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一村。这里长眠着革命烈士叶凯和王则炎。叶凯烈士,男,鼓山镇后屿鼓一村人,生于1909年6月11日,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中国工农红军闽东13独立团政委、中共罗源县委书记等职。1935年农历九月十三日被国民党-派惨杀,壮烈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王则炎烈士,男,鼓山镇后屿鼓一村人,生于1911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员。1930年到江西中央红军学校学习,回闽后,长期活动于连罗一带,在创建和扩大革命队伍、保卫苏区红色政权的斗争中,屡建战功。1934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入狱,1934年农历七月初四被国民党-派杀害,年仅23岁。为缅怀革命先烈,中共福州郊区区委、区人民政府于1965年8月修建了松山革命烈士陵园。该烈士陵园占地……[详细]
怀安相公庙
  怀安相公庙,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石山西麓马尾道,面临大江,庙右下侧江边有块岩石高广平坦,闽江经此分南北二港。建于清代,占地1021平方米,庙宇坐东向西,木构,系由城隍庙、提统抚、天盛院三部分组成的建筑群。庙、庑、院并列,提统抚居中,城隍庙居左、天盛院居右,四周设风火墙。庙内佛像已毁。提统抚面宽三间,进深五柱,上为双坡顶。内有戏台、厢楼、大殿、后院,除戏台已被拆除外,其余原保存尚好。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同单檐悬山顶。前有覆龟亭,两厢为醮楼。城隍庙内设门房、天井、殿堂。庙内的佛像已毁,80年代曾作为蘑菇场。现存庙宇为清代建筑,始建年间不详。庙边右前侧20多米处的江边岩石上“南无阿弥陀佛。录己酉孟冬……”及“芋原”、“放生”3块摩崖石刻,庙位于怀安县衙署西北约300米处,民国《福建通志邮译志》记载:芋原驿在怀安县治之西北。天盛院较为简朴,类似厢房建筑,破损较严重。庙旁有清康……[详细]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区西南部。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筑罗城时,现存明清建筑约三百座。户院深三至五进,多至十一进,为封火墙建筑,俗称马鞍墙。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朱紫坊是近代,“海军世家”,是萨镇冰、萨师俊、方伯谦、方莹等海军名人聚居地。方伯谦故居清初营建于宋代朱敏功兄弟(三进士)宅址上,为三进一花厅,门前有照壁。首进厅营面阔5间,进深7柱,为穿斗式杠梁减柱木结构,双坡顶,大厅面积有100平方米。三进坐北朝南,为明代双层古建筑。坊内萨家大院是清代海军大臣萨镇冰祖居,是城区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面积2080平方米,五进。仅一进,柱以上的斗拱、屋架等木构件雕刻各种图案,保存完好,大厅左右厢房门扇、隔扇……[详细]
仙岐古城
  长乐仙岐村位于漳港镇南部,濒临大海,海岸线长达6500多米,仙岐村别名凤岐,古时传说建城时,天上仙人过七境至此定居而得名。仙岐城楼,又名石梁焦山城,位于仙岐村村前,古属十五都管辖,这里地处海港要冲。宋人有诗云:“石梁大地临边境,陂展旗形最奇胜。”描绘这里通海要津。故明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驻舟太平港往返时,仙岐也是他活动之地。清知县载时望为加强沿海设防,保民安宁于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发动民夫建城,古城石构,长达360丈,宽一丈二尺,厚一丈三尺,原有东、西、南三个城门。现仅存西门城楼,石构拱形城门,呈凸字形状,高3.25米,宽13米,门洞宽2.70米,高2.50米,城墙厚4.80米,门上方嵌石匾刻“戴恩”,落款“嘉靖壬寅年(西元1542年)知县戴时望立”,保存较好。1986年经长乐县人民政府公布,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时登古城,真有扼江控海,龙蟠虎踞之势,俯瞰海面,岛屿密布,白帆点……[详细]
怀安窑址
  怀安窑址(淮安窑址)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天马岭,1953年发现;1962年普查发现南朝遗物。窑址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石岊山山南端。1982年发掘,发现两个厚1~3米的文化层堆积,年代分别为南朝和唐代。其0-土的南朝器物3000余件,有短流注子、钵、盘、杯、碗、盅缸、茶盏、茶托、菜坛、盘、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多足砚等文具、鐎斗、火盆等明器以及大量的窑具,一件支座上有“大同”纪年。瓷器均灰白胎施青釉。唐代斜坡式龙窑窑床遗迹,在南朝堆积南约5米处。窑床残长8.5米,宽2.4米,两壁残高0.1~0.15米,出土器物2000余件。除继承南朝遗制外,还有长流注子、瓜棱形注子、多咀塔式谷仓、五谷小罐、盒、陶俑、狮子以及明器等。瓷器为灰白胎,均施青釉,少量有褐彩。该窑唐代产品在日本九州等地有出土,是福建年代最早的青瓷产地,也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见证。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6、珠峰寨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珠峰寨
  珠峰寨位于盖洋乡珠峰村。由谢天养建于清朝末年,由于当时土匪猖獗,出于对子孙后代的安居乐业着想,35岁的谢天养选择在珠峰阳光充足,地势险要的牛坪岐右侧墩仔下鲤鱼嘴处兴建珠峰寨。全寨历时22年建成,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辉煌时期曾住三百多人,是当时县内三大寨之一,方圆数十里的人们称之为“最文明的寨宇”。珠峰寨寨墙高筑,石基牢固,规模宏伟,所用瓦片及线砖平砖均在五十万块以上。大寨五厅十扇,共372间房,八扇、后座、下落均单间排护。设计科学,设施齐全,花草鸟兽,人物形象,精雕细刻,惟妙惟肖,巧夺天工。前后门埕、花台阳沟、书斋丁厝、围墙炮台等,一并俱全。大寨两个大门由整块青石打磨而成,坚不可摧,美观大方。寨内建有上下两个炮台,据族谱记载,当时寨内还备有大钢铳二门,百仔铳六门,邦钩八枝,扣戕六枝,硫磺三千斤,烟硝三千斤,鉎鼎一百口,食盐四万斤。2016年5月28日,珠峰寨列入永泰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详细]
八都合龙桥
  八都合龙桥位于闽清县省璜乡省璜村,是一座建筑壮观、融交通休闲于一体的古代亭桥。桥长53米,宽3.2米,两岸砌石作墩,两端各架圆木,鳞次栉比。东端铺石阶8级,西端左右各铺石阶31级,均有扶手栏杆。桥面铺设有色地砖,两旁用46根立柱分里外两行,构成11个亭架,每架有4根立柱,用横枋、额枋贯串而成。亭顶有5个亭翼盖以青瓦,亭脊装饰美观,造型古朴、典雅、大方,颇具艺术观赏价值,为福州地区现有亭桥中最长的一座。两孔跨度有别,东跨为三、四节苗组合,西跨为三、五节苗组合穿插构成;廊屋11间,用柱46根;屋顶五个亭翼呈双坡倒水;桥墩青条石干砌,舟状,尖端逆流。该桥为国内唯一一座两跨不同节苗组合结构的木拱廊桥。合龙桥始建于宋乾道五年(西元116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西元1694年)重建。三、建筑衍变: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维修并立碑两通《合龙桥碑志》和《侨胞乐捐碑》。1981年,沈觐寿为题名201……[详细]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东南麓及山顶。清光绪十年七月初七(公元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惨烈的此役让驻扎马尾港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七百多位将士壮烈牺牲。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是三处紧紧连在一起的与中法马江海战关联的文物景点。昭忠祠,落成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前后两进,内祀中法马江海战殉国736位将士英灵。1920年重修添建戏台、0、花厅、回廊等,并在西侧另建一座两层木结构追思阁供人歇息之用。1984年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烈士墓,位于昭忠祠南侧,为中法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安葬处。马江海战一结束,沿岸军民自发组织打捞阵亡将士遗体,就近掩埋于此。因时间先后形成九冢,冢前各立“忠冢”石碑。1920年合九冢及马尾船厂船坞旁的一批烈士遗骸并为一坟。墓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上覆以水泥土盖面,长49米……[详细]
狮山林尚书家庙
  狮山林尚书家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又名宫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为闽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纪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庙为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占地669平方米。门楼为牌楼式,檐下用如意斗拱出跳,重檐四坡顶。额匾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门墙上嵌一碑石,上刻:“宫保祠,民国廿九年重修。”门楼内侧至天并设戏台,上覆以木构四角亭。大厅面阔五间,进深用七往,穿斗式木结构,两边设封火墙,门楼右墙嵌立一块高1.4米、宽1.2米的《林尚书家庙记》石碑,碑文记载:“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林文安公归且十稔,积有余禄,遂建祠堂于祖居之东。维正德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是为立春,乃迁主而告之。”庙前有石砌水池,“形如乌纱”。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详细]
华林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坐落于福州市区北部的屏山南麓。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当时北方地区已经被北宋王朝统一,而吴越国王钱氏还割据福州,福州郡守--钱氏的臣下鲍樇让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祥禅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赐额改名为“华林寺”。寺院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但早已毁废,现仅存大殿。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八架檩,四柱,平面略呈方形,单檐九脊顶,通高12.8米。外檐的斗拱是双抄三下昂,用材硕大,斗底四板形。梁前檐阑额都是月梁造,梭形柱,不施普柏枋,云形驼峰在梁枋上的运用,昂嘴雕作曲线形,风格独特,国内罕见。虽历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但殿的主要梁架、斗拱等构件还是初建时的原物。由于华林寺创建于宋朝初年,它的构架形式,不但可以看出北宋的建筑特点,而且还可以上窥前代的建筑风格,是中国长江以南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在宋代木构建筑本来就保存很少的中国南方地……[详细]
琉球墓园
  琉球墓园琉球墓园在福州市仓山白泉庵。1986年,在清代安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的墓区范围内建造,墓园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内有8座琉球墓。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便开始往来,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船只,均须在福州登陆。据载,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数就地埋葬。现福州地区的琉球墓除墓园内8座外,还有白泉庵周围4座、高盖山2座、福建建筑学校和上渡塔仔村、连江镇海镇各1座,还征集得出土琉球墓墓碑10多方。琉球墓多为单人葬,靠背椅形式,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5部分组成,形制简朴。碑牌书汉文,内容包括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是反映中琉历史交往的珍贵实物资料。在福州市区第二开关厂旁有琉球馆,原名柔远驿。明成化十年(1474年)前后建,接待对象基本是琉球来榕人员。当时有前后厅和大小卧房等6……[详细]
涌泉寺回龙阁
  涌泉寺回龙阁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东南侧,原为“澄心亭”,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光绪年间改建为“回龙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由林天民设计,改建为三层砖混结构的仿古式建筑。现为涌泉寺素菜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年(1762年)仲春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季夏,兴隆遍照禅师募请郡人卢氏兄弟在放生池前建澄心亭,前后二座,并在其旁建成客寮三间,三方建有围墙以补巽方之缺;还在驻锡桥上建驻锡亭,与山门一道,用以截气。清末光绪年间涌泉寺住持妙莲禅师将澄心亭改建为迴龙阁,祀关羽,并建“万福来朝”牌坊,以强化青龙山对寺院的环抱。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回龙阁失火,连同一边的亭、寮全部被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涌泉寺住持虚云和尚向陈培锟等募数万元巨款,请福州工程师林天民绘图设计而重建,故极为富丽堂皇。阁旁有陈氏自建别墅岁寒寮,规模……[详细]
天水赵氏宗祠
  天水赵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天水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民国十九年(1930)重建,建筑占地面积894平方米,南偏西15度,为二进木结构建筑。牌坊式门楼,顶上有双龙抢珠及人物浮雕,门面已改为现代玻化砖,宗祠前为池塘,池塘南侧有夹杆石。门内有插屏门。第一进为戏台,上有五层椭圆形藻井,两边分别为鸳鸯池、化龙池,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石柱,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祠存有清同治年间直匾“钦命诰封琉球正使”和“钦命翰林院检讨”等匾额,现存为仿制,还有郑孝胥手书的楹联一对。两边有游廊通往二进,游廊前有美人靠,拾阶而上,过葫芦形栅门为二进大厅。二进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前有青石盘龙丹墀,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神主龛设宋太祖及父母兄弟塑像,两侧有宋代十八位皇帝画像。该宗祠为布局完整的祠庙建筑实例,反映了中琉关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01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详细]
汶石大王庙
  汶石大王庙在福州北峰日溪乡汶石村边。现庙宇为清代建筑,始建未详。庙坐北向南,土木结构,面宽16.6米,进深24米。庙宇由大殿、天并、戏台、左右厢楼等组成。大殿面阔四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内设佛龛。大殿前面置天井。戏台建在门楼至天井之间,长7.1米,宽6.2卫米,高近2米;四边装饰精巧,刻有人物花卉浮雕;藻并美观华丽。戏台两侧的厢楼古朴简陋。厢楼的木板土留下的墨笔记载了部分戏班来此演出的时间和剧本。如:“光绪六年三月廿六日兴乐班一天。”“光绪二十六年古邑坝头班到此,开台大古。首本《赠宝塔》,次本《赠三宝》,叁本《三官堂》,四本《失玉环》,五本《仁》……。”“仙阳里吕兴剧社环号大中,日演《陈唐关》、《郑元和》、夜《高平关》、《济公传》,十五日《大天官》、《取象胆》、《女蜗镜》、夜《蝴蝶杯》……。”“新古赛州、阅侯、罗源、古田、宁德、惠安等地,演出剧目有几十本,为研……[详细]
155、戚公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公祠
  戚公祠位于于山白塔寺东,在补山精舍之侧,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浙江参将戚继光(1528~1587年),明代杰出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接风,勒碑纪其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祠正厅塑戚公座像,厅两侧壁上悬挂“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四幅历史画卷,歌颂了戚公抗倭功绩。戚公祠厅建于民国七年(西元1918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祠厅正中有戚继光塑像,两边陈列着戚继光的钢盔铠甲、军事著作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