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毛泽东故居陈列馆
  位于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内。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领0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期间曾居住在这里。后院正房的左间,就是毛泽东当年的住室。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放有砚台和插着毛笔的竹筒,桌子前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的方台上放火盆,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房三间,中间是堂屋,左右两间分别是-和任弼时当年居室。山西忻州市……[详细]
原平佛堂寺
  佛堂寺佛堂寺(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原平市西镇乡前沙城村始建于宋代,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有过殿、佛殿,两侧有神棚、罗汉殿、关帝庙等,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佛殿为元代建筑,过殿为明代建筑。佛殿为大雄宝殿。整个殿宇置于台基之上,前有月台,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正方形,单檐悬山顶。殿内塑有三世佛。……[详细]
东留属墓葬
  东留属墓葬,位于代县枣林镇东留属村东南约600米处。俗称杨七郎墓。杨七郎即杨业第七子杨延兴,宋代将军。其事迹多见于戏曲、演义中。墓区东西45米,南北108米,占地面积4860平方米。地表现存黑石垒砌封土1座,底径6.3米,高3.6米。墓前立碑1通,上刻“宋赠武勇将军延兴杨公神墓”,清嘉庆二十年(1815)款。时代不详。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相传雍熙年间,宋太宗乘辽国更换皇帝之际下令北伐收复失地,当时分兵三路从雁门关向北挺进,第三路为潘美所统帅。战争开始后,三军节节取胜,尤其是杨业所率部队更是所向披靡,先后收复了云州、应州、朔州等地,但到五月其它两路军战事不利,连连败退。此时,辽国肖太后和耶律贤统兵十万抵达雁门关,杨家父子终因寡不敌众被围陈家谷,派七郎火速回代州向潘美搬救兵。潘美拒不发兵,见七郎单枪匹马而回,便乘机派手下把七郎绑缚花椒树……[详细]
代县毛泽东路居
  毛泽东路居,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侧县政府后院。1948年4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由陕北赴河北西柏坡时途径住宿。路居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654平方米。现存正房6间,西厢房7间,均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现室内陈设有毛泽东当年使用过的物品。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北西力大寺
  北西力大寺,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北西力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11.1米,南北宽8.4米,占地面积约93平方米。据梁架题记载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所建。大寺沿中轴线原建有山门、过厅、正殿,两侧建有东西配房。现仅存正殿,是该大寺庙内主要建筑,二层楼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单檐悬山顶,五檩架结构。二层廊前两侧有人物壁画约4平方米。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正下社财神庙
  正下社财神庙,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财神殿题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 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8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财神殿,东西两侧为耳殿。财神殿石砌台基,基宽9.2米、深7.2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北苏鲁奶奶庙
  北苏鲁奶奶庙位于原平市大林乡北苏鲁村学校,始建年代不详,中轴线现存山门、大殿。据大殿梁架题记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修,现存构架明代建筑特征明显,为明代遗构。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大殿砖石台基,东西长11.4米,南北宽7.7米,建筑面积87.8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带廊构架,单檐硬山顶(原为悬山顶),大殿左右山墙各残存壁画约7平方米,现为北苏鲁学校使用。……[详细]
郭继成烈士墓
  郭继成烈士墓,位于定襄县河边镇继成村西南约1000米处。郭继成(1919——1943),定襄县蒋村人。任定襄县基干游击队队长。1944年10月在芳兰村战役中牺牲。现墓地分布面积约130平方米,石砌,高3米。1944年,于墓前立六棱形纪念碑1通,碑阳题刻“定襄县基干游击队队长郭继成同志纪念墓”,高2米,下设六棱须弥底座。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韩沟墓葬
  韩沟墓葬,位于忻府区豆罗镇韩沟村西500米处。墓地坐北向南,东西10米,南北20米。封土堆直径3米,高0.5米。传说墓主人为韩献子,名厥,春秋时晋国司马,参与晋景公对楚、齐作战有功,晋置六卿,厥为六卿之一,与公孙杵臼同救赵氏孤儿。墓前有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墓碑1通。1981年钻探,无穴,为疑冢。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宇文堡址
  文堡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宇文村东北。平面分布不详。东墙、北墙断续残存,东墙残长48米,北墙残长20米,占地面积173平方米。基宽1.6~3.5米,顶宽0.4~1.8米,残高0.6~6.1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14~0.22米,夯层中夹卵石较多。时代不详。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扶苏太子庙
  扶苏太子庙,位于代县上磨坊乡赤土沟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71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太子殿,东西两侧为耳殿,余皆为新建。太子殿石砌台基,基宽10.1米、深9.1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间六抹格扇门。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忻州财神庙
  财神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财神庙巷。坐西向东,东西长55.6米,南北宽25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2007年对过殿、鼓楼、大殿进行过维修。中轴线上现存过殿、大殿、两侧存有鼓楼、偏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社堡址
  下社堡址,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7.4米,南北66.1米,分布面积3133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5.2~5.7米,顶宽1.2~2.8米,残高2.4~6.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13米。南墙正中辟有堡门。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显通寺钟楼
  显通寺钟楼五台山最重的铜钟声闻四达十里外,震悟大千浴心界。大家看,这座写着“震悟大干”、状似城门的楼式建筑就是进人显通寺的第一道门——钟楼。“震悟大千”,就是大干世界听到该楼的钟声之后,芸芸众生在佛陀的教化或感召下能有所感悟。钟楼气魄宏伟,结构新颖,是国内明清寺庙建筑物中所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座大型钟楼。钟楼的底座为结构庞大的石门洞,就像古城墙一般浑厚坚固。上面是钟楼,为两层三檐庑廊式结构,廊柱成列,飞檐重叠,气势不凡。门洞顶部位置,为两层式木阁建筑,装有古朴高雅的木隔扇,内悬一口大铜钟,高达1.64米,最大外径1.8米,厚约8厘米,~_9999.5斤。要想撞击此钟,需穿过门洞,进入二门之后,沿木板楼梯登上钟楼,方可在护守该钟的僧人指导下拉动一根粗粗的木杵,使之发出沉浑悠远的钟声。据说,该钟发出的声音远传十里,经久不散。那声传十里、回荡天宇而经久不息的声音使人心静思远,感想万千。多少年来,……[详细]
太和岭口遗址
  太和岭口遗址,位于代县雁门关乡太和岭口村东。东西约200米,南北约4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地处七里河东岸台地,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东、北侧临沟。文化层厚0.3~0.6米,采集有夏代的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斝、盆和罐;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弦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壶、盆、豆和器盖等。(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