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木渎古松园(蔡少渔旧宅)
  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有古松园。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回乡造屋置地,良田万顷。蔡少渔与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郑龄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人物。字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尤其“张良拾履”中的拱桥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纹,生动逼真,有极强的质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大厅名古松堂,为仿明建筑结构,步轩和内四界的梁……[详细]
222、北半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半园
  北半园即陆氏半园,占地1130平方米,位于白塔东路60号。该园为清乾隆年间沈其奕所筑,清咸丰年间道台、安徽人陆解眉建,取名“半园”,又因在仓米巷史氏半园之北,俗称“北半园”。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向公众开放。清咸丰年间道台、安徽人陆解眉建,取名“半园”(因在仓米巷史氏半园之北,今俗称“北半园”)1949年解放后,曾先后由木器盆桶社、织带厂、东吴丝织厂、第三纺织机械厂使用。园在住宅东部,水池居中,筑以黄石驳岸,环以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园中植有白皮松、黄杨、紫藤等花木。该园布局以狭长水池为中心,筑以黄石、太湖石驳岸,周围环以旱船、四面厅、水榭、半亭等建筑,以曲廊断续相连。园中多以“半”为特点,半桥、半亭、半榭等。园东北角建有藏书楼,造型别致,重檐高阁,外观二层半,小巧玲珑,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园中植有黄杨、紫……[详细]
苏州烈士陵园
  苏州烈士陵园位于苏州市西郊横山西麓,原名苏州横山烈士陵园,建于1956年4月。2000年2月,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原址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改建。苏州烈士陵园占地140亩,改建后分纪念瞻仰和烈士安息两个区。纪念瞻仰区居于陵园中心位置,采用主轴线对称布局。轴线长约160米,由西向东依地貌呈阶梯形,相应建筑依次为大门、牌坊、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陵园电教馆、悼念广场、纪念碑。纪念碑呈四棱塔式,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日,碑上镌刻陈毅元帅为烈士陵园的题词“为人民事业而牺牲是最光荣的”,碑底柱正面和两侧各刻有一幅浮雕,画面分别为“百万雄师过大江”、“烽火沙家浜”、“铁岭关大捷”,背面是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重建陵园的纪念碑文。烈士事迹陈列馆为两层仿唐建筑,馆内按历史进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奋战”、“迎接曙光”、“艰难探索”、“新的征程”五个部分布展,展出不同时期牺牲的80位革命烈士……[详细]
周庄太平桥
  •藤蔓从古老的桥身上垂下,桥头连着围着竹篱笆的人家,非常上镜。景点介绍太平桥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重建,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桥身石缝里长着藤蔓,非常上镜。日本女画家桥本心泉的《周庄的某一天》画的就是太平桥,并把她自己也画了进去。站在太平桥对面的南市街上,你可以把南北市河与后港河丁字河口上的太平桥,以及太平桥桥头围竹篱笆、摆着盆栽的水乡人家一同纳入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很有味道。从桥前经过、穿过桥洞的游船也是摄影的好素材。太平桥距双桥不远,如果选好角度,你还可以拍张包含双桥的全景照。导览1991年4月,日本女画家桥本心泉慕名专程到周庄写生,她选择太平桥作为创作题材,把自己也画了进去:画面上透过圆圆的桥洞,一位日本女子正端坐在水港岸边写生。两年后,桥本心泉专程来到周庄,把这幅题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赠送给周庄人民,从此太平桥就成为中日友好的标……[详细]
苏州渔庄(觉庵)
  渔庄又名“觉庵”,是近代书法家余觉于民国二十三年在渔家村建造的一座别墅。别墅简朴雅致,开门见湖,与上方山遥遥相对,近水远山,风景绝佳。1965年渔庄归政府所有正式改名“渔庄”,并全面修复。渔庄前原有四面临水的湖心亭一座,系乾隆二十二年总督尹继善修建。渔庄的廊、亭、厅、院虽构筑简朴,但这座古宅面山临水,有道是“远浦藏舟一水飞洮带城郭,近山人户数举流翠湿衣裳”。推门而出,近处碧波荡漾,有白鹅戏水,远处上方、七子诸山群峰竞秀,看不尽湖光山色惹人醉。渔庄的主厅“福寿堂”因当年清末慈禧赐书“福”、“寿”而得名,典雅宽敞,内有一块“懿旨嘉奖”的匾额。后厅为“天镜飞来厅”,“天镜”指宋范成大“天镜阁”,遗址原在渔庄西南湖中,1986年苏州建城2500周年时“渔庄”经重修对外开放,苏渊雷教授特为后厅题“天镜飞来”。匾下有8幅字画条屏,为后厅增色。渔庄的“西花园”,即余觉当年“栽药、种蔬、莳花、植竹”处中心……[详细]
长洲县学大成殿
  长洲县学大成殿,在干将东路平江实验学校内,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长洲县学创立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即广化寺改建,元明几经修建,即所谓旧学,明嘉靖二十年(1541)迁现址,以福宁成寿寺改建,即所谓新学,清雍正三年(1725)后为长洲元和二县学,现存大成殿为光绪八年(1882)重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32米,进深六檩17米,扁作梁架,四同有外檐桁间牌科,前设月台,近年已加以维修。长元县学不仅有“左庙右学”两路自成体系、功能不一的各种建筑,而且学内北部和东部还有多处绿地和小园林。据记载,道山亭之北,东为菜圃,西为桃李园;东南有土山松林、杂花数十株的春宴园;其东栽竹数百竿,名小淇园。另在玉带河东“有田数亩,可供粢盛”。长元县学四面环河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本来它西临第四直河,南对第二横河,后又在东南升龙桥旁开渠引第二横河水北行,折西与第四直河沟通,形成绕学一周状如玉带的环河,因名……[详细]
吴晓邦旧居
  吴晓邦旧居位于太仓市沙溪镇白云路。吴晓邦旧居为西洋式两层小楼,建造于1927年。1927年至1928年,吴晓邦回家乡太仓县立初级中学乙部任教时在此居住。2000年,吴晓邦旧居开放,有吴晓邦生平事迹展。吴晓邦(1906~1995),沙溪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实践者,舞蹈表演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第二、三、五、六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党组成员等职。吴晓邦青少年时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积极参加爱国进步活动。1938年1月在南昌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1945年6月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任教,后在晋察冀军区、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队教授舞蹈。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史沿革:2006年被列为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情况:吴晓邦故居是一幢双层欧式建筑,房屋结构有客厅、主卧室、储藏室、卫生间、用膳房、厨房等十二间。客厅内装有壁炉,房顶原为平台所以建有瞭望台……[详细]
震泽虹桥
  位于吴江震泽镇藕河街虹桥弄西,跨通泰河。始建无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民国8年(1919),震泽市镇当局在虹桥东堍近处增建一亭,名之为“小垂虹亭”,以增光添色,其前抱柱楹联:“远望洞庭山色水光成画本,近邻塔影花香鸟语尽诗情。”民国24年6月(1935),因新开頔塘转道河(新开河),将虹桥拆除移建于思古墩。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花岗石单孔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4米,中宽3.1米,堍宽3.5米,矢高3米,跨径7.1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虹桥龙门石面刻有“轮回”图案,桥栏望柱雕有两对石狮,桥面石南北两侧刻有“虹桥”桥名。桥身两侧各有一副楹联。南侧楹联:“波平柳岸长虹卧,水绕渔村半月悬。”西侧楹联:“鸭头新涨湖光远,雁齿斜连塔影横。”相传每年中秋午夜,步上虹桥只见慈云塔影不偏不倚倒悬在桥拱倒影之中。奇就奇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仅此一……[详细]
229、双塔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桥
  双塔桥位于吴江震泽镇贯桥村(原八都镇北长村)和七都镇李家港村交界处。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水洲东西各建一拱形三孔桥,名叫双石桥。后在两桥堍镇以石塔,故名“双塔桥”。明万历七年(1579)由浙江南浔董份修缮,后两桥俱圮。清雍正七年(1729),里人盛宣令、邱美中募捐重建,东侧的那一座仍为拱形三孔,西侧的那一座则改作了梁式。现存之桥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花岗石拱形三孔,东西走向,跨稽五漾口。桥长34.3米,桥顶宽3.4米,桥顶面长3.35米,堍宽3.7米,中孔矢高5米。桥顶立有四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雕有一头石狮子,桥面两侧筑有护栏,高0.5米,宽0.2米,东西踏步各28级,级宽0.46米,级高0.12米。双塔桥两侧镌刻着四副桥联:惟上上田,农桑兴大利;活泼泼地,兰若宛中央。是吴中第一津梁,揽太湖三万六千顷;问刼后重修岁月,维光绪二十有七年。遥对莫厘峰、别饶胜境;滨……[详细]
曲园(俞樾故居)
  曲园,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俞樾故居即曲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马医科43号,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构屋30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构筑小园取名曲园,宅门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俞樾故居位于苏州市人民路马医科43号,占地共2800平方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分五进,其东又建配房若干,与正宅之间以备弄分隔有相互沟通。其西、北为亭园部分,形成一曲尺形,对正宅形成半包围格局。正宅门厅和轿厅皆为三间。第三进为全宅的主厅,名乐知堂,面阔三间,进深五界,为全宅唯一大木结构采用扁作抬梁式的建筑,用料较为粗壮,装饰朴素简洁。这里为俞樾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生日祝寿等喜庆活动的场所。第四、五进为内宅,即居……[详细]
铜罗普慈寺
  普慈寺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铜罗古街区西端,普慈寺原名水北寺(菴),始建于宋建炎初年(1127年),由僧志勤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僧祗元重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僧天澄法济再建。普慈寺历经宋、元、明、清,至今已有880年,因代代干戈、朝朝烽火、受战火蹂躏,后毁于战乱之中。普慈寺主要由大雄宝殿和汾阳王殿以及天王殿、财神殿、厢楼、钟鼓楼、山门及月台等组成。普慈寺恢复重建工程总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汾阳王庙原为郭氏家庙,后逐渐被当地民众视为保护神,奉之极虔。每逢汾阳王神诞和驾前各将军诞辰,乡人总要献戏庆贺,每年献演戏剧有几十场。当地以有汾阳王庙,乡境称为汾阳境,又分为汾阳大社、汾阳祖社、汾阳东社,合称汾阳三社,境内许多东西以汾阳命名,如汾阳溪、汾阳亭、汾阳井、汾阳桥、汾阳公园、汾阳市场、汾阳新村、汾阳酒坊、汾阳日杂店等,旅居美国的长乐人还在美国建立了汾阳会馆,汾阳王成为联结海内……[详细]
苏州艺圃
  苏州艺圃苏州艺圃,地处金、阊二门间的文衙弄。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有其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全园有地仅为五亩,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为园中主要厅堂,其南端有小院,设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为假山,以土堆成,临处之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于池北远望此处,山石嶙刚,树木葱郁,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为园中的主要对景。此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为明清苏州一代造园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系明代遗物,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庐小院,以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院中有小池,似与大……[详细]
苏州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内。寺院始建於唐咸通二年(861),代有兴废,时有王大臣善信各为护法,使香烟不绝。其间,犹以苏东坡与颙禅师及守钦禅师常以诗文往还、禅理互启传为佳话,并有多处史迹遗留。为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殆至一九五八年始为苏州市第七塑料厂占用。一九九七年时,苏州市政府实施定慧寺巷改造,由沧浪房产集团负责人史建华先生首倡保护史迹、恢复古刹定慧寺。经多方奔走努力,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终获政府批准并宗教局与佛教协会研究决定,作为西园戒幢律寺下院开放。於是,西园戒幢律寺为修整定慧寺动迁改造厂房共耗资七百余万元,重葺围墙、修复大殿、重建山门殿、天王殿,依次改造原厂房为玉佛殿,讲堂、禅堂、斋堂、客堂、僧竂等处,使成伽蓝规制占地4000余平方,并迎请诸佛菩萨宝相供奉于各处殿堂,庄严既备焕然一新。乃於已卯年(1999)十二月廿一日,集诸山长老及十方善信举行开光法会。众生於此植菩提……[详细]
苏州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位于苏州市锦帆路38号。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来苏州讲学。1934年,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苏州,在此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章太炎居苏时,正值日本侵华日紧,他多次发表抗日声明,曾北上面见张学良,促其出兵抗日。1936年6月病逝于苏州寓所,灵柩暂放在章园的防空洞内。1955年4月灵柩迁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西式花园洋房,大门朝南在体育场路8号,后门朝西在锦帆路。南部前院为南北两幢西式楼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章太炎当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观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砖墙,青平瓦屋面,大门柱子仿罗马式,木门窗既有苏州传统建筑风味,又有国外洋房气息。北部后院国学会遗址建筑已拆除,改建平房五间,为章氏后裔所居,现有章太炎衣冠冢,碑镌张大千绘章太炎像。[1]章太炎故居的前后两幢楼房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原二层上各加盖一层。2005年1……[详细]
235、莲云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云桥
  又名莲花桥、人民桥,位于吴江市盛泽镇坛丘社区原坛丘老街“火通街”西首,跨坛丘港。元延佑四年(1317)始建,名莲云桥。清雍正元年(1723)修建,易名莲花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重建,翌年告竣,复原名。民国17年(1928)增建栏石,望柱东西两侧栏石下用大青石筑砌。“文革-”期间曾改名“人民桥”,并在桥顶南北两侧刻“人民桥”三字。“文革-”后恢复原名,但“人民桥”三字还保留在桥上。1984年,在桥东西两则台阶上分别筑有两条混凝土车辙道,并对桥周边石驳岸进行维修整治。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5.6米,宽3.1米,矢高4.52米,跨径10.6米。金刚墙多为青石,拱券以武康石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余为花岗石。南向金刚墙上砌有清光绪二十三年所刻记载建桥始末的青石碑。桥身两侧各有一副楹联。南侧楹联:“路达东西,相界盛湖笠泽;波索左右,常依明月清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