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红色旅游景点

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青训班旧址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温州地区学生-频频发生,一大批进步学生和爱国知识青年纷纷涌向浙南游击区,投奔革命。浙南特委、瑞安县委非常重视对知识青年的吸收和培训工作,于1947年至1949年期间,先后在南坑炉等地举办了5期青训班。每期青训班学习培训时间为2个月左右,学员有20至40人不等。培训形式以上课为主,课堂上既讲授军事知识,又讲授政治和全国解放战争形势,教员一般由特委、县委或部队负责人兼任,教材自编。除课堂讲授外,军事训练也是培训学习的重要形式,学员们白天要学习出操列队、擒拿格斗、瞄准射击等,晚间要参加放哨或行军等实践活动。经过青训班培训的知识青年和学生被分配到部队或各级党组织中去,既充实了部队、机关和地方组织,又提高了部队、机关和地方工作人员中的知识分子比例。 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青训班旧址,位于瑞安市永安乡南坑炉自然村,距瑞安市区约50公里。该旧址为4间两层木结构楼房及屋前道坦构成(屋……[详细]
浙南地委第十次扩大会议旧址
  1944年1月,中共瑞安县委进驻永峰乡坳后村(今属桂峰乡坳后村),在此发展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后又向永峰乡的河上垟、板寮、黄林、桥头炉等地发展,开辟了桂峰根据地。从此,坳后成为瑞安县委以及浙南特委常驻地之一。1949年初,随着全国三大战役的基本结束,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和解放浙南全境,1949年3月9日至4月13日,浙南地委在坳后村张氏宗祠召开第十次扩大会议。会议由地委书记龙跃主持,地委委员和候补委员、部分县委和支队负责人、地委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前阶段工作,确定了今后工作总方针和具体任务,通过了《关于接收和管理城市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充实了地委领导成员,调整了部分县委辖区,增设了部分新县委委员等。 浙南地委第十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瑞安市桂峰乡坳后村,距瑞安市区约65公里。张氏宗祠建于清末。2008年坳后村张氏村……[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旧址
  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后,为了与浙西武装力量联合“-浙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决议,1930年5月3日在永嘉县五氵束鸟村四分祠堂商议建立红十三军军部事宜,决定先将各县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枫林整训,5月9日攻打枫林。攻入枫林后,红军战士在枫林镇的勉园召开大会,会议宣布将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正式成立红十三军军部,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设在永嘉县五束鸟村。此后,军部陆续下设参谋处、教导处、经济处、秘书处、直属警卫队、教导队等。同时,将西楠溪三十多支红军游击队编为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为雷高升、政委为金国祥,下辖3个大队。嗣后,又将瑞安、黄岩、仙居、青田和缙云等县的部分游击队编入红一团建制,红一团的人数达3000之多,是红十三军的主力部队。随后,在永康方山口成立了红三团,在温岭坞根成立了红二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旧……[详细]
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遗址
  1938年3月,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在平阳北港水头街三桥堂成立,主任黄耕夫。留守处以公开合法的身份进行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以平阳山门救亡干校学员为主,组织了一支10多人的新四军流动宣传队,以演戏、演讲、座谈等形式,深入浙南城乡,开展宣传工作,扩大了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影响;二是与国民党地方当局交涉,使瑞、平、泰等县监狱里的“政治犯”得以释放。三是动员、输送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和皖南新四军教导队学习。四是承担党组织对外交通联络的任务。 1938年10月10日,国民党温台-司令部查封了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中共浙江省委出于抗日大局和安全考虑,主动关闭了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 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遗址,位于平阳县水头镇平阳二中校园内。该处原为北港区水头街三桥堂,系5间木结构平房,后因平阳二中建设需要被拆除,现仅在原址立标志牌。 新四军驻闽浙……[详细]
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1939年,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凤卧乡召开。大会总结了抗战以来浙江党的工作,部署了今后一个阶段的任务;通过了《关于目前抗战形势和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11个文件,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选出了出席党的七大的浙江代表、候补代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在浙江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纪念省一大在平阳召开这一光辉历史,中共平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集资兴建了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山半山腰省一大旧址附近。该馆于2006年12月开始建设,2007年8月3日建成开馆,总投资230万元,总建筑面积569.4平方米。其中展厅为266.7平方米,多媒体值班室160平方米。陈列馆陈列内容丰富,教育主题突出,以图文和幻影成像等手段,生动反映了从浙江省委成立到省一大、从省一大到浙江解放,从浙江解……[详细]
乐清县民主政府成立纪念碑亭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乐清和括苍地区的敌我斗争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折,游击队主动向敌军据点发起攻击,除几个集镇和部分平原区外,广大农村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已联成一片。1948年8月,中共浙南特委决定建立乐清县行政筹备委员会,逐步开展民主建政工作。1949年5月8日,乐清县民主政府在雁西乡上马石村宣告成立,县委书记叶龄银兼任县民主政府县长。 10日,乐清县城宣告解放。12日,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移驻虹桥镇。26日,进驻县城。9月1日,县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 乐清县民主政府成立纪念碑亭,位于乐清市雁湖乡上马石村。1993 年,该村在当年民主政府成立旧址附近,建成八角重檐石亭,取名“上马亭”。上马亭是一座石结构的亭子,分上下两层,檐角上挑,由8根柱子支撑亭身,7根石条连接成石凳。亭内立一石碑,上刻建亭的历史。亭的外围是不锈钢管筑成的回廓,环绕亭的三面,回廊内设有石桌、石凳。亭的楹联: ……[详细]
马站烈士陵园
  苍南马站镇是我党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一批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先烈教育后人,当地政府于1960年10月建造了马站烈士陵园,1990年3月重修。该陵园建成后,市、县领导多次来陵园举行纪念吊唁活动。每年前来祭奠的各界人士近万人次。 马站烈士陵园,位于苍南县马站镇桥头村园山仔。陵园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1.5平方米。从山脚登上宽约1米、长200米用石板铺砌成的山路,到了陵园门台,可见门额上 书有“烈士陵园”四个大字。圆形的陵园围墙内,竖立着原浙江省省长周建人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碑后并列着3个半圆形的墓穴:中间是24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之墓,安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188、189团在解放福州战斗中牺牲的战士;左首是王国桢烈士之墓;右首是朱维甫、徐启琨、李正抄、蓝朝化等4位烈士墓。在纪念碑的左右两侧,分别为5位、9……[详细]
仙降革命斗争史迹陈列室
  1927年春,仙降地区建立中共仙降支部,同年筹建南区农民协会。1928年4月,成立了中共南区区委,领导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同年6月,仙降农民武装参与了永、瑞、平三县农-合武装-(史称“仙降农民第一次武装-”)。1929年组建了南区农民赤卫队,次年改为南区游击队。1930年5月,南区游击队配合红十三军攻打了平阳县城,同年7月发动了仙降农民第二次武装-。1937年初至抗日战争初期,仙降的涨岙、新安等地是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共瑞安县委的活动据点。解放战争时期,仙降作为党的斗争前沿阵地,在为浙南特委、县委机关及部队运送给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仙降革命斗争史迹陈列室,位于瑞安市仙降镇横街村的孙氏宗祠,距瑞安市区10公里。1998年,为了纪念仙降地区革命斗争历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仙降镇委、镇政府在新修缮的孙氏宗祠内(1927年南区农会筹建会议在此召开)展出了仙降地区革命斗争史料图片。孙……[详细]
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旧址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将革命工作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推动城郊和西楠溪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农村普遍成立农民协会,纷纷建立农民武装,并时常发起-。1929年11月,西内和钟山两区84个村庄4000农民大-,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决定因势利导,发展游击队,公开组织红军,推翻豪绅地主阶级的统治,并提出:“要赶快成立革命委员会,以指导机关。” 1929年11月19日,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在永嘉西内区溪下白龙五石金氏宗祠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是浙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李振声、雷高升为主要负责人;浙南红军游击队由西楠溪各地武装农民队伍整编而成,下设4个中队,共计360人,雷高升为负责人,它是浙南地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为后来浙南游击总指挥和红十三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旧址,位于永嘉县溪下乡溪下村金氏宗祠,建于民国七年,坐北朝南,占地900平方米,呈口字形……[详细]
徐岙革命烈士陵园
  1928年6月,徐岙村民杨岩斌、徐岩星分别组织了上百名农民武装队伍参加永嘉、瑞安、平阳3县农-合大-。7月,中共钟山区委成立。在区委领导下,徐岙农民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向前发展。1929年11月13日,钟山区委和西内区委一起组织了84个村庄4000余农民参加的武装-,与省保安队和地方反动民团展开激烈战斗,捣毁了昆阳公安分局。翌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西楠溪宣告成立后,徐岙多数青壮年参加红军。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骄横残暴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的搏斗,许多红军战士英勇牺牲。部分英烈遗骸今葬于徐岙革命烈士陵园。 徐岙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嘉县徐岙乡徐岙村。初建于1958年4月,1988年与1992年分别进行修缮,占地200平方米。陵园坐北朝南,前是公路大道和粮田,后是青山,山上林木繁茂,郁郁葱葱。整座陵园呈半圆形,正中矗立墓碑,碑高7米,碑上刻有“革命烈士永……[详细]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400余人,从平阳山门街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部队出发那天,山门万人空巷,欢送子弟兵出征。人们为红军送了一程又程,一直把子弟兵送至十里之外的梅岭亭。粟裕大将在他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三月十八日,我们由平阳山门街出发,欢送人群饱含深情。浙南游击区的革命群众,三年来哺育了我们游击队的成长,不少人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我们的新生。现在,新的革命使命在召唤我们,大家都要为新的任务而战斗了,这样的分别又是很有意义的。”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南侧,是平阳的革命老区,这条老街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三四百年。街道东西走向,长300多米,宽约4米,原为卵石路面,木质店铺。街中有一溪渠穿过,终年水流不息。山门街原是周、徐、叶三家繁衍之地,因各家建一石门台,故名三门街,后偕音改称山门街。 红军挺进师……[详细]
蔡雄烈士纪念馆
  蔡雄(1907-1927),字思牟,瑞安塘下海安人。1922年秋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在校时与金贯真等进步同学就认真研读《向导》、《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刊物。1923年,与同学金贯真、苏中常共同组织“宏文会”、“血波社”等新文学研究团体(朱自清先生担任指导),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4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是温独支主要成员之一。任温州学生救国联合会领导人和共青团温州支部书记,领导全区-。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温州国民党反动派于4月15日实行“清党”。5月18日,蔡雄在温州城区小南门被捕,遭受毒刑,双臂和大腿被打断,仍一身傲骨,视死如归。23日深夜,反动派将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的蔡雄装入箩筐,抬到温十中操场,秘密杀害。 蔡雄烈士纪念馆,位于瑞安市塘下镇海安办事处镇东村。为纪念蔡雄烈士,镇东村将原已严重损坏的蔡雄烈士故居改建成蔡雄烈士纪念馆,展出蔡……[详细]
平阳县革命烈士公墓
  1927年至1949年,全县(含苍南县)有1000多位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平阳县烈士墓仅是其中226位先烈的安息之地。 平阳县革命烈士公墓,位于县城坡南汇头,背靠凤山,坐北朝南。墓前有古樟,墓后有池沼亭阁。公墓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1485平方米。公墓的中央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2米,顶端镶嵌一颗红五星,正面镌刻“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朱红大字,背面刻有“为人民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正中是原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烈士墓,旁边有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游馥、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吴信直、中共鼎平县委书记陈伯恭、代理书记欧阳宽、中共浙江省委-部副部长吴毓、茅山抗日根据地宜兴县官村区长林心平、“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等烈士之墓。红十三军和平阳、瑞安农民赤卫队攻打平阳城时牺牲的192位烈士的遗骸,也安葬在这里。 平阳县革命烈士公墓是平阳县文……[详细]
平阳革命活动地凤林小学旧址
  凤林小学是党领导平阳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1930年冬,共产党员叶廷鹏和黄先河、黄美迎,到平阳凤卧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结识了凤林小学校长郑海啸。1933年6月,叶廷鹏、黄先河在凤林小学介绍郑海啸入党,同年冬,在该校成立凤林党支部。此后,平阳地下党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该校召开。中共平阳县委的许多传单、标语也在该校油印或书写。该校聘请的教师,都是共产党员和社会进步人士。教师们白天教书,晚上则忙着开展党的工作。他们经常到邻近的冠尖、玉青岩、樟垟、马迹和山门的大屯、西山及晓坑等村庄开展宣传,有时利用星期天到几十里外的公阳、龙尾、吴小垟等地去做群众工作和发展党员,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了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阳革命活动地凤林小学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创办于1930年,原为郑氏宗祠。凤林小学校舍系一座类似北方四合院式的平房,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校舍西南朝向,周围树……[详细]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平阳县委机关进驻王坛村,并经常在该村洪氏宗祠举行较大的活动。县委书记郑海啸和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分散住在群众家里。其中郑海啸住在一群众的灰间(即存放焦泥灰的屋子)里。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县委先后在王坛举办了3期知识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首期青训班学员主要来自平阳、温州、瑞安等地,约40人,编为4个小组。班主任苏松,副主任卢声亮。第二、三期班主任为卢声亮。通过学习培训,青年学员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革命意志得到了磨练,并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平阳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4月,县委在王坛召开扩大会议,调整了各区委领导班子,成立了城镇工委。同月,县委在王坛与国民党浙保六团的代表会谈,商洽该部起义事宜。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位于平阳县腾蛟镇岭门办事处王坛村的洪氏宗祠。该宗祠为3间木结构平房,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约100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