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文物古迹介绍

241、碧水寺
碧水寺
  碧水寺又名滴水寺,座落在市区北部龟山西麓涪江东岸崖壁,是一处殿堂楼阁与园林结合的风景点,即碧水寺滨江公园。碧水寺石刻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碧水寺为一座寺庙,最早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曾多次被毁和重建,但规模均很小。1986年开始新建的碧水寺滨江公园,以古碧水寺为中心,沿涪江东岸崖壁向南北延伸约1000米,公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殿、环秀楼、碧波轩、子安居、北亭、望涪厅以及其他配套建筑。碧水寺大殿共四层,三重檐九脊顶歇山式仿木建筑,通高21米,附崖修建,巍峨壮观。底层为由多根钢筋混凝土方柱支掌的开敞式布局。二层为主要殿堂,殿堂内石崖半悬,崖壁有唐代摩崖石刻佛像18龛40余尊。崖南陈列着一座高3.13米唐代圆雕观音菩萨石像,保存完好,堪称唐代圆雕石刻艺术精品;大殿三、四两层均为带平台的四方形楼阁,名凌云阁,阁内陈列着明、清及近现代多种玉石雕、木雕和瓷制观音菩……[详细]
恩阳红军石刻标语
  1.胡尔包字库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保护范围:字库四周边缘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2.玉井寺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保护范围:石刻标语四周外延8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3.石匣子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保护范围:标语崖壁顶端向北外延5米,向南外延8米至对面崖壁处,向东外延10米至浮图关寨门处,向西外延30米至村民李国富住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4.黑坑子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东南外延15米,向西南、东北外延10米,向西北外延5米至黎家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5.大岩壳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东、南外延15米,向西外延2米至大岩壳溪沟,向北外延3米至崖壁。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6.天官街道红军石刻标语碑(恩阳区)保护范围:镶嵌标语的堡坎上方向西北外延5米,向东南外延2米至民房……[详细]
新正街民居
  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历为州、郡、专署所在地,其县城中心偏西的新正街,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现俗称“清代一条街”。全街格调一致,整齐美观,古风浓郁,省内罕见。曾受到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专家考察团的好评。1985年,当时的四川省建委就将其列为了全省重点保护的古街区。2007年,经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正街建于清光绪三十一、三十二年(1905-1906年间),此街房屋原系廖姓等三家产业。清末,留学日本的邑人李继尧,受变法维新、实行新政的思潮影响,留学返乡后,便积极劝说富绅廖姓等三家亲戚仿效成都巡警道周孝怀,为推行清廷“新政”,修建劝业场的作法,将全街房屋按统一格局改建成40余家店房,租赁给商家做生意。当时,为有别于正对州衙的正街,故取名新正街,街名也具有推行“新政”变革之意。全街至今保留着清代街坊格式,清一色重檐三层楼廊坊式建筑。街为南北走向,长112米,宽5.1米,建筑面积……[详细]
绣川书院
  成都地区的古乡村书院,在全国素有盛名,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位于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的绣川书院。今天的绣川书院旧址,也是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县级书院遗址。绣川书院所在的成都城厢镇,历史上地属金堂县,也是旧金堂县衙门(政府)所在地。作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今天的城厢镇,还保存着汉代以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威严的县衙署、古朴的文庙和武庙、恢弘明教寺觉皇殿、静谧的绣川书院……绣川书院坐落在城厢镇的大东街,它始建于北宋,原在该镇西街,清康熙59年(1720),金堂县令陈舜明将其从西街闹市迁建于现址,依据附近有绣川河之故,更名为“绣川书院”。绣川书院于1751年、1761年、1805年分别由金堂县令张南英、饶学曦、谢帷杰三次维修和增建。日前,我在书院看到,大门处刻着一副楹联:“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横批为“人文蔚起”。这对楹联,已静静地注目了古镇100多年。今天,绣川书院当然早已失去了……[详细]
舒家湾天主教堂
  舒家湾天主教堂位于金堂县淮口镇舒家湾村13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27年(1901年)被义和团烧毁,光绪28年,法国人司铎用索赔白银万两重建,解放后曾改为小学。1977年恢复原貌。教堂八座西北向东南120度,建筑平面呈“亚”字形,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是川西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现存有石牌坊、礼拜堂、左右厢房及左右后厅,形成一个两厢相连的四合院。教堂周围原有石筑围墙及7道寨门,墙高3米,现尚断续存在。正面原有门楼、钟楼,均已废毁。石牌坊是三层三开间的中西合璧式石质建筑,门柱刻半圆形花边,柱斗刻蝶形图案,左右上侧刻葵花图案,门柱两侧有素面半圆柱。外边又有方形小柱。再两边为两侧门,门上刻有3联半圆凸弧,两侧门左右又为2组交错的小方柱和素面半圆柱。总计3个门,6根半圆柱,6根小方柱,排列整齐美观。礼拜堂紧挨牌坊垂直建造,为木石结构,小青瓦悬山屋面抬梁式梁架。全堂墙壁为石木结构,墙基下层素面……[详细]
毛主席著作学习室
  三台县柳池镇“毛主席著作学习室”近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内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三台县文管部门介绍,该学习室目前是绵阳市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文革”文物。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在本县柳池镇清溪村土桥沟发现一处保存完整的毛主席著作学习室。该处文物坐东向西,为一处民国时期的土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覆面、四合院布局的民居建筑。现存正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7.6米,进深7米。8月16日,记者在“毛主席著作学习室”现场采访时,清溪村原村主任周大鹏介绍说,该处遗迹为解放前当地大地主邓大原的住宅,解放后分给贫农刘开云等几户村民居住。陪同记者采访的柳池镇党委副书记蔡爱琼告诉记者,“关于文革的是非功过,国家早已有定论,但作为一段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把这处学习室完整保存下来,可以说是几经周折。”据了解,文革初期,当时的生产队部分社员决定拆掉该处地主住宅,并已动手掀开了房梁上的部分盖瓦,居住在该……[详细]
梓潼上清观
  梓潼县上清观,又名灌沟寺,亦作观沟寺,位于东石乡油坪村1、4组,坐西向东,创始于隋开皇,重建于明成化,毁于崇祯后,再逐渐兴盛于清代康雍乾道。现存古迹以清代四合院古建为主体,兼紫荆、蒙泉和明代摩崖等名胜。1990年11月,被公布为县保,2009年7月,被公布为市保,2012年7月被公布为省保。咸丰《梓潼县志》载:“上清观,县南二十五里,明成化间创。国朝雍正间,邑令刘应鼎重建。观旁有蒙泉,引溉田数亩,石碣刻‘蒙泉’二大字。邑令梁继德莅任,岁大旱,祷于此,甘霖大沛,得雨三日。”又:“蒙泉,县南二十五里,岁旱祈祷立应。”一.上清观山门上清观四合院由正殿、戏楼和左右厢房等组成,建筑面积666平方米,占地面积923平方米。戏楼下层向外开山门,额悬“上清观”横匾一道,由梓潼张玮书于丙戌年。面阔九间,设廊,宽2.31米,墙体下部用三层条石砌成,高0.9米,檐柱带木质,计10根,中间两根是通顶方石柱,刻三联……[详细]
248、宝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光寺
  介绍宝光寺在成都市新都区宝光街,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我国历史攸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丛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己享有盛名。广明元年十二月(880年1月)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曾在宝光寺后修建行宫驻跸,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国悟国师)在此“修持说法,接众数千”。元代寺院残破。明代经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状元杨升庵父子捐修,殿宇宏丽。明末清初,宝光寺毁于兵燹。清康熙九年(1670年),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笑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经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的不断扩建,宝光寺与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详细]
雅安明德中学旧址(雅安西康博物馆)
  明德中学,全名为“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位于雅安雨城区张家山上,是中华基督教浸礼会1917年建的教会学校。1950年雅安解放,明德中学与工职校、师范校、县中、雅安女中合并为西康省立雅安中学。1917年,中华基督教浸礼会在雅安县城内正府街(今大南街)建成基督教礼拜堂,随后在张家山上选址置地筹办学校。经过五年建设,于1922年建成学校所需各项设施,包括教室、操场、宿舍等。随后,将之前在城内小北街等处的明德中学部、高小部迁到张家山上,组建为雅安私立明德初级中学。城内小北街仍保留私立明德女子小学,在中大街平安巷保留了明德男子初小。后来男子初小迁到小北街与女子小学合并为明德小学,平安巷就改设为明德幼儿园明德中学的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施勉志,他投入全部精力主持建成了明德中学,深受师生的尊敬与爱戴。选址张家山建学校更带给明德学子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回忆,“站在校门前举目远眺,蔡山、蒙顶、老君山峰峦耸翠。俯……[详细]
文庙及老霄顶
  乐山文庙系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旧城区中心的老霄顶下。据介绍,文庙最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间(618~626年),当时的地点是在乐山城南与大佛相对的育贤坝上。文庙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13公顷,建筑面积3136.97平方米。建筑布局基本完整,依山就势,渐渐升高。文庙现存的古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重建。有泮池、棂星门、贤关、圣域、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群体建筑中的典型建筑为大成殿,系单檐歇山式屋顶,屋面覆盖琉璃筒瓦,鳌角飞翘,庄严古雅。左右庑殿系单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1986年至1989年乐山市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庙古建筑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缮。文庙现为乐山二中管理使用。“高标在一切之上”,高标山作为自古以来嘉州最高处并非虚言。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曾有言:“府之主山,岿然高峙,万象在前,烟朝月夕,其景无尽。”后,明清……[详细]
南充清泉寺
  清泉寺位于南充市顺庆区舞凤街道办事处,与市政新区办公大楼近在咫尺,从市中心五星花园乘旅游3路或15路公交车即可到达。寺庙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达7431平方米,有宗教教职人员30人,常年接待游客达50余万人,公德收入、自养收入近100万元。清泉寺始建于唐朝,鼎盛于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朝庭赐封为“清泉院”,历经朝庭更迭,战火不断,特别是“文革”中寺庙遭到了严重毁坏,寺庙破败不堪。近几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在市、区两级-、宗教部门的领导下,市政协委员、清泉寺管委会主任、住持释胜精法师带领清泉寺两序大众励精图治,-利生,广结善缘,在政府未拨一分钱的情况下,自给自筹,自建自养,先后新建或改建大雄宝殿、东西厢房、五罐堂、观音阁、圆通宝殿、藏经楼、传法堂、素餐厅、药房、念佛堂。现在殿堂内佛菩萨高-严、慈祥,殿宇金碧辉煌,钟声悠扬、香烟袅袅,朝拜、瞻仰者络绎不绝,在川东北乃至全……[详细]
梓潼关帝庙
  梓潼关帝庙在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大庙魁星楼北面,颇具气势。七曲山关帝庙由皋门、拜殿、关圣殿组成。关圣殿仍保留明代的建筑特色,皋门、拜殿为清代乾隆时所修,整个古建给人以古朴典雅、雄伟壮丽的感觉。在关圣殿前有高大木门六道,门上有四幅文昌帝君画像,绘有文昌帝君及擎着官扇、手托冠冕的侍从。图中蓝天映衬着白云,溪流漂过,鸟语花香,梅花鹿顾盼左右,整幅图案隐喻着“有禄”、“加官”的美好祝愿。这四幅明代门画,线条圆润浑厚,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关圣殿高15米,正中为通体鎏金的关羽坐像。像高5米,宽3米,头戴冕鎏,金脸长须,身穿绣龙袍,衣纹流畅自然,腰束玉带,手执牙笏,神情威严,一副帝王模样。这尊泥塑关羽坐像造型古朴庄严,有专家认为,此像为全川现存关羽造像最佳作品之一。关羽像左侧为关平、关兴、王甫,右侧为周仓、关索、赵累。梓潼关帝庙关公塑像关羽出生于山西运城常平村,从小练就一身武艺。东汉中平五年(188年)与刘……[详细]
合江法王寺
  法王寺位于合江县二里乡凤凰山风景区,距县城40公里,贵州赤水市12公里,海拔820米。法王寺系清同治年间敕赐十方丛林,川南黔北著名古刹。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清初,佛教禅宋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宏扬佛法。清乾隆庚申年,成都三圣寺高僧文逐禅师来法王寺任主持,承传临济法系。后经奂宇、慧源、悟莲、德峰、果山等数代高僧勤勉创业,奏请大藏经、修藏经楼、建万寿亭、办佛学院,法王寺盛教昌隆,声名远播。法王古刹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由山门、关圣殿、万寿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佛学院、禅堂、观音殿及东西厢房巧妙构成。寺院所有建筑由整石凿成的228根红色石柱托起,整个寺院皆选用红色石料,其工程浩大、造型雄伟、雕刻精堪,为古刹建筑一大奇观,素有“天下石工第一”之誉称。世人观之,无不为之惊叹卷,令其“永远供奉,以光佛法”。并赐法王寺为……[详细]
254、木门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门寺
  木门寺的构建十分奇特,独具匠心,它为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一种罕见的古建筑群。因其亭仅两扇大门用木料制作,其它部位均为石料仿木建造,故名木门寺。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木门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木门寺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0公里的八庙乡石鼓片区的清凉山麓,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寺前立有石坊,-“东普禅林”。石亭内葬明代高僧无际禅师尸骨(公元1380-1446年)。无际禅师俗姓莫氏,讳了悟,法号无际,潼川府安岳白鹤岩人,著有《道林录》流传于世。无际禅师亭背北面南,为石砌仿木建筑的无梁方殿,成“介”字形,高12米,长7.8米,宽6.8米。亭的柱、枋、檐、脊、斗拱、熬头、房瓦、滴水、椽子等均为石制,但从外观看却和木制毕真无异,真可谓天工开物。石亭系单檐四角攒尖式,飞檐挑角面宽6.8米,进深5.65米,通高10米,檐高3.6米,四周以斗拱撑托,空隙间以镂空雕卷叶花装饰。脊上雕饰仙人、异兽,亭顶雕刻待……[详细]
自贡桓侯宫
  桓侯宫位于自贡市区中华路口,俗称张爷庙,又叫张飞庙,临街而建,并且建在一处小山坡的路坎边上,因此人们进去必须登坡仰视,加之大门板上线刻的张飞像,怒发横眉哦,雄姿英发,使人肃然起敬。桓侯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末年初烧毁、同治年间重修,并在同行中商议“每宰猪一支,按行规抽钱贰伯文”,经过众人的缁铢积累,终于在光绪元年(1875)年落成。门楼为单坡式的山门建筑,其徒然壁立的山门,被飞檐比翼的三重檐屋顶和歇山式弧型风火墙赋予了动感,加上门上的浮雕和彩绘更显得生机勃勃而不生硬。在屋檐下居中门匾有“桓侯宫”的字样,在大门两边的石匾上还刻有一幅对联“大义识君臣想当年北战东征单心克践桃园誓;功丰崇庙祀看今日风微人住寿世还留刁斗铭。”在门厅之上为戏楼,其两旁辅以两层楼底册回廊,从天井拾级而上便是正殿,正殿为五开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其前半部分为观戏赏景的看台,后面是当年供奉张飞神位的地方,而今虽无神像肃立,……[详细]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Email:bytravel666*163.com(*改为@)
  晋ICP备2023016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