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遗产旅游

中国文化遗产

泊头泊莲寺
  泊头河北省的鸭梨、金丝小枣之乡;西靠古运河,北临沧州,南依吴桥,(杂技之乡)东屏京沪铁路。泊莲寺的兴建,是为满足本地区的广大信众的愿望,提供听经闻法的良好修学环境。经宗教局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已于肖圈村兴建。山门前一大碑楼,拾阶而上入山门是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天王殿的两侧是五官堂,客堂,及大悲殿及地藏殿。天王殿后的中轴处为大雄宝殿及殿前的两石经幢。中轴处的最后方为藏经楼,及两侧的僧寮,禅堂。2005年初,恒诚师父受原肖圈村孟庆良书记及广大佛教信众邀请,经泊头市宗教局批准,在肖圈村拟建泊莲禅寺,法师身负大众期望,空拳建寺,白手安僧,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建寺资金最为困乏之时,恒诚师父悲心涌动,不…[详细]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墓。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因“开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极盛的巅峰;因“天宝之乱”,他又把唐王朝推向几致覆亡的深渊;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又使他遗恨终生。“因山为陵”是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十八陵中有十四陵营建在“孤耸回绝”的山峰之中。泰陵位于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金粟山为五龙山之金脉,海拔716米,“有碎石若金粟状”。其山系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伸展,诸峰罗列,呈环拱之势;山形起伏,逶迤蜿蜒,若龙踞凤翔,远望呈黛色,气势磅礴,雄伟肃穆,去雾苍茫,真可谓“蒲城八景”之一的“五陵闲云”。泰陵玄宫就…[详细]
清风阁
  清风阁位于合肥包河南岸,是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化而建造的。清风阁园区占地33亩,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包公文化旅游区东侧,东邻包公墓园,西接包公祠,是一组集纪念、展示、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仿宋综合性建筑群。清风阁景区主要有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区三个部分。功德广场区由大门、引路灯柱、功德广场、明月亭、鱼沼飞梁几部分组成。大门的层顶四角分别是马、牛、羊、仙人带路,平台四角为四角兽。主道两侧各有三根引路灯柱,灯柱为天然石料雕刻而成,高度1.76米,造型用料都经过考证并符合历史的文化氛围。灯柱上有莲花宝座和花瓣灯托,方形石柱,方形灯笼,四面洞开,中间安…[详细]
苏州兰凤寺
  兰凤禅寺坐落在苏州西郊鹿山新民村山麓的地方,兰凤禅寺又名兰凤塔院,原名景福寺庵,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与阳山北(阴)的尊相寺的始建,是相同年月。“南北益彰,相映成辉”,由主持道宏所建。据史料记载:在清干隆年间,有一高僧名曰兰凤禅师,当时他静修于此,面壁十年,得佛点化,乃成神凤,从别处驮来了小鹿山。从此,福禄(鹿)祥和,保佑一方百姓,故后人将兰凤禅师仙逝后纳骨于后院,今寺后面有其化塔,殿前有其遗像,故庵又名兰凤禅寺。据《地方志》上记载:鹿山乃吴国养鹿之地,吴王为宠伎西施养鹿千头,采其茸成药,来调养西施身体,此时吴王沉迷其中。有诗曰:“山下花开一色红,花下千头鹿养茸。衔花日献黄面老,夹群…[详细]
沙洋烈士陵园
  沙洋烈士陵园由两处烈士公墓合并而成,一处位于原下河街东侧一片荒地上(后属金星农业社—今汉江实验高中北面税务宿舍处),掩埋着1948年5月16日解放军汉江三分区部队攻克沙洋时牺牲的部分烈士;一处位于原电信公司台基(今交通管理站)上,数十位1949年夏南下时因病去世的第四野战军战士长眠于此。1957年清明节前,沙洋镇人民0将两处烈士遗骸清理后合葬于后处,并修建院墙,树立墓碑,院门两侧刻写着沙洋镇镇长吕时松书写的“万古千秋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墓碑上刻着“革命烈士之墓”六个大字,并附诗二首。1962年陵墓迁至城西燕家山(现沙洋电信局处),由沙洋镇人民0管理,1988年沙洋区人民0成立后交区民政局管理。…[详细]
庞村清代古建筑群
  庞村清代古建筑群早已听说兴业县有一个清代民居群,虽然近在咫尺,总是无暇观瞻。有时稍有空暇,但又始终认为若用不懂得这个民居历史以及没有一定建筑艺术造旨的人做导游,游起来也会索然无味或要忽略许多好看的东西,故总未能成行。近日,因到兴业县采写有关建国55周年的纪念文章,遂有机会与该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一同走进了这个民居群落,终了一桩心愿。庞村清代民居群位于兴业城东的庞村自然村,离县城约1公里,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嘉年间大规模扩建,至晚清基本定型,到现在已二百多年。民居群共34幢,总面积25000平方米,方向统一,布局严谨,排列整齐,装饰豪华,壁画,石雕,木雕,泥塑等,内容丰富,鲜艳夺目…[详细]
报恩殿
  报恩殿,原建于民国,重建于1984年,占地234.4㎡,内塑报恩菩萨目莲,两旁是他的弟子闵公和闵志。目连也叫目犍莲,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上兜率天,为第一行孝者,很受世人敬仰,终年香火不断。据《佛说盂兰盆经》载:古印度摩揭陀国有个大富翁名叫国相,他的夫人叫青提。国相非常敬重出家人,可青提相反,非常憎恨出家人。夫妇俩晚年得了取名目莲。目莲刚生下七天,父亲就去世了。目连长大后,禀成父性,对出家人仍很敬重,并向往三宝(佛、法、僧)。为了继承父业,目莲决定外出经商。临行前对母亲说:孩儿外出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善积德,善待出家人。青提答应了儿子的要求。但儿子一走,她照样我行我素,打…[详细]
王韬纪念馆
  王韬纪念馆在甪直中市下塘街6号,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门楼上 书有钱君匋先生题写的馆名,宅中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上悬匾额“蘅花馆”,大厅正中竖有高大的木雕屏风,屏风前置有王韬半身铜像,厅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当年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最后是一个小花园,名为弢园。每当谈及改良,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康梁”。而早于“康梁”力主变法自强的王韬,则鲜为人知。其实,王韬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详细]
滕州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滕州市柴胡店镇南部的老君院村,坐落在一个蜿蜒起伏的老君山西侧,其上原为一座古寺,可惜破坏殆尽,依稀尚可辨出当时的建筑遗迹。许多小佛窟造像已荡然无存,唯余这座石质建筑的观音阁,及阁内残存佛像和壁龛造像若干。观音阁高15米,宽8米,盲窗2孔。门额题观音阁三字,上年款署万历己未年(1619年),下款题为泰兴三立,属万历重修时的题记。迹象表明是阁原为唐代佛窟,万历时围窟建阁留存于今。观音者,乃佛教徒崇拜之偶像,全称“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又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细]
加里王府宫殿
  加里王府宫殿位于县城南侧的高台地北缘,建筑群所在地属下江乡,海拔3880米。宫殿现存建筑遗存根据其始建年代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建筑——旧宫“扎西群宗”中期建筑——新宫“甘丹拉孜”(亦称拉加里颇章)晚期建筑——夏官一、旧宫“扎西群宗”该建筑位于新宫甘丹拉孜西侧约180米处,位置稍低于新宫,占地范围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总面积7000平方米。宫殿由石砌围墙环绕,现仅存东、南墙体及西墙残段。西墙残长16米,残高5——8米;东墙基本完整,走向有转折,其内墙尚存一段,内、外墙分别长40、70米;南墙与南宫门相连,其西端已颓毁。宫墙所用石块较规整,石块同以黄泥浆为粘合剂,外壁修抹整齐,最高处15米…[详细]
扎东寺
  扎东寺位置坐落在219国道沿线的老仲巴,离地区约有594 公里,离仲巴新县城约22公里,海拔4700米左右,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建寺原因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落以后,向唐王朝和尼泊尔求婚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入藏,从而佛教从内地和尼泊尔相继传入。吐蕃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的影响下,崇奉佛教。当时,准备建寺供奉两位公主入藏时带来的佛像。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及易理,观看地形,寻找适合建寺的基地时,发现吐蕃的地形乃罗刹女仰卧身形,建寺过程0现许多阻碍,为了镇压罗刹女,建寺顺利成功,松赞干布采纳了文成公主的主张,吐蕃各地见了很多寺庙,大昭寺以镇其心脏,并于四周建立镇压女魔肘部和…[详细]
中山西山寺
  中山西山寺位于广东省中山城区西山公园内,原名仁寿禅林,又称仁寿寺。也称武峰和第一峰。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间,是读书人喜聚之地。距今已逾四百多年。该寺使用土地面积167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46平方米。西山寺坐北向南,深三进,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前进两边有厢房,天井两旁两廊均为卷棚顶,后进两边有偏殿,三进是水泥红砖结构的二层楼房,底层为僧舍,上层藏经。西山寺武峰环境优美,游人不少,每逢佛诞、初一、十五等节日,上香礼佛的信众较多,寺内香火鼎盛。解放初,西山寺仍有僧人上香礼佛做法事。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0期间,宗教信仰被当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批斗,寺院庵堂被占用。1987年…[详细]
锦石岩寺
  笔者去过3次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也许是机缘未到,3次都是匆匆而过,览山观石,竟不知此山中还藏有一座千年古寺。直到几年前,一位朋友说,韶关有不少白领阶层周末会住进寺庙体验生活,而丹霞山中正好藏有这么一处妙地锦石岩寺。于是,在某个周末,笔者到此小住两日,听晨钟暮鼓,食清粥素餐,让清净之所“为心灵减压”。 峰回路转疑无径 柳暗花明别有天 丹霞山风景区分为上、中、下3层以及锦江风景区,锦石岩寺位于丹霞山之下层风景区。车开进第一道山门不久,朋友就指着半山绝壁说:“看,那中间狭长的岩石缝隙间便是锦石岩寺!”从下往上看,千仞绝壁半腰处,一座古朴石窟寺庙的飞檐翘角横空而立,在“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详细]
子洲大洪寺
  子洲城西五里大理河北岸有大洪寺。“据庙内碑记载,明景泰初年,信士诸公创修庙于底石崖,延及成化年间乃修葺于中峰之巅,后世多次重修,1917年——1920年再重修葺”。(1958年文物普查记录)其寺据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了。大洪寺面南而建,与大理河南岸之青龙山、克戎寨(今张家寨)遥遥相对。其下,吴定公路贯通东西,大理河水奔流不息,南北两川平展开阔。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庙会,进香求神者、看戏听书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寺内人头攒动,挪移无间;戏楼前,看戏之群众或坐或站,秩序井然。公路上下商贩云集,摊点连片,交通为之堵塞。其盛况年胜一年。寺管人员说:“文革”前,大洪寺规模远胜于今。石阶神路从现在吴定公…[详细]
泰山碧霞祠
  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铜瓦覆顶,东西配殿分别祀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铁瓦覆盖。殿前有香亭、铜铸千斤鼎、万岁楼和乾隆御碑亭,错落有致,熠熠生辉,是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看点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位于岱顶,是…[详细]
黎元山智通寺
  陕西省府谷县黎元山智通寺坐落在古老的古长城边上,可是,只要人们用心一看,才会发现长城经过这座庙宇时,却绕了一个大弯,像耕地的犁辕一样,故因形得名黎元山智通寺。长城是明朝修建的,所以寺院应该是先于长城,在明朝前建造。杨家峁村的张子秀老人听他家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故事这样说:在唐朝初期,西北部边境地区连年战事迭起。约公元六二二年夏季,唐高祖李渊派一位马将军领着大军,从京城出发,通过古驿道到达这里,平息战乱,在此歇息。马将军突然发现驿道靠北山顶一侧坡上有一个小庙,当时是很简易的,属土木结构建筑。他走到庙前打开庙门一看,里边法台上供奉着关圣帝君,手持月牙大刀为站立塑像,前边供有约30公分左右的三尊古…[详细]
南岸观音寺
  重庆市南岸观音寺是一个集宗教文化艺术、宗教活动为一体的好场所。位于南岸区学府大道,坐东向西,背依南山。古庙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又在玉溪河畔玉溪桥边,故得名玉溪桥观音寺。解放前为家庙,现为尼众丛林,临济正宗。解放后宗教活动停止,尼众散去,寺庙毁坏。1982年重新开放后,新建佛殿和附属房屋,面貌一新。今有比丘尼11人,常住居士20余人。南岸观音寺于1982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点,1994年重庆市南岸区政府为观音寺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书,释常敏任住持。2007年南岸区民宗局新颁证书,宗场证字(渝)F000090003号,是市级宗教活动场所。刚开放时,寺庙房屋破败不堪,南岸观音寺管理组织…[详细]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六榕寺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标志,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基本信息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该寺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详细]
水王庙
  嘉禾城关水王庙,东靠丙穴,北枕石羔。这里的石山古木撑天;石山底下,一股大水“哗啦、哗啦”从山洞里往外奔腾。是一个山青水秀、月明风清的好地方。从前,这附近还真是有一个庙,里面供奉着水王菩萨。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农教耕的丙穴一带缺少水源,人们种田饮水都要到钟水河肩挑背扛,十分辛苦。有一天,不知从哪里走来一个念经的老和尚。只见他左手托着一个钵孟。右手拄着一根龙头拐杖,一步一步人禾仓沿石板路向西走来。走到石羔村前的石山面前时,他突然听到石山底里,象有大水哗哗作响,而山下却不见一滴水星。再一听,隐隐约约地还有阵阵吵闹声。爱水的老和尚是水王的化身,而水王就是东海的一只海龙。他从东海过洞庭,沿湘江进舂陵水,…[详细]
莲花台
  在三台县北面30公里处,有一座美丽的古镇——芦溪镇。在芦溪镇内,有一座美丽的寺庙——莲花台。清末咨政院议员三台县知事张政在芦溪镇莲花台登高赋诗,凭空吊古:西岸春墟暮霭生,东开平野古涪城。英雄淘尽长江在,令尹来时宿雨晴。红树青山如好画,金冠铁镞出深耕。频年阅惯沧桑变,不为兴亡一沧情。抒发了古人对芦溪两岸大好河山的感叹和对三国历史的追忆。历史上的芦溪寺庙众多,有“七馆”、“八庙”、“一个台”,“台”即莲花台。芦溪镇的莲花台寺庙,有“小南海”之美称。寺庙建自汉代,重修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三台县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莲花台前面是宽阔的江面,终年碧波奔流不息,后面是郁郁葱葱的浅丘,绿树繁茂花团锦簇。古人形容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