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邓城叶氏庄园
  商水县叶氏庄园又名(叶氏住宅)位于因三国大将邓艾屯兵而得名的古镇邓城。距商水县城和周口市区均16公里。依靠水运而发家成为当地巨富的叶氏,从清康熙年间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完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现存由西向东的一号院,又称“三进堂楼院”,它以前、中、后三个院组成而得名,共有楼房96间;二号院为“五门照”,因具有大门到后坐楼五道门都在中轴线而称,现存楼房35间;三号院因地势高而称为“高门台”,现存楼房30间。叶氏庄园三处主体建筑,是我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整体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合理,门楼威武高大,主楼富丽华贵。各院因功用而设计,高低有别,华淡相间,形成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但又不失其统一的建筑风格。建筑选材精良,做工精细,飞檐斗拱,珍兽镇脊,砖木雕刻,堪称一绝,是中原腹地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详细]
122、灯台架景区 AAA
灯台架景区
  灯台架景区位于舞钢市南部,因主峰酷似古代灯台而得名,距市区20公里,景区面积3333公顷,是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主景区之一。灯台架主峰灯台架海拔808米,是舞钢市第二高峰。景区内山岳钟秀,古树参天,沟壑相连,群峰叠翠,飞瀑流泉,万木峥嵘,森林覆盖面积达96%以上,且植物种类繁多珍奇,素有森林氧吧,植物王国美誉。灯台架景区内有天然峡谷官平院沟、九天潭、老虎爬沟;有一峰独秀的官平院迎门塔;有以优势珍异树种命名的森林氧吧、天然空调青檀谷;有似为天而降的天池瀑布、天井瀑布、三叠瀑布、八万坡瀑布;有古树参天、古藤缠绕的官平院遗址、猴府洞天、青桐沟、望天河谷等;有形态各异的情侣洞、蝙蝠洞、仙人洞、马王爷洞,还有能预测天气的怪洞,有地质奇观原始海底,有随季节开放,争奇斗艳的迎春连翘、山桃、杏、梨、河南杜鹃,更在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红叶,冬季银装素裹、万条垂下的冰挂。灯台架灯台架景区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而且风……[详细]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位于确山县盘龙街道建设街东段,占地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青砖灰瓦,硬山式建筑,为明清建筑风格。其中,一进院为南北建筑交融风格的二层楼格式建筑,面阔三间,东楼梯间和明间有通往后院的小门;二进院是重梁起架青砖灰瓦式建筑;三进院是有西洋特点的楼格式建筑,并有东西厢房十八间,水井一口。整个院落完整,东西宽13.6米、南北长88.5米,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共有房屋43间。2000年9月,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4月5日,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在河南省委、驻马店特支领导下,杨靖宇(马尚德)、张家铎、李鸣岐、张耀昶等0人率确山数万农民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夺取了县政权,于1927年4月24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县级苏维埃农工政府——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马尚德)在此被民主选举为临时治安委员会主席,代行县长职权。确山县……[详细]
124、郑州文庙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文庙
  郑州文庙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汉明帝刘庄年号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郑州文庙的落成时间应该在这17年间。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庙、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庙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南-庙面前,郑州文庙的历史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公元前478年)。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的郑州就颇有“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已经拥有学校和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据记载,郑州文庙规模人气最旺的时期是在元代,当时郑州文庙占地已达37亩,有200多间东西配房。主体建筑大成殿雄伟高大,巍峨壮观,坐落在院子中央,是当时郑州屈指可数的建筑。前院还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后院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还有土地祠、东西角门、启圣祠、乡贤祠、存诚斋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两山的博风,是采用三彩釉烧制而成的琉璃饰件,上面镶嵌着玉皇大帝、如来说法以及三……[详细]
西华女娲城址
  女娲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伟大女神,她创造人类,修补天穹,造化世上万物。经考证,位于县城北10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发掘有春秋时期女娲城遗址,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省、市旅游部门和文物部门通过考察论证,将女娲城列为市级重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同年,女娲城由当地民众自发捐资,在女娲城遗址附近的女娲古陵处动工兴建。女娲城占地60余亩,现有牌坊门、女娲陵、补天殿、娲皇宫、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两侧廊房等仿古建筑,古朴典雅,精雕细刻。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娲、伏羲等神像及描绘女娲造人补天功绩的雕塑和壁画,创意生动,活灵活现。女娲古陵前更是常年烟雾缭绕、香火极盛。女娲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自成庙会,四方民众蜂涌而至,人山人海,多时日游人达10万之众。西华是远古时代人祖女娲主要活动区域和唯一建都之地,因此,现今的女娲城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大型女娲祭祀观光胜地。……[详细]
126、龙马负图寺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马负图寺
  负图寺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旁。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由是文籍生焉。”伏羲氏依据龙马负出的河图,画成了先天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孔颖达《十三经注疏》)。相传“河图”由30个黑圆圈和25个白圆圈共55个圆圈组成。其中黑者为阴,白者为阳。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河图”中的这些数字来源,学者认为是先民在摸索四时流转规律并制定初步历法过程中产生的。孟津负图寺中古代碑碣“伏羲圣像”下镌刻有龙马负图象,旁有署名孔安国的题记《龙马记》,其末句为:“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孟河系自孟津县朝阳乡卦沟村东北,经送庄负图村,白鹤乡上河图、下河图村,至老城乡雷河汇入黄河的一条古河流,名“图河故道”。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西域来的传教士浮图澄,在相传……[详细]
127、高丘寺
高丘寺
  作者:闫钦莱高丘寺位于项城市高寺乡高寺村。当年上冢棋布,留有原始人类遗址;寺庙林立,烟火旺盛于一时;“高丘耸翠”风景秀丽,曾为项城八景之一。而今,人世沧桑,冢毁庙圮,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留下一些传说史料和文化遗迹了。我在近几年经过搜集查访,愿将高丘寺历史风貌再现给读者。高丘寺,地处中原豫东,远古时乃丘形高地,背水(汾河)向阳,俗谓高邱是先民群居的好地方。相传黄帝八子之一的颛顼,择居此地,号高阳氏,又传禹治水有功,择高邱礼台庆功,后世诗人曾写下:“得名始于夏,怀古几登高”的佳句。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应蹋,号称东阳才子,应氏家族俱有名,在高邱建了不少坟冢。故又有高阳冢丘之称。道教乃中国国有的宇敦,兴于汉/顷帝时,源于古代巫术,佛教自汉明帝时从印度传人中国。到南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兴建庙宇之风盛行时,两教都在高邱修建不少寺庙,如距高邱东里许,叫龙虎山建有东岳庙(佛)回龙观(道)邱西为凤凰岭,建有……[详细]
玄奘故里
  玄奘故里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有玄奘故里、唐僧寺、和唐僧墓。(一)玄奘故里著名的唐代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玄奘,出生在距洛阳市东南约40公里的地方,属今偃师市缑氏镇东北1公里凤凰台的陈河村。该村处在白马寺和少林寺两大佛教名寺之间,由207国道等道路相通,交通方便,是一处极理想的有价值的旅游圣地。玄奘故里主要包括故居、陈家花园、西原墓地三大部分。坐落在村中部的仿唐建筑故居,坐北朝南,是个南北长方形的前后两进院落。沿三条石阶登上高4.5米的青砖平台上,进汉白玉鸟头门,东西各有一花坛,仿隋唐风格的大门上匾额书“玄奘故居”4个大字。前院东厢房曾为玄奘兄嫂住室,西厢房现为玄奘业绩陈列室。厅堂为前院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出檐深远。此堂原为玄奘祖父陈康的客厅,玄奘父亲陈慧以文诗会友之处,现辟为玄奘及其弟子纪念堂。中塑玄奘晚年译经像,左为高足弟子窥基、圆测,右为高足弟子彦悰、道昭。堂前左右,……[详细]
林校洛邑祭祀遗址
  2009年2月~2010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园林实训楼基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的祭祀遗址。发掘面积近1500平方米,发现有西周早期祭祀坑、灰坑、墓葬及流水沟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等珍贵文物,取得重要成果。该遗址位于洛阳市中州东路以北的林业职业学院院内,工地位于西周早期遗迹密集分布区,是研究西周洛邑的重点区域,多年来在瀍河两岸的考古工作也发现了大量的西周遗存,瀍河以西的邙山南麓发现有西周贵族墓地;贵族墓地南邻的瀍河西岸发现有大型的西周宗族铸铜遗址;瀍河以东发现有大量的殷遗民墓等等,此次更是在此区域发现分布密集的祭祀坑。目前,发现的祭祀坑有人坑、马坑、狗坑、牛坑、猪坑、人马组合坑、人猪组合坑、马猪组合坑、猪牛组合坑、车马坑以及人、牛、狗组合坑和碎骨坑等,内涵丰富,祭祀中用牲为牛、马、猪等,未使用羊,推测其祭祀者级别应高于大夫,或为天子。祭祀……[详细]
延津黑龙潭遗址
  延津县胙城乡王堤村黄河古堤有一处黑龙潭。千百年来,关于黑龙潭的传说一直在胙城一带民间流传。据说很早以前,有一年,一连几个月没落一星雨,天旱得一地起狼烟,老百姓吃水都到黄河里去挑。黄河的小儿子黑龙。是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儿子。一次他沿黄河尚闲逛,见两禾苗枯焦,一时动了感情。未经父亲允许,便乱自拱开了黄河大堤。顿时,滔滔黄水顺着缺口、奔泻而下,淹没了许多州县。老百姓先遭旱魔又遇水患、怒气冲天。老龙王得知此事后,便把几个儿子召集到龙宫询问,小儿子黑龙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没等老龙王说完、就抢着回答“爹,这下子再也不旱了,俺再去淹它几个县吧!”老龙王一听,火冒三丈,惟恐小儿子再惹祸端,触犯了天条,召来灭门之灾。一怒之下,把小黑龙贬为庶人赶出了龙宫。小黑龙出宫后,看到昔日所见村庄已经陷入一片0之中,心中十分忏悔。他踏水而行,相到自己今后不知何处归宿,心中无限惆怅。走啊、走啊!来到东辛庄村头,小黑龙早已饥……[详细]
隐山文化遗址
  隐山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官太极殿西北隅。《光绪鹿邑县志》载:“有隐山,相传陈抟炼丹处。”在注释中又载:“《许志》(清《乾隆鹿邑县志》)云,(隐山)高数丈,广袤六七亩,巍峨起伏,望之常有云气。”隐山文化遗址,全名是隐山龙山文化遗址,又因该遗址位于老子出生地太清官西侧300米处,我国史学界又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而命名,我国历史与考古学界就将发现的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隐山文化遗址是指于鹿邑县太清宫隐山这个地方发掘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隐山文化遗址是鹿邑县也是豫东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存,1963年6月就被河南省政府第一批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鹿邑县最早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鹿邑处于黄淮大平原腹地,怎么会有一座隐山呢?这要从很早以前鹿邑这块地方地质、地貌说起了。据地质学家考证,在很久很久以前,鹿邑这个地方是个大峡谷,是黄河水亿万年的冲积,才使……[详细]
博爱清真东大寺
  博爱县大新庄清真东大寺,位于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村。东大寺系目前豫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寺,原建于太行山南麓、丹河东岸的上省庄,清初因遭水患迁至现址。该寺属于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堪称“豫北首坊”。大新庄是个回族聚居的大村子,据相关资料显示,全村约有7000多口人,回族有近6000口人,主要姓氏为:闪、拜、买、丹、丁、马、陈、王、孙、李、吴等,其中人数最多的为闪、拜、买、丹、丁等,这些姓氏为回回人特有的姓氏。他们居住在村子中间,两头为汉族人,回汉民众和睦相处。20世纪50年代,该村曾经建立过大新庄民族乡,后来在乡镇合并中,并入许良镇。博爱县是1927年冯玉祥将军新设的县份,他把原河内县分为沁阳(今沁阳市)和博爱两个县,两县都属于元朝时的怀州。成吉思汗西征 时,西辽谷则斡儿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人曷思麦里于1216年率柯散城等地官员迎降,成为蒙古西征大军先锋哲别的……[详细]
郑州北大街清真寺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郑州清真寺始于元末明初,位于北大街128号,为郑州伊斯兰教传播发源地。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教是随着回族人口的出现而传入的。唐代,公元7世纪初,管城已是两京(长安、洛阳)通往沿海各地的水陆码头,一些过往的阿拉伯使节和商人,或寄寓或留居,成了当今郑州回族最早的来源。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兵马副帅仆固怀恩极其所率军队在安史之乱平息后,留驻汴洛黄河两岸。据史家考证,仆固怀恩是一位“勇敢善战的穆斯林人”,他所率领的军队,主要是回纥、南蛮和大食人,也成为郑州回族的来源之一。唐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奉命率兵五……[详细]
雍梁故城
  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镇狮子口村、古城村一带。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区向豫东南平原的过渡带上,东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它西北部群山环绕,丘陵起伏,东南部为开阔平原,颖河自西向东横贯全景。境域东临许昌市、长葛市,北依新郑市、新密市,西北接登封市,西连汝州市,南与郏县、襄城县相衔。禹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间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代,即有先民在此活动。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其子启在此建都,史称为“夏”,是中国最早的都邑。这里有著名的夏文化瓦店遗址,商朝时仍为“夏邑”,西周时是武王其弟的封地,春秋时为郑国的“栎邑”,战国时又为韩国所据。古城镇位于禹州市的东北部,东与长葛市相邻,与禹州市区相距11公里,雍梁故城位于古城镇东部,东北距同时期的郑韩故城24公里左右。雍梁故城又名雍氏城,相传为黄帝命大臣雍父做杵臼之处,故得名雍氏城,它沿用久远,直至汉……[详细]
唐恭陵(太子弘墓及石刻)
  唐恭陵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巅,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俗称“太子冢”、“孝敬皇帝陵”。走进占地500亩的陵区,沿着宽50米的神道前行,1对高高的望柱,1对威风的天马,3对严立的翁仲及石狮等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中东排第一、第二翁仲之间,立有唐高宗亲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神道直通呈覆斗型,东西长163米,南北宽147米,残高22米。陵的四周原有神墙围护,神墙四角有角楼建筑,四面神墙中部各置神门。如今神门、角楼等已不存,惟有土阙犹在。恭陵石刻雕琢精美,弥足珍贵,时代早于乾陵,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时代的陵墓雕刻。建此陵功费巨亿,奴役百姓无数,致使发生两次役夫逃亡事件。从恭陵向东北50米,有李弘之妃哀皇后寝陵“娘娘冢”,呈锥型,底边各长40~50米,残高13米。唐恭陵是洛阳唐代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1985年国家拨专款对石刻做了扶正整修,使整个陵地面貌有所改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