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繁峙岩山寺
  岩山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灵岩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延村。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屡有修葺。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寺内正殿已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它殿四间,禅房三间,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除南殿外,其余均为晚清到民间年间的建筑。寺内青松郁郁,古殿峻峨,壮观幽谧,仿佛镶于山野的璀璨明珠。岩山寺以南殿即文殊殿的壁画最具特色。该殿始建于金代,殿内四壁满绘壁画,这些壁画是金大定七年年宫廷画师王逵历时十年才绘制成的。西边墙壁的壁画内容,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的重大事迹。南壁的壁画,描绘五百商人海遇难,罗刹女赶来相救的情节。东壁的壁画表现的是经变故事和人情风俗,是一幅表现宋、金时期都市风情的历史画卷。岩山寺壁画,内容丰富,注重细节,是我国金代壁画中的最优秀作品,是研究宋金时期宗教、建筑、美术的宝贵资料。1982年2月……[详细]
薄一波故居
  薄一波故居,位于定襄县蒋村乡蒋村中。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改为现名,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长、建委主任、经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薄一波故居是其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坐北向南,一进四合院,分布面积约28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96年当地文物部门进行翻修,现存房屋16间,保存较好,是一座典型的晋北农村四合头小院,院中有石磨1副,枣树1株。2007年6月,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殿头文殊寺遗址
  殿头文殊寺遗址,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殿头村北侧。文殊寺始创年代不详,明朝重建,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寺内佛像部分被居士保存,后居士又搬出放在文殊殿遗址上的一个废旧土窑内。现存有木雕像5尊,文殊袒胸,身披璎珞,两手作印,左手残,结钾跌端坐于仰莲之上,残高0.8米。木雕侍从像5尊。1号像头戴管帽,圆形领,身穿圆领长袍,双腿下垂端坐,右手残,残高0.9米,2号像身穿高领长袍,两腿垂下,双手抄袖交于腹部,头已残,残高0.8米。3号像同2号像,亦是身穿高领长袍,两腿垂下,双手抄袖交于腹部,头已残,残高0.8米。4号像仅显头部轮廓,余皆残,一只眼圆睁,残高0.8米。5号像头残,侍立,身穿高领长袍,余残,残高0.70米。另外有另个泥塑头像,不详。遗址处存有石碑1通,上题“重修文殊寺记,大明正德十三年戊寅年(1518)”。遗址面积约750平方米。(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84、黛螺顶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黛螺顶
  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有台内五峰”紧紧环抱: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顶上坐落,与腹地巍然高耸的大白塔相呼应,确实象雄伟壮阔的生座会预下面秀丽挺拔的“台内五峰”。简介黛螺顶,在台怀中心寺庙集群区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常有云雾缭绕。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顶寺宇名为大螺顶,又称黛螺顶。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登黛螺顶的山路有两条,一条沿北端的山脊而上,一条沿南端的山脊而上,两条山路从山脚下分开,到山顶寺前交汇,如括弧形。北端的山路略缓而斜,南……[详细]
五台山明月池
  五台山明月池,也称观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黄土咀村北约16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2米,南北宽41米,占地面积为2542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修。除东偏院、木牌楼为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 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木牌楼、天王殿和金刚殿(金刚密迹殿),两侧为便门、配殿,东侧设跨院一所。金刚殿石砌台基,宽13.35米,深9.8米,高0.8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重檐后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上下层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斜方格扇门。殿内佛台后排塑密迹金刚,前排塑三世佛,两山佛台为十八罗汉。另天王殿内塑弥勒像及四大天王像等6尊。寺内存明清维修碑3通,近年曾予修葺。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五台山海会庵
  五台山海会庵,位于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西北约15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4.61米,南北宽60.45米,占地面积3905.67米,创建年代不详。 清光绪十年(1904)重建,民国初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耳殿及配殿。除念佛堂与西南角库房外,余下的建筑皆为清代遗构。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9.35米,深10.4米,高1.1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檐柱间雀替浮雕二龙戏珠及双凤朝阳图,明、次间设四扇六抹雪花纹、梅华纹、回环纹格扇门。殿顶明间辟斗八藻井,两山墙工笔重彩绘佛本生故事,总面积42平方米。殿内正中佛台上塑三世佛及二胁侍,两山塑汉白玉十八罗汉。庙内存清代石狮2只。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武州城遗址
  武州城遗址武州城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辽、金、元地址:五寨县小河头镇大武州村西据记载,东周的赵惠王置武州塞,魏置神武县,唐末置武州,后唐改毅州,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武州城系历代兵家屯兵要塞,也是历代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之地。遗址有城址两处,小城平面呈长方形,大城平面呈正方形。小城周长约1.46公里,城墙底宽3-5米,顶宽1-2米,残高4-6米;大城周长约3公里,城墙底宽8-10米,顶宽4-5米,残高2-5米。两城相邻,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北。经调查发现,现存城址地表散落着大量瓦片、瓦当等建筑构件和宋辽时期的瓷片。城址的西北坡地有约4—5平方公里墓地,近年来发现有许多砖、石券的壁画墓,墓内出土有宋辽瓷器,有碗、罐、梅瓶、陶仓、铜镜、铁铧、铁炉等。壁画内容有侍女图、墓主宴饮图、狩猎图、出行图、和尚说法图等场面。……[详细]
88、状元塔
状元塔
  河曲县城东大墩梁,有一座高约31米的塔。此塔亦称“状元笔”,俗名“文笔”,有文笔凌云之趣。文笔非常特殊,无边无檐,外形是一优美的由下而上略有收缩的圆柱体,底部周长98米;塔身为灰色全砖结构,塔顶是一黑色锥形尖顶,远远望去,就像一巨型毛笔。  文笔塔创建于清乾隆末年,人民生活异常艰辛。河曲穷,人们认为是风水不好,就在县城东边的一座高土坡上建造了这座塔。  而这座塔的建造并不简单。古人充分利用了天文、地理及几何学的知识。风水先生认为,文笔塔的塔尖,也就是文笔的笔头,每年须有一日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将塔尖或笔头正好投影到数里之外的大口村。巧的是,大口村有一巨石,形状很像一块砚台,而塔尖的影子要恰好落在这块巨石之上。塔建好后,每年冬至那一天,初升的太阳果然将笔影投射到黄河彼岸的大口村,而笔尖又刚好落在那块“砚石”之上。  此景闻名于塞北,古今流传于-。……[详细]
89、白佛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佛堂
  位于定襄县城东60余里,雷轰尖山峰南。系石窟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僧道众士,四方募化,就山凿殿,石窟造像,历时九年,造成石殿一座,内镌造千叶宝莲玉像一尊,就殿壁雕刻石像,故亦称百佛堂。石殿三间,深广各三十余尺,全仿木结构建筑,呈一般大殿形式。柱、梁、斗拱、檩、椽、瓦当等全部就山石雕成,石雕工艺古朴而精细。石殿内,百尊石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殿为主殿。还有东配殿(龙王庙)、西配殿(圣母庙)、关帝庙、钟楼等。殿庙及神像均系清代修建补塑。秀容书院: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三米,亭高约九米。六角亭旧称寥无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详细]
五台山三泉寺
  五台山三泉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东庄自然村西南约7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42.7米,南北宽30.8米,占地面积为1315.16平方米。 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元代。明天顺年间(1457-1464)重建,明弘治八年(1495)创建观音殿,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耳殿、配殿,2006年在寺东又新建房屋一所。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0.8米,深8.2米,高1.42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斜方隔山门,上置横盈。殿内佛台上一字排列三世佛像,两侧为文殊、普贤、韦驮、伽蓝,共计7尊。观音殿供观音玉佛1尊。寺内存明重修碑2通,清碑2通。2007年12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
  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位于五台县石咀乡石咀村普济寺南侧。民国二十七年(1938)3月2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利用普济寺南院,改建成立边区银行,下设冀晋、冀察、冀中三个分行。首任经理关学文,职工20余人,8月撤至河北阜平。旧址现有金库1座,设在南厢房内墙根石洞内,洞口宽0.7米,高1.73米,洞内分上下两层,洞与洞形成90度转折。上层石洞长5米,宽2.25米,高2.03米;下层石洞长4米,宽2.15米,高2.6米,顶部有“晋察冀边区银行,民国二十七年仲秋建”字样。占地面积19平方米。1985年7月13日,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忻州七贤寺
  七贤寺是指导一个寺庙中同时供奉七位贤人的寺庙。忻州七贤寺专门供奉春秋时期的赵盾、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灵辄、鉏猊、提弥明等七位贤士。 过去,忻州古城北关路面通往匡村的一条街道叫七贤古道。明朝嘉靖二年,山西佥事李谦选定在城西北方面与匡村交界的地方(现忻府区工程质量监督所),为彪炳赵盾和救赵盾的三位义士,加上救赵盾孙子赵氏孤儿赵武的三位义士而建。这座祠庙就叫七贤庙,也叫七贤寺,七烈士庙,于是把这条街也叫做七贤巷或七贤古道。李谦还在七贤古道的东端尽头临界南北大街处筑了一道木质结构牌坊,正面题“七贤古道”,阴面书“晋烈士祠”,起名“晋烈士祠坊”,一直保留到五十年代前期。位于古城北四十里的程侯山下,清乾隆五十七年重建有七贤庙,经过战乱损毁严重,当地贤士刘计和筹款于2005年再次恢复重建,塑像庄严,楹联考究,保持了当年的风貌。……[详细]
两涧福田寺
  两涧福田寺,位于五台县沟南乡两涧村中。始创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坐北向南,一进两院,占地面积1119平方米。 中轴线上建有大门、里门洞、过殿、正殿,两侧为配殿。拾阶而上是大门,面一间,前出廊,小悬山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后为一字形砖墙,中间砖券门洞、板门,两侧看墙雕团龙,顶中间花栏,左右直棂墙。里门洞面宽三间,进深二椽,硬山顶,斗栱大斗左右出花牙子,宝装莲瓣柱础。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斗栱五踩,单幅云耍头,平身科一朵,硬山顶。后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设廊,斗栱大斗左右伸出花牙子,三幅云耍头,平身科每间一朵,单檐小悬山顶。东配殿已毁,西配殿面三间,深五椽,前设廊,硬山顶。东朵殿已毁,西朵殿面三间,深二椽,硬山顶。据“乾隆五十三年(1788)”碑载,此寺称“福田寺”。民国初年改为学校。(《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代县文庙
  代县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代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于战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竣工,成化、嘉靖年间扩建,清代屡有修葺。至此,文庙已有殿、亭、祠、廊、池、桥、坊等建筑,布局基本完整,规模颇具。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个别建筑为清代所筑。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总体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规制严谨,布局有序。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万仞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敬一亭。万仞坊与棂星门两翼均设八字墙,戟门前左右分列名宦、乡贤、节孝三祠。大成殿两侧各为十五间廊庑,戟门两山面设回廊环绕,围成宽阔庭院。东西回廊均设掖门便于左右通行。祟圣祠设于庙之东北隅,祠之左右分列先贤、先儒祠,庙之四周均以围墙护围。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殿前设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皆以石雕栏围护,前设雕龙……[详细]
五台山龙泉寺
  龙泉寺(第二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处小车沟村九龙岗山腰相传,昔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将其压在山下,清澈的水底可见九条小龙的影子,寺因此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清末民国初年又重建,现存建筑多属民国初年建筑。寺院坐北朝南。现存有牌楼、影壁、台阶和三座院落,主要建筑中院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西侧两院分别为门殿、宗堂殿和祖师堂及普济墓塔。另一院有文殊殿,东侧为厢房配殿。石牌楼座落于殿宇最前端,是一座纯汉白玉雕刻建筑。石牌楼下接一百零八级台阶,阶下为青砖影壁,影壁八字形,周边沿以雕刻图案为装饰,正中嵌整块汉白玉镂制的雕幅,为五台山主要寺庙写意图。寺内建筑虽为民国年间建造,但寺内外石雕建筑雕凿精致,为罕见的石雕精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