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红七军21师师部旧址
  属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京村弄索屯,距县城35千米左右。1930年红七军奉命北上,根据指示,韦拔群、陈洪涛等留守右江革0据地,组建红七军二十一师继续领导革命斗争,1931年二十一师成立,师部及右江苏维埃政府设在弄索屯,弄索成为当时右江革命武装的指挥中心,在韦拔群等同志领导下,二十一师全体指战员依靠群众,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了长期的游击战争,多次粉碎了桂系军阀的重兵围剿,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旧址原为一栋三间干栏式草盖建筑,后在反围剿斗争中多次被敌人烧毁,1977年按原样修复。为巩固右江革0据地和发展革命形势,桂系军阀多次派遣重兵围剿右江革0据地。1931年3月,将师部及0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迁至此地(即弄索)办公。在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同志的领导下,二十一师全体指战员依靠群众,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详细]
八寨遗址
  八寨遗址位于今忻城县古蓬、北更、遂意和红渡4乡镇地,以及上林县的石门村地,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震惊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统治集团的八寨农民起义,以八寨为活动基地,转战驰骋于广西宾州、思恩、庆远、横州、邕州、太平、柳洲和桂林等州府广大地区,斗争持续达400余年。八寨地处都阳山脉以南,大明山以东的石山地区,层峦迭嶂,峭壁林立,交通闭塞,地势险要。“八寨”之名,始于元代。《学海通志》说:“仁宗延祜元年(1314年)秋,八寨瑶寇横州。”明代忻城土县第六世土官莫镇威在《协剿八寨记》中记载:“八寨曰思吉曰周安曰古蓬曰古钵曰古卯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八寨在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是农民起义军斗争的主要根据地。……[详细]
283、法式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式楼
  法式楼“法式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该楼建于1914年,是当年清政府设在凭祥“镇南关”对讯分署的办公地点,楼房占地面积为200多平方米,高两层,由当时法国工程师所设计。楼体结构复杂,楼边镶嵌的花草图案精美,壁面塑画高雅,不愧是一尊精美的艺术珍品。但由于该楼建设年代久远,楼房地基逐渐下沉,楼房已出现多处裂缝。特别是楼房久经风吹雨打,表面已变得灰暗,污迹斑斑,不少的地方长出青苔。为了拯救这尊艺术精品,还其昔日风采,国家文物局决定投资35万元,对其进行全面维修,维修工作由自治区文物维修专业队负责承担。目前,维修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不久,一道亮丽的风景又将重新展示在游人面前。……[详细]
来宾文辉塔
  文辉塔位于兴宾区政府迁江镇扶济村南面约100米的红水河北岸边。相传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武举黄文辉重建,故名文辉塔。属县级文物保护点。塔系八角八面七层平座空心砖塔。塔高35米,内径2.72米,壁厚3米。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以铁铸锅为盖。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南北对开风门,其余各面均有衬托假门。底层除南北对开的风门外,西面还有一风门,其余五面亦是假门。底层风门高2.2米,宽0.84米。塔基用宽大石板构筑,呈八角形,大于塔座,塔内一至六级设有佛龛。第一级有五龛,二级以上为六龛,现塔内均无梯子可攀登。塔身及龛内,雕龙画凤,缮花缀鸟,色彩斑烂,使塔显得巍峨秀丽,工艺精巧。传说建文辉塔时,做工就有100人,吃饭才有99人,做工总是多1人,吃饭总是少1人,此人就是从天上下凡协助建塔的一位仙女,她要协助人间实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千年夙愿。塔建成后有“塔在迁江,影在贵县”夸张之说。2019……[详细]
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
  在广西玉林市的城东,人们修建有一座高达7层的纪念塔,整座塔琉璃碧瓦,高耸雄伟,塔内每层还雕塑有反映1945年春,玉林辖内的陆川、博白、兴业及其贵县数十万群众和一万多人的队伍,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历史画卷,再加上配以飞檐斗拱,更显其瑰丽英姿。也正因为该塔是人们,为了纪念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而修建的,所以取名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就是全民抗战的一个标记,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抗日救亡的曙光和功绩。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一座平平凡凡的普通建筑,自建成之日起,就以巍峨的形象在玉林的城东高高地耸立。那伟岸挺拔的塔身一如英勇斗争的先烈们的高大英姿直至今日也依然矗立在人们的心里!纪念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慰籍烈士英灵,用先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民,1992年3月在距玉林市区东郊约6公里的朱巷口头岭森林公园,兴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纪念塔主塔为7层楼阁构造,高3……[详细]
韦竹平故居
  韦竹平故居韦竹平故居位于文圩镇道义村,为蒙山著名民间拳师韦竹平故宅,是今县境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清光绪年间的民宅建筑。故居为整体结构,分前后两座,每座为一厅两房,前后座之间有左右横廊相连,构成一个四合院。总可居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青砖墙壁,瓦木盖顶,极其牢固,虽经历百年之久,但仍无甚损坏。屋前厅檐下,有木雕花鸟5幅,千姿百态;有7幅泥塑动物图案,塑鸟、狮、鹿、犀牛等动物20多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此外,厅堂饰画还有各种书法和山水画等。后座厅堂正梁底下的两边墙上各有一幅3平方米的山水鸟壁画,天井廊檐有以手工制作的穿花门及经过精心雕刻的菊花连体门。现在该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87、天涯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涯亭
  在钦州市钦南区中山公园内。传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知州陶弼始建。因“钦地南临大洋,西接交趾(今越南),去京师万里,故以天涯名,与合浦之称为海角者一也”。天涯亭初建于城东平南古渡头,明洪武五年(1372年)同知郭携迁城内东门口重建。1935年迁建今址,故又称“宋迹三迁”。亭为平面六角形,边长2.5米,高5米。石柱木构梁架,攒尖顶,琉璃瓦盖。亭南北面檐口悬挂“宋迹三迁”和“天涯亭”木匾天涯亭于青山绿水之中,湖水融融,青山滴翠,盛夏登临,爽气袭人,午不知暑。亭北面3米处,有1962年田汉题诗运河滚滚入湖来,没字危亭草满阶。词客分明怀故土,钦州何必是天涯石刻一通。……[详细]
288、洗石庵
洗石庵
  洗石庵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庵内有大雄宝殿、妙虚楼、半青阁、舍利灵塔等,是中国重点佛教寺院。舍利子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洗石庵原主持释宽能法师生前住持西山洗石庵数十年,潜心修佛、积德行善、道行高深,深受民众敬仰。其1989年圆寂后除平生所佩菩提子佛珠在1600度高温下尚有48颗不被熔化外,更产生了世界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比丘尼的三颗灵骨舍利子,声名远播海内外。令天下多少善男信女对能亲临西山洗石庵,敬香一柱,参拜舍利子一番,向往不已!地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西山镇西山村西山风景名胜区内保护范围:以庵四周外檐滴水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整个西山风景区属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平乐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位于平乐镇大街56号,系住在平乐县城的广东籍人士为进行交往和商业活动而兴建。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成,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复修。为砖、石、木结构,由前厅、天井、天后宫、厨房等部份组成。总面积496平方米。该建筑形似“回”字,四角四檐天面盖有黄色琉璃瓦,檐下四角为雕花吊檐档板,屋脊高0.5米,绘有一幅幅古代故事人物画像。历代重修会馆的碑刻共14幅也嵌入墙内。民国10年11月27日,孙中山北伐路经平乐时,曾应邀到此会馆参加广东籍人士举行的欢迎茶话会。馆中建筑上的雕画,在“文革”中被毁。……[详细]
列宁岩(东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
  列宁岩列宁岩(东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原名北帝岩,内设北帝庙得名。位于武篆镇南4公里的论硬山腰上。洞高45米,宽64米,深137米。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会,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培养右江各县农-动骨干276人。农讲所宣传马列,培训农运骨干,功绩卓著,影响深远。1930年2月,经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岩改名“列宁岩”。1963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央副主席-为列宁岩亲笔题字:“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镌刻在洞口上方。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详细]
陈鸿庆旧宅古建筑群
  陈鸿庆东乡禄富村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授陆军步兵上校,历任柳州防营管带左区陆军步兵司令,广西自治军第三军司令官,民国十三年带头号召邑绅筹款兴修武宣文庙。1870年,建家宅于东乡长塘村,座东向西,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30亩,房屋88间,属青砖,泥砖,木料,青瓦等综合结构。整座建筑群布局合理,具有传统的南方古代建筑群的特色,建筑构件装饰雕龙画凤,游鱼花鸟,卷草缠枝等彩雕图案,栩栩如生,十分精美。整座建筑现仍属其后裔居住,所以建筑体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能体现出武宣县古民居群,民族传统建筑群的代表性建筑。……[详细]
292、邓公庙
邓公庙
  邓公庙位于岑溪市南渡镇南渡街。距梧州市区100公里、距岑溪市区20公里。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当地民俗文化的游览胜地。邓公庙为硬顶砖木结构,由前殿、后殿和中廊组成,以青砖为墙,梁架为穿斗构架,梁、柱、枋、檀均为格木制作。前后殿雕板封檐、红柱挺立、画栋彩梁、如意斗拱、街接前后殿的廊为券栅卷顶、左右两侧饰镂刻花卉。它始建于明末,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的。庙内有4根盘龙柱,高4米多、直径40厘米、每根木柱精雕一条神态威猛的蟠龙,是广西唯一仅存的古代木雕艺术珍品,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详细]
南宁汉墓
  汉墓汉墓位于江西镇三江村西侧小姑岭顶部。1988年12月该村农民修建晒谷场时,在距地表约2米深处掘出部分青铜器、玉器、陶器。经调查,器物出土时依次排列,坑中的填土为黄褐色,与周围的土色有明显区别,器物分布在长约2.5米、宽约1.5米范围内。器物已残破,可辨认的有:铜剑1件,长约65厘米,圆首呈喇叭形;扁茎一串;铜鼎一件,盘口、扁圆腹、口沿外附索形环耳一对,外壁残留烟垢;残铜片1块;残玉片3块,两面饰云纹和乳钉纹;夹砂陶片4块,为灰褐色绳纹陶。根据器物出土排列情况和特征,这些器物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因墓坑遭严重破坏,型制无法查考),其年代属西汉时期。……[详细]
冠盖总庙
  冠盖总庙位于龙圩区大坡镇,建筑年代无考。历史上,大坡所在地曾叫冠盖乡。整个建筑物分山门、正殿和后殿。庙前有一对石狮子,左雄右雌。山门由72支莲花托砌建,正殿供奉欧、莫、李三相侯王,有八仙过海和十八罗汉等雕塑,同时带有道教和佛教的色彩。 解放初期,冠盖总庙被拆毁,所供奉的神像、石狮子、铜鼓全被丢进河流。现在的冠盖总庙是1989年村民集资筹建的,从建筑工艺上看,比不上原来的庙宇精雕细刻,佛教的十八罗汉也是重建时加上去的。重建的冠盖总庙更富有香土气息,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和市民来烧香和燃放鞭炮,香火十分之旺。游客可感受浓重的道教和佛教色彩。……[详细]
徐汉林烈士陵园
  徐汉林烈士陵园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代。位于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西南约400米的盘古山顶。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徐汉林墓位于新江镇汉林树的盘古山顶座面向北,这是原县民政局于1957年拨款,把原葬在企沙山的汉林墓搬到盘古山顶的。该墓于1965年改用钢筋水泥结构,成土圆形,底部周长10.25米,高难度1.8米,墓碑高难度2.2米,宽1.2米,厚37cm,碑文为楷书;写徐汉林……等23位烈士之墓,墓北20米是徐汉林六角纪念亭(水泥结构),再顺台阶往下半山腰(即台阶左右)是两面间徐汉林纪念亭(砖林结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