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红色旅游景点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1937年8月下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签订和平谈判协议,9月下旬,刘英率临时省委机关移驻凤林村。其中,临时省委机关驻在凤林村满垟郑志西的六份内大屋,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则驻在满垟郑学超家。由于省委在凤林一带开展了许许多多重要的活动,六份内大屋也就自然成了省委宣传发动群众、培训干部、领导全省抗日救亡工作的指挥所。 1937年10月,挺进师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内大屋召开关于部队改编的全体指战员大会,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陈铁君任副司令员,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11月,省委在六份内大屋召开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和博古给刘英的亲笔信。刘英、粟裕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满垟。凤林村在凤卧镇中部,东北紧靠凤林山、冠尖山,南有……[详细]
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成立旧址
  1947年11月21日,中共浙南特委决定撤销浙闽边区委员会和泰顺县委,成立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直接领导泰顺县各区委,并指导鼎平县委和福鼎县工作委员会。是月26日,浙闽边中心县委在泰顺县九峰乡田坪仔村宣布成立,陈辉任中心县委书记,任曼君、郑衍宗为常委,林永中、刘宝生为执委,王烈评为候补委员,任曼君为组织部长。县委辖泰东北、泰东南、泰平、泰西南四个区。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成立后,着手恢复抗战时期遭到破坏的地方党组织,至1947年12月底,整顿、恢复了56个党支部。至1948年3月底,又新建44个支部,党员总数达986名。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是解放战争前期浙闽边区的重要革命力量,在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4月18日,中共浙南地委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将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改为泰顺中心县委,陈辉仍任书记,刘宝生、林永中为常委,郑衍宗、谢秉培、陈勉良、林志东为执行委员,潘国嘉、黄……[详细]
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
  1930年5月24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早晨,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率部从瑞安涂厂渡过飞云江,进入平阳,经万全湖岭、石塘到达平阳县城西门外。叶廷鹏、吴信直、郑贤塘带领的万全、江南农盐民赤卫队和瑞安农民赤卫队,也相继到达平阳县城外。24日上午9时,红十三军在平瑞两县赤卫队配合下,攻入平阳县城缴获守敌部分0,冲入县政府夺取县府大印,砸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40多名群众。但由于未能击中力量全歼主要守敌,使得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敌人重新组织力量,占领城垣,居高临下,疯狂反扑。红军和赤卫队浴血奋战到下午3时撤出战斗,牺牲192人。牺牲人员被埋葬在平阳县城西门校场。 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位于平阳县城西门校场九凰山麓。1958年,平阳县人民委员会在西门校场九凰山麓大岩壁上凿制崖题刻,以志纪念。该大岩壁山坡一块高约10米、宽约12米的大岩壁上 书:“纪念一九三O年四月二十八日对敌斗争而光荣牺牲的胡宝余等一……[详细]
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
  乐清沿海一带有多处盐场。长期以来,这些盐场的盐民深受官兵和廒商的压迫与剥削。20世纪20年代,乐清规模最大的盐场是翁垟长林场,有盐民200多人。1926年春,该盐场的盐民不满官商的压迫剥削,图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并开展--活动。。同年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派林去病等3人到该盐场宣传革命道理。林去病以地团盐廒司秤员的职业为掩护,在翁垟镇的长春楼创办农盐民夜校,吸收贫苦的农民盐民学员50余人参加学习。同年冬,根据上级指示,林去病在长春楼召开党的临时组织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乐清支部,负责人为林去病。中共乐清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进一步发动和组织群众,宣传“二五”减租,与土豪劣绅开展斗争,同时帮助组建国民党乐清县党部,迎接北伐军入境,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乐清的开展。 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位于乐清市翁垟镇曙光村长春楼。此楼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二楼有房4间,楼下开设店面,门上首书有“长春……[详细]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北上抗日誓师大会会址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将士400余人,从山门街出发北上抗日。部队出发时,在凤翱乡吴潭桥村水尾宫前,隆重举行了北上抗日誓师大会暨中共瑞平县委欢送大会。郑海啸代表中共瑞平县委和群众在会上致欢送词,粟裕代表全体指战员表示坚决抗战的决心。当地党员和群众纷纷赶来送行,抗日妇女联合会向战士们赠送罗汉鞋和装着鸡蛋、糖糕的绣花袋等。凤林小学师生进行了宣传演出,农民抗日自卫队列队向子弟兵致敬。乡亲们扶老携幼聚集在村口大桥边,与红军战士依依惜别。会后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离开平阳,经浙江瑞安、泰顺、云和、丽水、松阳、遂昌、龙游、衢县、常山、开化和安微屯溪等地,行军一个月,于4月18日到达皖南歙县岩寺,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余龙贵任三营营长,刘亨云任副营长。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北上抗日誓师大会会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旧称……[详细]
山门革命烈士墓
  平阳山门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西区的革命中心,被敌人称为“赤色中心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西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优秀儿女,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被抓被杀上千人,被拆烧民房1000多间,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烈士就有117名,是浙南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代价最大的地区之一。这批烈士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山门革命烈士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南麓,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南面,建于1957年。烈士墓坐北朝南,宽24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墓穴分2级,长方形,砌有砖石栏杆。墓地周围翠柏苍松,绿树成荫。墓前高竖1座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纪念碑,上 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大字。墓的左首是1936年6月11日红军挺进师在沙门镇百丘田战斗中牺牲的两位无名烈士墓;右首是生于1912年山门上岛庄陈志金烈士之墓,他于1941年11月在安徽歙县对日作战中……[详细]
闪坑村烈士纪念碑馆
  永嘉县岩坦镇闪坑村,地处永嘉县北部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刚建立时,该村的戴宝传、戴显汉、戴时松、戴家云等一批青年即参加了革命斗争。1938年,该村戴寿椿、戴成波等一批青年毅然参加皖南新四军4支队。1939年,谢用卿到该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指派谢用鲁任党支部书记。 1942年,中共瓯北县委宣传部长徐寿考驻此进行革命活动。翌年,中共瓯北县委书记胡景瑊也秘密转移到此开展革命斗争。丽水地区党的领导人傅振军及中共缙云县委书记李文辉也曾到此与胡景瑊会面,研究永(嘉)、青(田)、丽(水)、仙(仙居)、缙(云)边区抗日反顽斗争问题。1945年3月2日夜,国民党顽固派派兵袭击屿北,屿北武装民兵奋起自卫反抗,闪坑村也组织武装民兵赶赴屿北,参加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闪坑村是括苍地区党组织和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时期,闪坑村共牺牲了10余人,其中被批准……[详细]
红军山洞医院旧址
  1937年2月,挺进师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领挺进师一部在峰文与国民党军队进行3天的激烈战斗之后,实行了战略转移。转移过程中,刘英、粟裕将30多位红军重伤病员托给双溪口村党支部。双溪口及青皮坳、天门下、灵家山、董家坪、山后、隔后等村的党支部先后加入救护伤病员工作,将伤员安置在石厝洞、内鹿洞等17个隐蔽山洞疗养。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当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保护这些伤员,村民陈成赞还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年9月,红军伤病员痊愈归队。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大将高度评价双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等创建山洞“医院”的事迹,指出“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他们的业绩,无愧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无名和有名的革命英雄。” 红军山洞医院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双溪口村。1991年7月,泰顺县委、县府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在环境优美的双溪口水边洞和石厝洞立碑铭文。水边洞洞内面积12平方米左右,洞口纪念碑占地20平方米;石厝洞洞内……[详细]
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遗址
  1932年3月,共产党员叶廷鹏等在麻步镇渔塘凤山头陈体昌家成立了浙南红军游击队,队长叶廷鹏,副队长黄先河、徐岩夏。浙南红军游击队的根据地在平阳北港的麻步、渔塘、朝阳山、凤林、包垟和钱库(今属苍南县)及瑞安公阳一带。在中共浙南委员会领导下,浙南红军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吴毓、陈铁军、陈急冲、黄耕夫、杨进、董启文、王泰然、傅狂波、张炽昌等先后从北京、南京等地来到浙南参加革命,使游击队得到迅速发展。1935年6月,陈铁君任队长。此后,游击队多次主动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主动出击,取得辉煌战果。红军游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地打击敌人,为民除害,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也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红军挺进师和闽浙边临时省委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斗争。 1937年3月,浙南红军游击队归属闽浙边临时省军区领导,编入红军挺进师。 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遗址,位于平阳县麻……[详细]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
  1938年元旦过后第三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移驻山门乡大屯村。省委机关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贫苦农民郑永盛的平房里。教导队随省委驻在大屯,负责保卫工作和培训军队干部。省委机关的油印室、收发报机组、缝纫组、军械组、红军食堂等分设在大屯村其他群众家里。当时,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红军。2月底,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与龙跃、余龙贵从南昌出发,一路辗转,于3月5日抵达平阳山门,来到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大屯村,并于当日在此召开闽浙边临时省委会议。刘英代表临时省委作了工作汇报,曾山在会上传达了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指示。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大屯村。大屯村在山门镇北侧半山腰,海拔400多米,东邻凤卧,西北与文成接壤,东西两侧是峡谷,南面有羊肠小道通向山门街。周围群山连绵,峡谷幽深,古树苍郁,山峻路险。旧址屋……[详细]
岙垟革命纪念亭
  1926年冬,岙垟村(今高翔村)农民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了农会组织。1927年秋,建立了以李振声为书记的村党支部,先后发展了20余名党员。1928年春,中共永嘉县委转移到岙垟村。郑馨、王屏周、王金娒、李振声等县委领导人以此为立足点,开展革命活动并组建农民赤卫队,发动武装-。1930年4月30日夜,在陈文杰指挥下,赤卫队300余人举行“五一”大-,捣毁了新桥警察所,缴获一批0弹药,烧毁地主契据。此举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度恐慌,派出省保安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使得岙垟村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自1927年至1932年间,该村先后有共产党员李振声、李日芳、李锦和、李振斌、周秀聪、李岩斌等人牺牲。后来,幸存的部分党员和赤卫队员继续进行革命斗争,有些加入红十三军,转战浙南各地。 岙垟革命纪念亭,位于瓯海区新桥街道高翔村。1991年12月,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区政府为岙垟村先烈建亭立碑。纪念亭……[详细]
文成县革命烈士墓
  文成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是浙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文成县青年赵刚、郑敬衡、周定、郑嘉义等人在北京、杭州等地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文成(当时属瑞安县西区)是浙南农民-区域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278名烈士英勇牺牲,其中有一部分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铸了共和国的基石。 文成县革命烈士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村。1954年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文成县人民政府在大峃镇珊门村官山上建造了革命烈士墓,1985年进行扩建。新建烈士墓园占地面积11854.8平方米,建筑面积1165平方米,有3座前墓和1座后墓,合计336穴,安眠着自土地革命战争以来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新建的纪念碑为三叶状,全部用流纹红花岗石砌筑,规模和气势比原先更为雄伟、肃穆。每年清明……[详细]
平阳暴动指挥部旧址
  1928年1月,省委特派员郑馨到温州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后,中共永嘉、瑞安、平阳县委相继建立。从此,浙南地区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一些地方开始组建区级党组织和成立农民赤卫队。同年6月,永嘉、瑞安、平阳等县组织召开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举行永、瑞、平三县联合-。根据联席会议总体部署,平阳成立了-领导小组,设攻城指挥部于万全练川下薛村(今属郑楼镇)的宋家洋房内,并集合了江南、万全等地农盐民武装1000多人,由叶廷鹏、吴信直等率领,于27日夜分东南西北四路进攻县城。-队伍以红色系颈为标志,口令“红师”,约定以县城西门黄氏宗祠放火为号,午夜发动进攻。由于劣绅告密走漏了风声,各路-武装尚未到达预定地定,敌人已调部队出城,与农民-主攻队伍激战。激战中,叶廷鹏左肩中弹,为避免更大损失,-队伍被迫撤退。次日拂晓,敌人包围了攻城指挥部,-失败。永嘉、瑞安两地-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三县联合-虽然失败,但产生……[详细]
浙南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旧址
  瑞安西部山区牛栏坑自然村,地处海拔500多米,与梅山、李山相毗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属梅山游击区,是中共平阳县委、浙南特委的常驻地之一。1940年5月开始,中共平阳县委派员到牛栏坑建立交通联络点,发展党组织。1942年平阳县委转移到梅山地区后,在牛栏坑建立瑞平区委。1944年浙南特委从青景丽地区迁回瑞安后,牛栏坑成为特委常驻地之一。1948年4月7日至5月25日,浙南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在牛栏坑郑作北家召开,会议由特委书记龙跃主持,特委委员、候补委员,所属各县县委书记,特委机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军队负责干部参加了会议,邻近十一户群众把自家房屋让出来供与会人员住宿。这次会议总结了游击战争的开展情况,通过了《关于军队建设的决定》等文件,提出了今后斗争的六大任务等。 浙南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瑞安市枫岭乡大垟坑村牛栏坑自然村,距枫岭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瑞安市区50公里,会议旧址为7间两层……[详细]
《平报》社遗址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外地求学的平阳学生纷纷返乡,联合本地进步教员和知识青年,在中共浙南特委和平阳县委领导下,成立了平阳青年抗日救亡团(简称“抗日救亡团”)。抗日救亡团于1937年8月14日出版《战报》,11月1日更名为《平阳日报》,12月3日又更名为《平报》。为了使《平报》取得合法身份,《平报》向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申请注册,请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题写刊头,国民党平阳县县长徐用及开明士绅等10余人任理事,国民党左派人士黄强为发行人。《平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道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消息,介绍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刊登本地新闻。它起到了鼓舞人民群众抗战斗志的作用,深受爱国进步人士的爱护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发行量2000多份,发行范围从浙南地区扩大到福鼎、福安等地,但是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1940年3月14日,国民党平阳县县长张韶舞派军队和警察查封了《平报》社,逮捕编辑主任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