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521、林纾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纾墓
  林纾墓位于晋安区新店镇过溪村白塔垄山(现三山陵园内),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墓地。林纾1924年病逝于北京,1925年归葬于此。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林纾病逝于北京。次年,其妻杨道郁、子林琮护柩归葬原籍。墓为三合土构筑,宽11米,深18.5米,平面呈“风”字形,三层墓埕。墓碑刻楷书:“清莲塘林畏庐先生之墓”,旁署“长乐高凤岐拜题”。转角石柱上镌刻隶书对联:“著述傥沾东越传,功名早淡北山文”。……[详细]
林西惠故居
  林西惠的故居在丹阳镇朱山村沃尾学前2号。宋庆元年间,传说教育家朱熹曾避迹隐居连江上山、馆读、丹阳、贵安等地讲学,常在朱山后山一带踏青。为纪念他,乡亲们把后山叫朱山,朱山村由此得名,把朱熹常经过的长龙岭叫朱公岭,种下了文脉之根。辛亥革命前,林西惠居住在约40平方米,一边盖瓦、一边盖草的两间单层民房。现存的故居是1911年下半年修建的。位于朱山村后门山半山腰距故居百米之处,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魏金龙、胡应升的故居。林西惠故居坐北向南,四柱三间,前后厅堂用插屏隔开,前后厅是与辛亥革命生还义士郑圣应合建。东边正房前后两间为郑圣应房屋,西边偏房两间为林西惠之子林平平房产。故居两层木结构,木檐瓦顶前后斜水,砖瓦连灰压脊。房屋“腰峰”为杉木板隔开,横腰上部是甘篙秆搂泥灰粉壁,林、郑两家后代在同一厅堂生活,亲如手足,和睦相处,具有物我同化、互谦互让、旷达亲和情怀。目前,林西惠故居仅存与郑圣应共有前厅、后厅和……[详细]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内,曾作为清代俄国驻福州领事馆的领事官邸。民国元年(1911),售予圣公会三一书院。1996年由原九中校友会捐资修复,并作为校友会活动场所。建筑总体保存较好,但在修复中错误拆除了原有的俄式木制门廊,并复制了附近的“必翰楼”(已拆除)门廊,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该馆舍卖给圣公会三一书院(现福州外国语学校)作为校舍。三一中学将原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改名为“二楼”,并在校园内新建了一批建筑。1952年,三一中学由政府接收,改名福州市第九中学,校址仍在公园路。至少到1993年,原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的风貌均完整保存,没有任何破坏。1996年,本建筑的使用者为福州九中校友会。该年中,九中校友会组织校友们捐资,对本建筑以“修复”的名义进行改造。由于主事者(可能不是校友,只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对校园历史环境……[详细]
石洋坑坪桥
  石洋坑坪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石洋村坑坪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孔木拱廊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6.1、宽6.38、廊屋高3.6米。两岸桥堍用条石垒筑而成,上建圆杉木穿插而成的木拱架,拱架上顺铺圆木为梁,再横铺木板为桥面。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九间,进深四柱。廊屋两侧设木板凳及直棂木栏杆,外护以遮雨板。当心间西侧设神龛,祀玄天上帝。东侧枋上悬挂一潘坪乡等地村民捐资芳名木匾。该桥是存世不多的木拱廊桥之一,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详细]
义存祖师墓
  义存祖师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大湖乡雪峰寺内。始建于唐天佑四年(907年),石构,高4.1米,底径2.9米,塔座为八角形,底层石阶两级,上置素面须弥座。塔身呈钟形,石面上浮雕圆珠纹,外观如七层念珠环绕塔身。顶如圆笠,上有圆珠结顶,称“难提塔”。塔身嵌铭刻1方,楷书,“义存祖师塔”。据《雪峰山志》载,塔下地宫存有义存生前自撰、闽王王审知署名的铭与序刻石,计225字。塔于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义存精通佛理,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代时闽王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山势峭拔,风景绮丽,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详细]
雪峰枯木庵
  雪峰枯木庵在福建闽侯县雪峰寺东南。相传为义存祖师初入山时栖止的地方。庵内枯本一株,己无枝梢,高3.32米,围7.13米,树腹早朽空。其表层厚约7厘米,南向开一门孔,腹中可容十余人。腹壁刻行左读的文字,正书,字径12厘米文曰:“维唐天祐乙丑岁(按为公元905年),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阡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用笔挺拔遒健,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树壁刻碑已历一千余年,金石家称为“树腹碑”。惟碑的下半段有七字已在一百年前被火灼烧,枯木腹内外原有宋、元、明题刻二十多段,现存甚少。庵为保护枯木而建,历代屡有更迭。……[详细]
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
  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墓为塔式,占地三百平方米,边长六米,高七米,拱形为白色花岗岩构筑。墓上置两层青石纪念塔,高约十米,为青石构筑,方体,塔上碑文记载这次战役经过和阵亡将士名单。塔身镶嵌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仪书写的“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及纪念碑记、蒋介石的题铭“气作山河”、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题铭“功昭闽海”、七十军军长陈孔达的题铭“精忠贯日”。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四月,日军近卫师团、第18师团、第48师团各一部在日本海军第二遣华舰队的配合下进攻福州,21日,福州沦陷。五月21日,驻福州的日军48师团(征兵位置为日本“天皇”的家乡)的一个加强联队“晋町部队”向西进攻古田、南平,国军第十三补训处处长李良荣率由新兵组成的七十五师装备团(“等待装备”之意,即仅干部有少量武器,士兵武器尚未配齐)前往抗击,在大湖地区以劣势兵力和装备战胜日军,消灭敌人三百余名(其中佐级以上军官七人),缴获战利……[详细]
林应亮故居
  林应亮故居林应亮故居原为林春泽手建,嘉靖13年毁于大火。后林春泽长子林应亮在原址上重建。人称林应亮故居为“中衙”,是一座典型的明朝官家府第建筑。……[详细]
林春泽宅
  林春泽宅位于南屿村水西林街,座西向东,背靠太平山,主座为三进五开间大宅。首进为宫殿式门楼,位于中轴线上,单开间带八字墙,单檐歇山顶,左右各两间倒座。门内为天井,左右带撇舍。第二进为正厅,建筑面阔五间,中央三开间为厅堂,进深六柱十三架,抬梁式木构架,大量使用斗拱、驼峰,雕刻简洁精美,屋顶为硬山封火山墙。第三进名人瑞堂,木结构两层楼阁,立面五开间,进深楼上四柱九架,楼下前后各增一柱两架,楼梯两部,一部设在后堂,一部设在右撇舍。据说水西林氏住宅始建于宋,嘉靖十三年(西元1534年。一说十六年即西元1537年)失火,整条水西林街毁于火,次年其长子林应亮在原址上重建。林春泽年六十(即嘉靖十九年,西元1540年)遭嫉忌中伤遣归,在南屿使亭山上构筑“锦溪草堂”以娱晚年。万历七年(西元1579年),春泽寿百岁,兵部尚书赵彦为题匾“六朝大老”。万历十一年(西元1583年)四月,林春泽卒,享寿一百零四岁。19……[详细]
530、黄干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干墓
  黄干墓即黄榦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江南竹村。始建于南宋,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墓外观平面呈“风”字形,坐东向西,原为三合土结构,墓碑楷书“宋大儒黄公勉斋墓”,坟前墓埕四层。2003年其后人斥资将墓改建为大理石结构,并对墓园进行扩建,建山门,设碑廊,周以围墙。黄榦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门生兼女婿,据载:朱熹病危时,把所著书授榦,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详细]
高应松故居
  高应松故居原系南宋爱国忠烈高应松故居,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1999年重修。宅第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达899平方米。土木结构,共三进,前有影壁、门楼,大门门额书“枢密第”。第一进仅存建筑基础,第二、三进完好,均为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式屋顶。第三进后有花坛一座,传有高应松亲身种植古榕一株。……[详细]
陈修园墓
  陈修园墓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溪湄村。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1981年修缮,占地面积126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墓为三合土构筑,墓台、墓圈和墓埕为石板砌筑,墓台上立墓碑,两边分立狮子柱。墓丘石构,平面呈“风”字形,进深6米,面阔4.5米,前有供桌、墓屏。供桌上立墓碑,高1.96米,宽2.8米,上刻:江田清敕赠文林郎二入陈公敕赠大孺人戴太孺人长男直隶县大尹修园次长男妇小址村林孺人长孙男□□□字道彪长孙男妇古县郑孺人次孙男□□□字道聪次孙男妇榕城林孺人寿域坟坐丙向壬兼乙亥嘉庆癸酉(1813)春吉旦立”。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字良友,号慎修,又号修园,著名医学家,清代四大名医之一。……[详细]
谢肇淛墓
  谢肇淛墓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处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祯十年(1637)修建。墓坐东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闽江,两侧小丘,前有溪水萦绕,周围果树成林。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封土夯筑。墓埕宽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台,台上建碑亭,内立一墓碑,高1.96米,宽0.90米,碑文:“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墓圈及墓台、墓摆均以花岗石构砌而成,现除墓圈石构件部分损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详细]
陶江石塔
  陶江石塔旧名塔林,俗称雁塔。位于闽侯县尚干镇塔林山(又称珠山)之巅。八角七层实心花岗岩建造,高约10米,座宽3.2米,台基为双层须弥座承托,顶有五轮塔刹。每层刻一至三尊盘坐莲台佛像,转角有大力士肩负塔身,其间镌刻双龙戏珠、丹凤朝阳、花草、飞天及古兽。雕工古拙,龙身短脚粗、头小角简、尾少分歧,可能是宋代以前古龙形态。此塔为塔林寺原物,寺以塔名,[宋]《三山志》「塔林寺在方山下,太建年置」[清]林维雍塔峰远望诗云「拉伴扳藤上千村一望间淡烟笼远渚余日恋晴山塔影依天际橹声静濑湾归禽忘客至借得半枝闲」1983年重修,1989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继芸墓
  江继芸墓位于平潭县北厝镇田美村东南。墓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坐东向西,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合土封顶,三级墓埕,占地约1240平方米。墓前西侧分立石仲翁、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阴刻石质横匾一块,文曰:“钦赐祭葬”,立墓前中间。墓前100米处原建有石构“忠烈坊”一座,毁于“文革-”,现只剩牌坊座。1987年重修,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Email:bytravel666*163.com(*改为@)
  晋ICP备2023016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