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红色旅游景点

金贯真烈士墓碑
  金贯真(1902—1930),原名家济,永嘉县岩头村人,1919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23年,他同蔡雄、苏渊雷等组织“血波社”、“宏文会”等新文学团体,与李得钊、金省真等组织“溪山学友会”、“青年策进会”,开展新文化运动。由于他品学兼优,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勇于斗争,校长金嵘轩为他改名为“贯真”,激励他为实践真理而奋斗。1924年冬,他由谢文锦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春,转为中共党员,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北伐时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兼党团书记。1927年秋,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8月回国。翌年1月,任中共中央巡视员。5月,任红十三军政委。是月20日,在温州城区不幸被捕,当晚壮烈牺牲于松台山麓。同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李得钊在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上著文悼念,称金贯真是“布尔什维克党员的模范”。8月,周恩来在莫斯科赞扬他是“浙江的金龙”。金贯真烈士墓碑,位……[详细]
中共瑞安县委扩大会议旧址
  1949年3月9日至4月13日,中共浙南地委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和解放浙南全境,在瑞安县永峰乡坳后村(今桂峰乡坳后村)召开了中共浙南地委第十次扩大会议。 为贯彻传达会议精神,部署瑞安地方工作,4月18日开始,中共瑞安县委在永峰乡吴垟村(今永安乡吴垟村)张氏宗祠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又称“吴垟会议”)。会议由中共瑞安县委书记郑嘉顺主持,县委委员、各区委负责人以及县委警卫队主要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浙南地委第十次扩大会议精神,总结了瑞安县委近两月来的工作情况,并讨论了如何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解放瑞安全境等事项。会议进行到4月22日时,县委收到浙南地委、浙南游击纵队转来的关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文件,并收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的消息。随后,县委又接到浙南地委和浙南游击纵队关于迅速解放温州和浙南全境的指示。根据浙南地委指示,县委扩大会议立即就如何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详细]
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旧址
  193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人刘英随同中共东南分局负责人曾山在金华与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就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合作以及共同抗日事项进行会谈,提出在温州、平阳、丽水等处设立新四军办事机构,并达成协议。同月,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改为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主任周饮冰。通讯处建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推动温州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二是输送抗战兵员,曾先后接转党的干部和进步青年三批1300多人,经温州赴皖南参加新四军;三是掩护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开展工作,后成为浙江省委的主要交通联络站;四是以公开合法身份与国民党温州驻军和政府打交道,处理有关事项。同年9月,国民党温台-司令部下令取缔了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等5个抗日救亡团体,封闭进步刊物,禁止抗日宣传。10月10日,又查封了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逮捕了当时住在通讯处的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谢文清、青年部长赖大超,……[详细]
泰顺县烈士公墓
  泰顺县是革命老根据地,1923年,泰顺籍青年林秉权在上海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浙江省委派员到泰顺从事革命活动,后在泰顺组织了一支800多人的农民武装;福建省党组织也先后在泰顺边区一带开展过活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泰顺县是红军挺进师和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浙南特委活动的重要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泰顺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494位荣膺烈士称号。 泰顺县烈士公墓,位于泰顺县罗阳镇霞阳村,建于1957年12月,1984至1989年间,泰顺县政府对公墓进行了扩建和重修,现公墓占地面积6750平方米。公墓建筑分三个层次:进入大门,穿过两个荷塘间的大路,拾级而上就来到第一层平台,经过平台两旁柏树、雪松间的小路,尽头各有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红色八角亭;往上是第二层较宽敞的平台,这里是举行奠祭和瞻仰活动的场所;再上是第三层平台……[详细]
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旧址
  永嘉县溪下乡黄皮村地处永嘉、仙居两县边境,原属仙居县金竹乡黄皮村,1948年划归永嘉县溪下乡管辖,是温(州)、台(州)、金(华)3个地区接壤的三角地带,易守难攻,且具备群众基础,是理想的红军后方基地。1929年11月19日,中共永嘉中心县委领导-农民在此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与浙南红军游击队,该村一批贫苦农民踊跃入伍。翌年2月3日,浙南红军游击队在该村革命群众的支持下,打败了仙居十八地反动民团。3月初,中共中央军委派胡公冕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3月9日,红军游击队在该村广福禅寺中大殿召开大会,400多名红军战士参加会议。大会宣布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由胡公冕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王国祯、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金国祥负责经济工作。随后,红军游击队整编为3个支队、1个直属队,雷高升、胡协和、谢文侯分别任支队长,胡衍真任直属队队长,下设41个分队,计400余人枪。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为中国……[详细]
红军洞旧址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采取“北和南剿”政策,对闽浙赣皖四省边区发动全面进攻,妄图消灭四省红军游击队,并对浙南革命根据地实行重点“围剿”。在大峃、珊溪等地控制交通要道和重要路口,派重兵分别驻扎在下垟、南田、西坑、雅梅一带,还在南田、王宅、雅梅、敖里等地垒筑碉堡,对瑞青泰地区游击根据地实行全面-。 1937年3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政委、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焜带领特委机关和赤卫队到浙南寻找临时省委,接受新的指示,至玉壶李林乡李山村与二纵队会师,后决定回浙西南地区活动。是月30日,80多名红军指战员从李山出发向浙西南挺进,到玉壶金星附近宿营。由于当地乡保长告密,次日上午,指战员在十源乡富庄村遭到国民党19师某营的阻击。一大队政委宣思金接到许信焜的命令,带部队冲上深坑岭头,占领岭头两侧高地,用机枪掩护二纵主力撤退。撤退过程中,许信昆、宣恩金二人腿部不幸受伤,……[详细]
玉环烈士陵园
  玉环烈士陵园位于玉城街道中青山南坡。玉环烈士陵园建于1959年,主要安葬着解放玉环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陵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园内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塔、纪念亭、纪念馆、墓群、塑像、牌坊、凉亭等。陵园牌坊正面刻有谢觉哉手迹“烈士陵园”,背面刻有郭沫若手迹“永垂不朽”。过牌坊拾级而上至墓顶平台,共有365级台阶。建筑共分五层:第一层为解放军战士和民兵并肩战斗大型立体雕塑。第二层为一排5间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第三层为墓前平台,约300平方米,是举行悼念活动的主要场所,讲台正壁雕刻着毛泽东主席语录:“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第四层为陵园主体组合墓群,安葬着380位烈士遗骸(其中无名120人),墓群分三层六组,每组两排,依山成弧形排列。少年英雄林森火烈士单独安葬在墓前平台西侧下方。第五层为……[详细]
苍南盐民革命纪念馆
  苍南县龙港镇的海头村(原属白沙乡)是20世纪20年代盐农民-的策源地。1923年6月,出生在海头村的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吴信直,带领当地盐民20多人举行武装-,他们攻打垄断食盐、包收盐税的方良盐堆,打死欺压盐民的盐警,缴获了0弹药,并放火烧掉盐堆,取得了第一次盐民-的胜利。1926年12月,吴信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任白沙农民协会会长,继续领导和组织农盐民开展武装斗争。期间,他先后于1926年9月26日和1927年2月18日,两次在白沙组织“杀警焚堆”-,焚毁从象岗至舥艚的18个盐堆。这两次-震撼了国民党在鳌江以南地区的反动统治。后吴信直被捕牺牲。 苍南盐民革命纪念馆,位于苍南县龙港镇海头村,兴建于1992年11月,占地675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纪念馆是一座3间3层混凝土结构楼房,坐北朝南,金黄色琉璃瓦、铝合金门窗。原国务委员、公安部长王芳题写了“苍南盐民革命纪念馆”馆名……[详细]
朱枫烈士纪念楼
  朱枫烈士纪念楼 朱枫烈士纪念楼,原为朱家花园,名曰憩园,建于民国,系著名烈士朱枫故居。朱枫,女,(1905—1950年),0党员,曾在0华东局驻沪工作,在1950年6月10日震惊世界的“台湾大间谍案”中在台北被-台湾当局枪决。198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朱枫(朱谌之)为革命烈士。朱枫早在宁波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了-;抗战开始,又组织青年,开展救亡运动;1938年日寇入侵镇海,她与丈夫一起奔赴皖南新四军。她变卖家产支持革命事业。1944年,奉调到沦陷区上海进行地下工作被捕入狱,经受住了日本宪兵的残酷拷问,获释后加入了中国0组织,又奉命到香港从事情报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香港正准备回沪与丈夫、女儿团聚的朱枫,突然接到上级指示,要她去台湾执行与地下0党组织联系的任务。正当朱枫完成任务即将离台时,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被捕后坚贞不屈,于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英勇就义。1……[详细]
中共浦江县委旧址
  山垄王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位于浦江县岩头镇王店行政村山垄王店自然村,东承黄宅,西连城区,四面环山,地理位置隐蔽,群众革命基础好,这里是中共首届浦江县委成立的旧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山垄王店村曾一度成为浦江革命的活动中心。1939年,中国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外患和国民党实行-的内忧,共产党人临危救国,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满腔热血,把生命置之度外,经受革命的洗礼。1939年9月,金衢特委下派的蒋忠同志从黄宅转移到岩头镇山垄王店村,以教书的名义,坚持革命斗争,开展秘密活动。山垄王店就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承载了历史的红色记忆。在蒋忠的组织领导下,全县党组织通过地下党员散发、张贴抗日救国的宣传标语,发动师生排演《-三部曲》、《大刀进行曲》等节目,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在中共浦江县委的领导下,浦江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949年农历正月十二晚上,国民党刑警队包围了山垄王店,中-员、情报站站……[详细]
龙溪会议旧址
  1930年夏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活动进入全盛时期,活动范围遍及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丽水、金华等地区的20余个县、市,经历大小百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封建豪绅势力。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疯狂反扑,调集了浙保第三、四、五、七团共4个团的兵力,再配以永嘉、黄岩、仙居、缙云等4个县的保卫团,从四面八方向红十三军第一团(师)包抄过来,形势非常严峻。是月底,面对风云突变的严峻形势,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在五氵束鸟龙溪山洞主持召开军事干部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雷高升、刘蜚雄、胡协和、胡衍真、戴元谱、金则意、李立敬等19人。会议制订了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保存实力、伺机再起的应变方针,采取出走、上山、隐蔽、潜伏等具体办法。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决定胡公冕、刘蜚雄和杨波等留苏回国人员回上海,向中共中央军委汇报请示,听候安排,红军部队交雷高升指挥;雷高升、戴元谱、金永洪率部在永嘉、黄岩、仙居边境坚持开……[详细]
瑞安烈士陵园
  瑞安革命历史悠久。从1926年开始建立党组织至1949年解放,瑞安党组织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历经风雨,不屈不挠,在国民党腹心地带坚持长期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浙南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瑞安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党的解放事业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300多人。为了纪念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中共瑞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修建了瑞安烈士陵园。 瑞安烈士陵园,位于瑞安市区西观山公园内。1982和1991年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扩建后的烈士陵园占地1.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陵园的整体布局是:东首为正门,高7.5米,宽3.2米,门楣正中刻有“瑞安烈士陵园”,门两侧石柱刻有“瑞城育英灵长夜血碧,安邦仗劲旅花朝日红”对联一幅;西首是梯形烈士墓,计有120穴,现安放着90位烈士的忠骨,墓的靠山墙刻有……[详细]
王国桢烈士故居
  王国桢(1900—1931),原名杨柳,字叔材,平阳县蒲城(今属苍南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之一。1926年参加由毛泽东主办的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作为中央特派员赴浙南开展农民运动,积极组织农民协会,领导武装-,被选为永嘉县农会会长。他是党在大革命时期浙南地区最早的农民运动组织和领导者之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南特委和红十三军的创始人之一,曾以温、台游击区域代表身份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担任过中共浙南特委书记和温州中心县委书记,为党在浙南地区组织发展和武装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931年12月11日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于温州市区松台山。 王国桢烈士故居,位于苍南蒲城乡西门外村,是一座由25间房子组成的四合院,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182平方米。2006年,中共苍南县委、县人民政府投资30多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坚持修旧如旧……[详细]
双路口革命历史纪念亭
  泰顺县仕阳镇双路口村地处浙江最南端,与闽东的柘荣县交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叶飞领导的闽东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5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福建省霞浦县(今柘荣县)、福鼎县西部和浙江省泰顺县南部建立中共霞鼎泰县委,下设4个区委,其中第二区的驻地在泰顺境内的双路口村。第二区委又称泰南区委或排头区委,书记章立坦,这是泰顺境内的第一个中共区委。在泰南区委成立的第三天,泰南区苏维埃政府也宣告成立,主席章子辉,这是泰顺境内的第一个区级红色政权。闽东苏区向泰顺发展,使闽东的革命斗争力量大大加强,双路口村也成为当时闽东苏区的可靠后方。是年10月26日,闽东工农红军霞鼎第七、八支队,会同霞浦县东坪、泰顺县排头一带的赤卫队100多人,进攻泰顺仕阳镇双路口村国民党据点,俘虏民团团长一人、团兵10余人、土豪6人,缴获14支步枪。双路口战斗拔除了国民党在泰南区的中心据点,促使泰南区的苏维埃政权更加巩固。在土地……[详细]
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
  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山沟沟景区下余村茅塘自然村。为一徽式建筑,现为民居。曾作为新四军随军被服厂。该民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盛家,外为高墙头,小青瓦,内有两层皆为木制结构,镂空木窗、梁木雕有凤凰扑牡丹的图案,上层为小0。墙门外朝东砖墙上有抗日标语。1945年,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军主力南下,并成立苏浙军区,下辖三个纵队。当-顽固派调集部队三次向第一、三纵队进攻,新四军-还击,取得了三次浙西反顽自卫战的胜利。当第二次反击战胜利后,新四军一纵队在余杭区西部山区整训,于太平乡茅塘村设立随军被服厂,厂址在当时的盛水福和盛阿毛家。当时有04台缝纫机,60余人夜以继日地紧张生产,制成一批军装、军帽、绑带、皮带,还有棉衣、棉裤,送给全队使用。抗日标语墙山沟沟景区下余村茅塘自然村。在盛云义、盛阿生家墙门外朝东砖墙上,墙上仍留有当时的宣传画。画离地3米、高1.3米、宽2.7米,因后来用水泥刷过墙,画面已模糊不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