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官渡土主庙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土主庙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官渡街道办事处官渡古镇内。土主庙始建于唐南诏时期,曾累兴累废,多次重修扩建。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官渡街坊士绅及僧人等重建。辛亥革命前后,先后设区公所、初等小学、私塾等于内;“七七事变”后,又先后设省立官渡农校、私立云秀中学于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昆明第九中学亦设于内。土主庙内部设计为“八卦”形,组成四合大院附四小院,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前后数天内,举办盛大庙会,闻名于附近的各州府县。1982年,政府投资重修了大殿,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后修葺一新,2003年公布为第七批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中共云南省特委恢复成立后,建立了青年运动委员会,负责领导大、中学校及职业青年中党的工作及党的-组织。8月,省特委为了集中领导青年工作,将“云南青年抗日先锋队”和西……[详细]
大仙人脚佛寺
  大仙人脚佛寺景谷的仙迹之多,是祖国名山大川中无以论比的,就云南所走过的8个地州60多个县市中,多数是人文景观,而景谷的自然景观中,随便屈指一数便可列举十多处。而且,永平大仙人脚仙迹不但很有名气,这里的故事不是口头传说,确是佛经经书实录记载的。景谷大仙人脚佛寺汉文傣文碑-云南普洱,云南普洱景谷县是一个汉文化与傣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地方,不少文物古迹反映出了这一点。在景谷县永平镇昔峨村大仙人脚佛寺内,就有一块汉文傣文碑。大仙人脚佛寺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妒85),傣语称“坝0贯”,属南传上座部佛教,此碑是大仙人脚傣族佛寺的建寺碑,石碑高3米,宽1.5米.石碑正面有阳刻高1.5米,宽1米的大“佛”字。石碑背面。刻有用傣文横书阴刻的碑文,记述傣历1136年(1774)属蛇年的七月二十六日属蛇日中午时,和尚素烈胜弟从畹町来到该处开发大仙人脚,召-土司官罕找、罕过兄弟两人领导永平等,12个地方男女老少……[详细]
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下兑村。创建时间:建于1917年纪念价值:为杜文秀女婿张志勋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下,滇西爆发了回、汉、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回族杜文秀被推选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起义军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处,“杀官安民”,军纪严明,大展生产,减轻税赋,重视民族团结,深受群众的拥护。但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集中兵力进攻,大理政权日见危急。杜文秀为了力挽狂澜,亲率10万大军东征昆明。由于指挥不当,围城一年多还未攻下,清军援兵渐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围城之下,为救城中数万百姓免遭-,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胆,穿上大礼服,令人始至清军大营而死,年仅49岁。坚持达18年之久的滇西农民大起义逐告失败。构造特点杜文秀墓侧面为长方形,正面近正方形,南北向,长约1.7米、宽约0.7米,墓碑高约0.4米,宽约0.3米,墓顶为石雕屋……[详细]
204、西寺塔
西寺塔
  西寺塔又名慧光寺塔,立于东寺街中段西侧,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与东寺塔对峙,一起历经昆明风雨,曾多次修葺,是古老文明和文化的见证。在二月的梅花和烟雨中,“双塔烟雨”成为明清时的“昆明八景”之一。西寺塔是13级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约40.5米。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历时30年方建成。1984年修葺时发现刻有南诏字号“天启十年”(859年)的砖刻。也证明中原烧砖技术,南诏时已传入昆明。塔设金刚塔基三层,塔身第一层南面辟券门通塔内,塔内设方井小室通顶部,室内有木梯可登临塔顶层。塔从第二层开始,以奇偶数层交错设佛龛和券洞,佛龛雕菩萨坐像,券门起通风透光作用。塔身挑檐浮雕,外形优美,体现了唐代古塔流畅、雄伟的建筑特点。塔顶为铜质塔刹,高5米,由相轮、伞盖、牟尼珠等组成。作为云南古塔的特点之一,塔顶四角各立铜质金鸡,为佛家大鹏迦奴罗,云南古时多水患,塔顶置迦奴罗以镇为祸水患的恶龙。历……[详细]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纪念碑高20米,碑体由三把剑和三面盾组成,象征汉、傈僳族、怒族团结抗英的事迹。1986年,英国并吞缅甸以后,企图打通缅甸北上四川、西藏和中国内地的走廊。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利用清政府的-和订约使臣对片马地形与历史的无知,先以欺诈手段在条约中制造混乱,以武力威胁清政府以高黎贡山分水岭划界,挑起各种事端,并于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1910年12月26日),英军2000余人武装欺占了片马。在片马危机之中,当地各族民众在各寨头人带领下进行了顽强抵抗。他们联合了一只由傈僳族、怒族、景颇族茶山人和独龙族组成的100多人队伍,身披蓑衣,手拿弩弓、毒箭、长刀、长矛和少量的-,在原始森林中神出鬼没地伏击侵略者,给英国侵略者造成很大的伤亡,迫使撤回古浪。这支队伍被当地的民众称之为“蓑衣兵”。消息从保……[详细]
金莲山、学山遗址群
  金莲山、学山遗址群 澄江金莲山位于云南省澄江县城东南约3公里的右所镇旧城村东部边缘,北距昆明市约60公里,南距抚仙湖北岸约3公里。几年前,当地村民在山上翻土时发现了青铜器,并由此开始了疯狂的盗掘活动。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3~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澄江县文体局共同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金莲山山顶破坏较严重的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44座,其特殊的葬式、葬俗和出土的特殊器物,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文物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为了弄清该墓地的分布范围和墓葬的埋藏情况,为金莲山的进一步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007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对金莲山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系统勘探。这是云南第一次大规模地利用洛阳铲对遗址和墓地进行的铲探,勘探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勘探面积达120000平方米,发现丰富多样的文化遗存。 为进一步弄清金莲山古墓……[详细]
昌宁龙潭寺
  龙潭寺原称龙王庙,又称龙洞。相传这龙潭非常奇特,远古时代,这儿只是涓涓细流,旱年则滴水不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每逢旱年饮水极难,更难谈引水灌溉。因为缺水,粮食有时几乎颗粒无收,人们只能过着食不裹腹,衣不敝体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们成群结队来这进香求水,他们插上香,合掌当胸,真诚地跪在地上闭目祈祷。不多时,好似有水流的声音,求水的人们睁眼一看,果真有两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们得救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自此这儿再没闹过水荒,两股泉水从方圆一米大小的洞口喷涌而出,长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龙潭。人们认为是有龙护佑,于是建龙潭寺。“望山听泉”亭从250多平方米大的池塘中央拔地而起,高7米,由大小不等的20根柱子支撑,亭税具有浓厚的古艺术,风格,蛟龙抱柱,雕花刻草,砖铜瓦瓴,气宇轩昂。如站立亭内面向南山,龙潭寺全貌尽收眼底,四面环山青松苍翠,泉流急涌碧波荡漾。“……[详细]
星宿桥和丰裕桥
  星宿桥和丰裕桥 禄丰县是滇中古驿道(禄丰段)的经由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众多,境内有多处古驿站关铺,还有纵横交错的古桥174座,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禄丰星宿桥和丰裕桥。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禄丰星宿桥、丰裕桥合并入选古建筑保护名录,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加上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禄丰腊玛古猿化石遗址,禄丰县境内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已增至2处3点。 禄丰星宿桥位于禄丰县城西门外星宿江上,又称“西门大桥”,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现存石桥及其附属建筑均为清道光五年至十二年(公元1825-1832年)期间建成。历史上星宿桥是省城昆明通往滇西地区的咽喉,一百多年来,桥上人来人往,马驰……[详细]
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
  同乐村是澜沧江流域典型的傈僳族村寨,整个村寨有百余户人家,几乎全部都是傈僳族人,是维西县最具代表性和最古老的傈僳族山寨,已经成为云南省重点保护古村落。据村中老人叙述,寨子已有三百年历史。村尾有叶枝王氏土司的避暑山庄。同乐傈僳族乡土建筑群是云南傈僳族乡土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体现了傈僳族依山、临水、就林的建村理念,完整地保留了傈僳族居住、生产-、社会活动设施的传统风貌。村中民居依山而建,远观只见房屋层层叠加非常漂亮。又因村子处在高山陡坡上,种不出什么庄稼,出产最多的就是玉米,每年到了秋冬季节,家家户户房前都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谁家挂的越多,也证明他们一家的收成好,这也算是同乐村的民俗景观。房屋多为木楞结构,形式有三种:一是三间相连,类似两室一厅;二是三间并排式,门都朝一个方向;三是院落式,过去为富裕者,现比较普遍。木楞房用圆木或方木垛成,上盖木片压石。现发展到两层楼房,上层仍用木楞,下……[详细]
新营盘清真寺
  新营盘清真寺地点:漾濞县城西北的上街旧城内。现状:新营盘清真寺于1989年失火被焚,1991年回民群众集资27万元复修大殿,1992年竣工,新建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通面阔22.6米,进深17米,下层高5.3米,飞檐架斗、雕刻精美、气势恢宏。大殿右为厢房,入大门有照壁,大门右侧为斋房。1988年3月漾濞县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背景资料:《云南文物古迹大全》载:寺中大殿(原殿)坐西朝东,右为五间厢房,左边栽有花果,前为照壁,院中砌有花台,大殿后为花园,建有亭台、曲廊、水池。……大殿后檐歇山顶,通间面阔22.33米,通进深15.12米,高13.64米。14扇格子门和两洞月形窗,饰以彩绘、木雕和浮雕图案。《重修漾濞上街新营盘清真寺》载:原上街新营盘清真寺,其殿梁-有“大清咸丰九年岁次已未日建丁卯年上谷旦官庄密场大士村皇庄柏木铺阁邑士民同监建”杜文秀起义失败后,漾江两岸的各村清真寺均被清政府一律作为……[详细]
石寨山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宁县上蒜乡石寨村,5公里处滇池之滨,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5年至1996年先后五次考古发掘,清理战国至西汉滇国王族墓50座,出土器物5000余件。以青铜器为主,有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兵器、各式贮贝器、铜鼓等,题材广泛,猎涉当时的社会风貌。 距今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滇池沿岸曾经有过一个被称为滇的古代王国。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滇国的情况十分模糊。1956年,考古学家在滇池东岸晋宁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揭开了云南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一一古滇国墓葬群重见天日,由此证实了人们对古滇王国的猜测。 1956年11月到1957年1月,在对石寨山的第二次发掘中,随着6号墓中一枚上镌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的出土,古滇国国王的墓葬被发现了。金印重90克,印面呈正方形,边长各2.4厘米,高2厘米;蛇钮,……[详细]
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
  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1942年5月,日寇侵占我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中国远征军沿江设防,英勇抗击,与日军隔江对峙直至-胜利。施甸县位于怒江中游东岸,保留了大量江防遗迹。本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大山头炮兵阵地、孩婆山战场遗迹、老渡口作战遗址、小团山盟军高炮阵地以及望江台、三个山、大蜂子窝、小金岗元、小乌木、二台坡、大红梁子、老兵洞等8个碉堡。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详见各阵地、碉堡碑文。1、大山头炮兵阵地大山头炮兵阵地建于抗日战争后期,范围包括整个大山头地区。主要遗迹有炮车路、石砌炮位、观测哨、掩蔽部和交通壕等。1942年滇西沦陷时是我远征军与日寇激战怒江峡谷的主阵地之一。1944年-开始,又有远征军71军炮兵营和长官部直属重炮团进驻山头,为策应-和摧毁敌松山阵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炮火支援。保护范围:前述各阵地遗迹本体四周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2、孩婆山战场遗迹孩婆山战场为滇西……[详细]
朱德旧居纪念馆
  朱德旧居位于昆明五华山北面的水晶宫红花巷4号和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院为昭山小学使用,红花巷4号院为云南记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使用,建筑内都陈列有朱德生平事迹展览,对外开放。水晶宫红花巷4号旧居,坐北朝南,中式土木结构四合院。正房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屋檐下有廊。耳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到座面阔五间,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马标的私人房产。1090年朱德由川来滇,以蒙自籍身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习武,与马标有师生之情谊,1911年毕业,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护国运动、靖国战争中屡建功绩,步步晋升。1921年朱德出任云南省警察局长。马标将此房转让给朱德,同时还购得房后空地和几间旧房,由朱德与其挚友李云谷设计建成中西式外走廊砖木结构楼房一幢。楼东面一间为朱德当年住房,楼后建一小花园,建成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宅院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楼上楼下全有走廊连接贯通,浑然……[详细]
大理马氏宗祠
  马氏宗祠坐落龙尾古城内中丞街下段,现中丞街18号,占地约二亩左右。原有宗祠已倒坍,仅遗存大门、围墙内是散落的瓦砾。1937年族人马崇六出资重建,建成后规模是出檐大门,门上面横匾书刻马氏宗祠,是时任玉龙书院校长的族人马明远书并刻制的老匾。大门两边为二层土木结构,建有明、清式民居铺面各一间,后面小天井,正面照壁,中间写有“扶风世泽”四字,是时任玉龙小学校长的族人马德御所书,照壁两边有小月宫门。入内北面厢房五间,前面是通道和小花园。紧靠厢房是坐北朝南三开间殿堂式建筑的祠堂,前有一个大平台。祠堂东有厨房三间。祠堂平台和厨房前是大天井,种植有花木。 马氏原籍江苏宜兴市。一世祖马易宝授玉历将军,于明朝洪武年间随傅友德入滇,平云南后,镇守下关,留居屯田,至今已传十八代。 马氏宗祠重建后,每年七月十五日,全族男女老幼齐聚。祠堂内挂着历史上有功名的多位先祖画像,供后世子孙瞻仰,令族人认识书香世家……[详细]
弘圣寺塔
  弘圣寺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南方,距古城仅一里许。弘圣寺塔为砖砌密增式中空方塔,塔为16级,塔高43.87米。塔的下部之3米为石彻,3米以上为砖砌。底层塔身6米见方, 正西面有青石砌成的塔门门框,门框上方有大理石浮雕的菩萨,其它三方亦有浅佛龛。塔檐用砖六层叠涩砌成,出檐2尺。 塔身在各层塔檐上皮逐级收台,层宽与高度逐级缩小,每层塔身向正中开券洞2孔,佛龛2孔,各层互相交错,左右各有凸起的亭阁式塔一座。塔顶竖有刹轴、覆釜,上置仰莲及七层相 轮,相轮上有圆形铜皮宝珠及刹盖,其尖为葫芦形火焰珠,整个塔刹宝项高3米多,壮观无比。 1981年国家曾拨款对弘圣寺塔予以重修和加固。维修时在塔刹铅轴中及铜轴底面座上发掘到文物计700余件。其中有密教法器金刚杆142件,有金、银、铜各式合利塔楼602件,鎏金铜造像17件,菩萨30尊,铜镜铜银20余件,此外还有梵僧、大势至、水晶、数珠、海贝、卷经杆等若干。这些文物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