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栖云洞造像
  栖云洞造像位于福建省罗源县凤山南部、莲花山圣水寺侧。洞形如钟,占地36平方米,洞内明亮,绕石壁砌筑的石台上有石雕十八罗汉和观音坐像。石刻制作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高者84厘米,低者75厘米,具有五代石刻风韵,是研究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栖云洞为天然石洞,形如巨钟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2.85米,方广37米内置石雕罗汉像18尊,围壁列坐,其中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刻,2尊为明代所补。此外,洞中还有一尊观音石雕。另有石雕观音造像1尊。造像高0.75~0.84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美观。洞壁尚存摩崖题刻9段,书法遒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6年栖云洞造像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塘张经祠
  洪塘张经祠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为祭祀明代抗倭名将张经的祠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总占地592平方米,由大厅、回廊、文昌阁、庭院等组成。大厅双坡顶,抬梁穿斗式减柱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四周游廊。左右厢房被改建为砖混结构,封火墙也已改造。该祠堂1949年后曾被占为粮食加工厂使用。“大跃进”等时期对建筑屡有改建,破坏严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1949年后,曾被占为粮食加工厂使用。“大跃进”等时期对建筑屡有改建,破坏严重。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03、天安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安堂
  天安堂于咸丰六年(1856年)落成。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天安里15号,是美国美以美会福州创建的最早的教堂之一,是美以美会福州教区活动的中心。光绪三年,基督教福州年议会在该堂成立。清至民国期间,美以美会许多重要会议均在该堂举行。1966年“文革”开始后,教堂被占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退还教堂,1980年9月1日正式恢复活动。该堂恢复后,为各教派聚会的场所,参加礼拜的信徒上千人。每月第二个礼拜日,举行圣餐,参加者有300~400人。此外,该堂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圣诞礼拜、感恩节礼拜、结婚礼拜、丧事礼拜、交通聚会、唱诗班、探访组、音乐会等活动。天安堂用红砖砌筑,石勒脚;教堂平面十字形,单层,高度较大,约相当于同时期的普通住宅两层,木桁架屋顶小青瓦屋面,立面窗户有两种形式:屋檐所在面开设哥特风格的高直尖券窗,山墙面则为普通矩形窗,其上设置玫瑰窗。在平面十字交叉处东南角有钟楼,高三层,首……[详细]
朱紫坊街区(朱紫坊建筑群)
  导游:位于市中心的南后街一带,在安泰河边、于山之麓,这块面积为15.84公顷的区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块街坊,共有三坊七巷,可贵的是这里至今还保持着旧貌,有很多寻常人家居住在这里。该街区形成于唐宋时期,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荫榕叶0。”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宋代时这里修筑了城墙,街区被包入城中。街区的空间格局,一街水巷,河水荡漾,古榕苍髯,巷坊交错,古旧老屋,曲线山墙,门罩排堵,极富地方特色。朱紫坊街区在历史上是个学院林立、学子云集的地方,到了清末,街区已有三个孔庙、二个县衙、一个府学院署,形成“路逢十客九青衿(读书人)”的状况。而街区中的坊巷名称都颇具儒雅之风,它们分别是: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黄巷、吉庇巷、郎官巷、安民巷、宫巷、塔巷、杨桥巷。景点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详细]
将军堂建筑群
  将军堂建筑群位于永泰县葛岭镇蒲边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将军堂、桃源宫组成。将军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总面阔15.6米,总进深20.5米,由庙前通道(兼古驿道),门楼、天井、廊庑、正殿组成。桃源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占地面积396.6平方米,建筑面积435.6平方米,由清乾隆石桥、高护坡、建宫碑刻、檐廊、宫门、戏台、观楼、天井、正殿等组成。保护范围:将军堂:东至后山建筑物屋檐滴水外15米,南至排水沟,西至排水沟,北至农田。桃源宫:东至排水沟,南至小道,西至小溪,北至排水沟。2018年,将军堂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濂江林济斋祠
  濂江林济斋祠该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林济斋,字亨渡。林翰弟,官至潮州同知,家庙系林济斋之子林庭模于明嘉靖年间修建,庙坐东向西,土木结沟,由门楼、天井、披榭、大厅、后院等组成,占地393平方米,西偏南35度。该祠由门楼、天井、披榭等组成。大门前保留有两个旗杆。门面为牌楼式木构架,额匾楷书:“济斋林公家庙。”檐下斗拱层叠出跳四层,斗洪上覆以单檐歇山顶。两侧为马头墙。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式加穿斗式减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边设鞍式封火山墙连接后围墙。屋顶坡度较平缓,风火墙呈马鞍形,饰有花卉图案。、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曾重修过。该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陈文龙尚书庙
  陈文龙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东西墙尚有嘉庆、道光年间捐资修庙碑刻。戏台藻井移自宁德会馆。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年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1949年后,尚书庙被政府接收占用1986年达江路整体改造,尚书庙被改为大卖场。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源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罗源县起步镇黄家湾村。寺为土木结构,依山而筑,从山门至后殿高差6.64米。今存山门及大殿为明隆庆建筑,前殿和后殿为清乾隆建筑,总面积1531平方米。大雄殿建于明隆庆六年(西元1572年),单檐歇山顶,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面积437平方米,藻井上还保存有明代彩画“丹凤朝阳”;台阶为辉绿石构造,上有双龙抢珠浮雕。宋咸平二年(西元999年),僧兴宗始建山门、大雄殿。明隆庆六年(西元1572年),僧无边重建山门、大殿;明崇祯十四年(西元1641年),僧普济建后殿。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僧戒洪、戒因重修后殿。今存山门、前殿、大殿、后殿,1986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兜游击队旧址
  南兜游击队旧址位于南兜唐氏宗祠左侧南兜游击队纪念馆内,仅留土筑小瓦房一间,四周夯土墙,搁檩做法,长7.8m,宽4.3m,乃游击队开会、活动地方。南兜地下党游击队成立于1948年,属中共林(林森县)连(连江)罗(罗源)沿海地区工委领导,唐方和为游击队队长、党支部书记。游击队曾参加连江反围剿斗争,1949年8月游击队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连江、福州,后改编琅岐游击中队。南兜游击队旧址为1948年成立的琅岐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南兜支部领导下的南兜游击队战斗、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为福州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为我市重要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已纳入福州市党史教育基地。2020年1月公布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10、廨院
廨院
  廨院廨院从市区有公共汽车至廨院,约9公里,今在原址改建为旅游索道的起点站。旁有石门坊,坊上有对联:地出灵泉润海表,天生石鼓镇闽中。石门坊附近有“闽山第一亭”,得名于朱熹题书“闽山第一”。廨院从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条途径:一是从廨院东侧的一条1954年修建的盘山公路约8.5公里,直达涌泉寺前停车场;二是在廨院西侧建了一条空中索道(缆车)到达鼓山十八景区,长达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间有一条石阶古道,道长3.5公里,有2145多级台阶,每隔500米左右就盖有一亭,供游人登山歇息时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过七亭后进山门直达涌泉寺。鼓山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160多景。……[详细]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村。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建在城郊莲花山东麓,距城区中心3公里,占地约50亩。园内绿树林阴,苍松翠柏。建有革命烈士集中墓一座、革命烈士个人墓二十多座,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各一座,林可彝烈士纪念碑一座。还建有两层高的避雨观景亭两座,有旋转楼梯。纪念碑前建2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是举办各种革命纪念活动的场地。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后不断整修扩建。圆形墓室内,安放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62位英烈忠骨。其中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原-中共罗源县工委书记、乡苏维埃主席、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指战员、交通员以及1934年8月14日攻克罗源城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战员。……[详细]
连江光复会旧址
  连江光复会旧址即吴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湖镇东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808平方米,坐南朝北,由门厅、天井、主厅、后天井、神殿组成。主厅硬山顶,穿斗式构架,面阔3间,进深5柱。现宗祠也辟作吴适纪念馆(黄花岗生还义士)。清末,连江县透堡、朱山、岗下等地秘密组织反清王朝的“广福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透堡棋盘堂成立连江广福会。在此基础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组织“连江光复会”,并成为福建同盟会的分支组织。宣统三年(1911年),以吴适为首的连江光复会二十六名成员赴穗参加广州起义,此役卓秋元等十名连江籍成员牺牲,他们名字被铭刻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上。吴氏宗祠是当时连江光复会会员的秘密联络点和聚会场所。……[详细]
龙院郑氏民居
  龙院郑氏民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年代为明、民国。简介:始建于明代,坐西朝东,偏北,东西两落并列。西落一进,为民国建筑,东落二进,为明代中早期建筑。西落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天井。东落前部设石板埕,一二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双坡悬山顶。一进主厅设前通廊,明间厅堂为抬梁做法的井字梁架,为前轩廊为叠斗结构,厅内四椽栿上设驼墩叠斗,架平梁;前大小金柱间以丁头栱接一斗三升承托屋架的做法极为独特,其余缝架均为穿斗做法,为福州地区典型的明代木结构形式。二进主厅前轩廊为叠斗结构,屋身均为穿斗式做法。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龙院郑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蔡忠惠公祠
  蔡忠惠公祠年代:明、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下藤路位于仓山区下藤路199号,为明洪武年间,蔡襄第八代孙蔡伯起迁居福州下渡后集资兴建,清代重建。奉祀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蔡襄。蔡襄(公元1012—1067年),字君谟,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大学士,两度知福州,卒谥“忠惠”。2003年南迁60米,复建于今址。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从西向东,依次为门楼、正殿、拜亭、祭厅、议事厅。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双坡顶。大门正面匾额楷书“蔡忠惠公祠”;后壁墙匾额“蔡氏宗祠”,结构严密,笔力遒劲。前回廊墙上嵌蔡襄楷、行、草体碑帖石刻20余方。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祥谦烈士陵园
  林祥谦烈士陵园位于闽侯县祥谦镇枕峰村福夏公路东侧的枕峰山西麓。林祥谦于1982年出生在闽侯县尚干镇的一个贫农家庭,他1906年进入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进入汉口江岸机务工厂当钳工,1913年转到工务修配厂当铁路工人。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并创办了《劳动周刊》,在工人中进行广泛而通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1921年12月下旬,中共武汉地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陈潭秋找到林祥谦等人,希望他们团结工人,组织江岸工人俱乐部,以此作为对敌斗争的指挥部。林祥谦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他担任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干事,1922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工会委员长,领导铁路工人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行坚决的斗争。1923年,在中共领导的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中,林祥谦被-军阀、湖北省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