎寨,由寨而县,由县而巡检司,终至村落,折射了大历史的影子。陕北为西夏党项贵族的龙兴之地,曾在此经营147年。1038年建国后,…[详细]
神池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位于县城文化馆内(时为中共神池县委驻地)。1948年4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及任弼时、徐特立等一行由晋绥边区出发,向河北省西柏坡行进时,经岢岚、五寨达于此,留宿一晚。听取县土地改革工作团土地改革和整党建党工作汇报。周恩来曾登西城观西海子。次日东去代县。1968年神池县革命委员会遂将毛泽东当年路居3间正房及办公桌椅、双人床原样陈设供人瞻仰。2006年县政府出资作了重新修缮,除原样保留毛泽东丰功伟绩馆外,增设了神池民俗馆。1948年4月5日下午5时许,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途中经过神池县城,当时的土改工作团团长郑林就把中央领导们安排在这座院落里。在这儿,…[详细]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嵊泗列岛,在那碧波万顷,星罗棋布的岛屿中间,有一个面积最大的泗礁岛的宫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雄伟醒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平方米,道路1600平方米。1995年4月兴建,1996年4月落成,同年7月7日嵊泗解放46周年纪念日举行揭碑仪式。2000年5月后,把原分散在青沙、黄龙的烈士墓地陆续迁移到陵园内。陵园设计气势雄伟,依山傍林,山顶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正门屹立庄严的拱型门,正向朝南,气象万千。观碧海金沙,望山海奇景;数渔火点点、听林涛声声;守千米长滩,看海上日出。纪念碑广场总面积59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30…[详细]
袁大化故居
  袁大化故居,位于安徽省涡阳县青町镇。占地4000平方米,存有房屋40余间。现为涡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静静伫立着一座颓败的故居,祠堂旁边松林响起的阵阵松涛声,向路过的人讲述着它的百年沧桑,讲述着从这里走出的一段传奇:在这个叫大袁庄的地方,曾经出来一位叫袁大化的清廷要员,做了很多要事、好事,也有受人诟病的瑕疵。  袁大化故居在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日前,记者来到这里看到大门是新修的,开门进去,一种古朴和衰败之感扑面而来。院内晒着一些农作物,原西花园里种点蔬菜,杂草丛生,一些房间看上去已成危房。这三进三出的大院,已看不出原貌,屋内也没任何旧时摆设。涡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详细]
雷晋乾烈士墓
  雷晋乾烈士墓位于永州市祁阳县三口塘镇坝塘村。雷晋乾,祁阳县三口塘镇坝塘村人,1898年12月出生,1918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1921年三师成立一个进步学生组织——心社,雷是首批参加者,并是骨干成员之一。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春参加三师驱逐反动校长刘志远的学潮。之后先后去安源、水口山发动工人运动和“岳北农工会”组建工作。1925年秋同罗严、毛泽民、夏明震等到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12月由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和中共湖南区委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派遣回祁阳发展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发展段文元、王镇湘、廖康国为中共党员。1926年1…[详细]
钱岙遗址
  钱岙遗址位于鄞州区横溪镇横溪村,198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岙遗址于1976年兴建横溪水库时被发现。距宁波市中心约25公里。南依金峨山脉的太白山,北为广阔的鄞南平原,东距横溪街1公里,西距鄞县古城白杜2.5公里。其范围东至导流河红光闸大樟树下,西达导流河友谊闸毛竹山边,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米。从挖掘的土层中可以看出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土质分隔,互相叠压。出土了大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器物。 第一文化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和铜器等。陶器为泥质黑(灰)陶和印纹硬陶,器物有豆、罐、纺抡(均为黑灰陶)、瓮罐(印纺硬陶)、碗、盘、杯(原始瓷)以及铜器尊、削…[详细]
亦禾庐与儒林第民居
  “亦禾庐与儒林第民居”坐落在南昌县黄马乡白城村杨家山自然村,因“亦禾庐民居”与“儒林第民居”相隔较近共同列为文保单位。“亦禾庐民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50平方。青灰砖外墙,硬山顶,大门上方有“亦禾庐”匾额。前后共两进,两进均为两层,穿斗式木结构。进门第一进有一假照壁,从两边过天井后的左右楼梯均可上楼到前楼的绣楼。中堂为五柱四间,柱下为上鼓形下八边形石础。后厢为四柱三间,柱间有上下两层雕花木枋,上层枋间中立一短柱以支撑楼板垫梁,枋间是白地墨画。该建筑雕刻精美,墨画秀气,是研究民国中期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儒林第民”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35平方。青灰砖外墙,硬山顶,大门上方有“儒林第”匾额…[详细]
余川村古民居群
  余川村古民居群余川村位于绩溪县上庄镇,其村历史底蕴深厚,古民居众多,其中29号、14号、4号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汪开朗宅户主在幼时被汪裕泰茶庄创始人汪立政带到上海从事茶叶生意。该宅坐落在上庄镇余川村(三家村)29号,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5平方米,该宅上下对堂,二楼通转,东西厢房,三合土地坪,室内的斜撑、雀替均有精美的雕刻,主人为了更好的保护木构件,斜撑取下保管。该宅的左侧为厨房,已重新改建。前有庭院,院内地坪用青石板横铺而成,大门里面的门楼上用砖砌成一个菱形,中间嵌入一个“福”字,有一定文物价值。汪五庭宅坐落在上庄镇余川村(三家村)14号,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5平方米…[详细]
东周文昌阁
  东周文昌阁位于襄垣县侯堡镇东周村东。坐东朝西,东西宽100米,南北长32米,占地面积约为3200平方米,六角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11米,据碑文记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塔基石砌,平面六边形,高1.3米,边长3.12米。塔身三层,每层檐部均设砖砌仿木斗拱,为三踩单翘,檐部各角施有套兽。一层正面辟方形门,并设上阁踏道,门额上题“文昌阁”三字;南面额题“水环抱”,北面额题“山拱翠”。二层正面辟门,门上砖砌匾额,上 书“奎光”;相邻两侧辟窗。三层除西面辟门外,其余各面均辟六边形小窗,镶嵌“文光射斗牛”砖砌文字窗棂。六角攒尖顶,宝珠式塔刹。1981年被襄垣县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