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位于笕桥镇东北部横塘村。1930年,蒋介石决定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1931年春,校舍和机场等建成,设立机构,采购飞机,招生办学,并先后在洛阳、广州设立分校。至1937年抗战前,共培训学员500余名。抗战爆发后,航校先后迁往云南昆明、巴基斯坦拉合尔,并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而笕桥机场作为空军的主基地使用。至抗战胜利学校又迁回杭州原址。1948年冬,迁往台湾。杭州解放后,航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接管,仍作为航空学校和军用机场使用。1957年,改为军民两用机场。2000年,因杭州萧山机场建成使用,民航撤出笕桥机场。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组织健全完善,管理最严格的航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由国内优秀的军事人才担任教官,教学模式先进。笕桥航校为中央航空学校,影响遍及全国,吸收广大有志于飞行事业的爱国青……[详细]
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
  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杭州历史变迁和历史风貌的街区之一,街区历史风貌以近代历史建筑为主要特色。“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例如浙江兴业银行旧址、盐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地方银行旧址、四拐角之万隆火腿店、四拐角之张允升百货店、四拐角之孔凤春、四拐角之宓大昌、叶种德堂、万源绸庄旧址等,有的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的是仿西方古典和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等。这些风格各异的老房子都已得到保护性的修缮维护。中山中路是一条杭州老字号最集中、历史建筑最原汁原味的步行街。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叶种德堂叶种德堂在中山中路最南端,靠近鼓楼处,清末民国初杭州的著名中医馆,现建筑为民国时所建,上世纪五十年代被胡庆余堂所并,我当年大三时在胡庆余堂财务部实习,就是在这里面,黑漆漆不见阳光的老房子里办公。现在恢复叶种德堂的名号,又开起了医馆,生意好像还不错。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四拐角”近代建筑群中山中路与河坊街交叉口,四拐角……[详细]
桐庐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浙江桐庐县城内,面临清清幽远的富春江,背倚林木葱郁的舞象山,寺院青山环抱,清幽庄严,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中规模最大的佛教胜地,素有“浙西普陀” 之称,历来与拉萨布达拉宫、昆明的圆通禅寺、南海的普陀山齐名,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四大观音道场”。历朝以来,由于兵火灾害,圆通寺屡毁屡建。圆通寺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距今已有1370多年,初名“紫竹林”,供奉观世音像。唐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扩建为寺,名圣德寺,又名潮音寺。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朝廷赐名“圆通禅寺”,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寺僧安隐法师重建。抗日战争时期,寺院遭日机轰炸被毁,后陆续拆除。千古名刹,千年沧桑,七经劫火,却屡毁屡建,实乃观音慈悲,深入人心之显现。桐庐县人民政府为了弘扬佛教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根据城市规划,经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详细]
茅湾里窑址
  茅湾里窑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18公里的进化镇大汤坞村裘家山茅湾里。茅湾里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包括裘家山、狮子山、蜈蚣腿等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56年调查发现,采集有大量的印纹硬陶器及施青黄色釉的原始青瓷片、红烧土块、釉渣等。文化层堆积丰富,分布范围较广,保存完好。其附近还有大坟山、梅园、安山、后山等多处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发现。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靠近席家村方向的主要为印纹硬陶。硬陶以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为原料,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呈赭褐色、深黄色、深灰色。纹饰为拍印而成,主要有米字纹、网格纹、方格纹、云雷纹等。用泥条盘筑法,高温焙烧,质地坚硬,叩之有铿锵声。大汤坞方向的窑址以青黄色薄釉原始青瓷居多。胎以瓷土为原料,色灰白,质地较坚硬密实。制作采用轮制,器型规整,器底壁厚,器身较薄且均匀。外表素面,里部有螺旋纹。除器底外,表里均施青黄色薄釉。用高温焙烧,有的大约与硬陶……[详细]
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遗址南北均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余脉。跨湖桥遗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由于长期的湖底淤泥沉积,遗址的表土厚达3、4米,从而使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跨湖桥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30平方米左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经碳14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8000-7000年之间。釜、豆、盆、钵、甑、罐为常见的陶器群,形制别致,彩陶较多,分内彩和外彩两种。发现千余粒栽培稻谷米,出土7500年前……[详细]
飞来峰造像
  飞来峰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前。飞来峰是一座高约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山上怪石嶙峋,奇幻多变,石间分布着五代至元代的造像约300多处,是浙江规模最大的一处造像群。飞来峰造像群中五代时期的造像至今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的洞口处。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舍钱雕造的弥陀、观音、势至等像,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龛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饰有火焰纹的背光,带有晚唐的造像风格。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00余尊。分布在金光洞内的是小罗汉。玉乳洞内的是六祖像,形体较大,是天圣四年(1026年)的作品,风格比较古朴。青林洞南口的崖壁上有一龛乾兴元年(1022年)的浮雕“卢舍那佛会”,浮雕的技法娴熟,结构完整,形象生动。冷泉溪的南侧有一龛南宋的弥勒像,雕像粗眉大眼,喜笑颜开,袒腹踞坐,像的两侧围绕着……[详细]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美称,随着杭州丝绸业的发展,一种为满足行业聚议和解决纠纷需要的组织——行会,及其建筑——行业会馆,也应运而生。杭州最早的丝绸行会,出现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并于忠清巷建立了行会议事之所——观成堂。光绪三十年(1904),因场地局促,无法满足丝绸从业者--、议事的需要,宋锡九等人提出“复创迁地改筑”方案,并获得众同业者赞成。此后,绸业巨贾王达甫、蒋延桂、徐吉生、丁立中等集资在保信巷(今直大方伯)内重建观成堂,于宣统三年(1911)初开始建造新厦,民国三年(1914)九月竣工,耗银币5.8万元。整个建筑占地20亩,层楼叠起,气势巍峨。主要建筑有武帝殿、观成堂、天章阁、行吾素斋等。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同业组织会馆。新厦建成后,挂出的招牌是“绸业会馆”,一时成为南北丝绸业商贾商议业务、交流行情、集散丝绸、切磋技艺的场所,对发展杭州丝绸业起了一定的作用。绸业会馆旧址地址……[详细]
铜山铜矿遗址
  位于淳安县西南的洪铜山,距县城约75公里。属铜山乡,为淳安锡铁矿所在地。据清《遂安县志》载:“洪铜山,县南七十里,唐天宝八年尝置场采铜,民苦之,因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质部门曾在此探矿,并筹建地方国营铜山铁矿。1970年上半年至1971年12月,工人在施工中发现古矿洞及摩崖题记。1974年10月、1979年11月和1981年10月,省、市、县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实地调查。遗址可分为老矿洞、摩崖题记、冶炼炉基和矿渣堆积4部分。老矿洞共发现4处,都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腰,距洞口水平深度约七、八十米,有竖井、钭井、平巷等,采凿痕迹清晰可见。洞内遗物有坑木(木撑架)、蚂蝗拔+金铁钉、木轮、陶钵等。在洪铜山尖头岩西麓的石壁上有摩崖题记:“大唐天宝八年,开山坉取铜至乾元元年七月,又至大历十年十右二月再采,续至元和四口”直书4行,共计36字。题记为阴刻楷书,碑面长60厘米,宽30厘米,文字底边……[详细]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山,开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题材为佛教密宗造像。麻曷葛刺是大日如来的梵语音译,意译是“大黑天”,元朝统治者奉为军神或战神。龛形呈横长方形,龛顶略有弧度,高2.45米,宽4.1米。龛内又开三个小龛,中间为本尊麻曷葛刺像,左侧为文殊骑狮像,右侧为普贤骑象像,三像后为尖拱形火焰背光。龛楣上有浮雕金翅鸟三只,左右还有飞鸟和奔兽。大龛北侧壁有元代至治二年汉文造像题记,十分珍贵。麻曷葛刺造像造型较大,保存良好,刀法简练,和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相比有不同的风格,因此这处造像是研究藏密“梵式”造像发展的重要实物。2001年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杭州马寅初故居
  位于庆春路210号的马寅初故居,系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清末民国初。原属马星竹所有,后由马寅初购买。马老先后于1936年、1946年、1947年、1949—1951年在此居住。其间,马寅初撰写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影响》、《向王若飞诸同志学习》等20余篇文章。还在浙大、上海沪江大学等发表了《关于目前之经济危机》、《经济与民主》等20余场演讲。1946年6月13日,马寅初在杭州20多所学校联合召开的“反对内战,反对-”的-上发表演讲,并与学生一起冒雨-。1949年8月26日,他被任命为解放后浙江大学第一任校长,9月赴北京出席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会上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常务委员和财政委员会副主任,还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0年11月16~22日马寅初以中国代表身份赴波兰华沙出席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在任浙大校长期间……[详细]
梵天寺经幢
  梵天寺经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东麓梵天寺路。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为梵天寺。梵天寺经幢建于公元965年,是南塔寺的门前遗物,左右各一对,高近15米。经幢通体用太湖石雕刻而成。双幢形式、结构基本相同,南北对峙,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层及幢项五部分组成。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基座为须弥座,共三层,雕有覆莲、幡龙、菩萨像等,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生动威武;上层短柱四周凿成小龛,龛内雕佛像。幢身刻佛经,为八角形,南幢身刻有《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北幢身刻《大佛顶陀罗尼经》,两幢身均刻有建幢记,文字相同。-为正书,建幢记行书,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详细]
蒋经国旧居
  杭州蒋经国旧居的别墅建成于1931年,门牌为里西湖1号、2号,别墅占地1333.3平方米,上下两层。主楼344平方米,4个房间,完全西洋风格。抗战胜利后,蒋经国曾携妻-及子女寓居于此。里西湖,近断桥,有一栋围墙包裹的两层小楼。曾有铜牌,上 书“蒋经国旧居”。抗战胜利后,大约是1948年10月至11月期间,蒋经国携妻儿在此小住。蒋经国旧居的别墅建成于1931年,门牌为里西湖1号、2号,别墅占地1333.3平方米,上下两层。主楼344平方米,4个房间,完全西洋风格。2003年,杭州市园文局正式明确蒋经国旧居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15年01月28日因在杭州园文局官网上一条“政务公示”引起关注。“政务公示”的主要内容是该别墅将成为浙江麦当劳餐厅食品有限公司的一项新建项目,经营大众咖啡馆(含面包、薯条等西点制售),共100个餐位。此为项目申报公示。 注意,是咖啡馆,而不是麦当劳,当时杭州市园文局……[详细]
闸口白塔
  闸口白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闸口白塔位于钱塘江边,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与六和塔遥遥相望,是钱塘江的标志性建筑。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有《过余杭白塔寺》诗:“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白塔全部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是仿木构楼阁式的雕制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高约10米,逐层划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廊秀丽挺拔。塔的最下边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须弥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经,再上分为九层,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菩萨和经变故事,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刻画生动。在中国的中原和北方地区,很少见到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建筑,这种塔的建筑形式大约开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后来逐渐影响到中原以及北方地区,并成为元、明、清时……[详细]
建德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马目大桥北端钟潭岭上,据史料记载,普济寺始建于北宋仁和天圣年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属南海普陀山普济寺下院,素有小南海之称。三殿格局,寺内有印度进贡的玉观音一尊(属国宝级文物)。宋宣和年间曾毁;南宋建炎有桐庐僧废额移建;宋淳佑中僧日照修,清咸丰辛酉年毁;光绪十五年唐其章筹金建,十九年僧宽忆添造客堂;民国七年僧德增建平屋十间。香火鼎盛时,有殿宇多进,僧十几人,寺田二十余亩,山三十多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屡经战火的罹乱,屡建屡毁,止共和初期,寺庙还保存原来的规模,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有遭毁,玉观音已被弃于深潭之中。1992年,由善男信女出资出力,在寺庙原基上重建观音一殿,并塑造了佛像,翌年佛像被毁。2006年再次筹金重塑佛像。同年有成立了寺庙管委会,负责寺庙扩建和相关事宜。2008年,在众多善男信女的声援下,再次重建普济寺,让它重现昔年的辉煌。从当年三月初的破土动工到八……[详细]
石佛院造像
  石佛院造像又称仁王寺造像,位于杭州石佛山,现有五代钱越王时期所造石像五躯,造像最大者为位于石壁中间的阿弥陀佛站立像,其两旁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站立像。在三尊立像的两侧,又分别有释迦牟尼以及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坐像。石像毁坏严重,惟有智者大师造像保存相对完整,结跏趺座持禅定印。建炎初年,在金人的追击下,高宗皇帝一行狼狈南逃。原东京开宝寺僧慧照大师法晔领徒从高宗南渡。至杭州后,奏疏行阙,请即钱塘七宝山改建仁王院,主大内祈禳事如故。在南宋潜说友撰修的《咸淳临安志》中,便有七宝山开宝仁王寺中古石佛像的记载,石佛像开凿于仁王寺创建之前,也即五代吴越国时期当为确信。石佛院从钱越王时期营窟造像开始,到了绍兴年间仁王寺的创建,寺院规模而至鼎盛,彼时观音台殿宏丽,与三门鼎立相望,蔚为壮观。南宋一代,仁王寺历经嘉泰甲子、绍定辛卯等大的火患,屡兴屡废。至南宋末年,由于战乱波及而彻底衰败。今现存大石佛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