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761、九座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座寺
  九座寺位于同安镇西安村,始建于唐代,宋绍兴五年(1135)和清嘉庆四年(1799)重建。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1879平方米。由山门、前殿、大殿组成。寺内遗存丰富,有宋元祐、绍兴年间石构多件。大殿墙上还有“雁湖居士”四幅壁画。原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苏维埃主席杨道民,紫山兵败后,曾在九座寺得到村民与僧众的掩护与救治,是我县一处重要的红色文物。……[详细]
762、宁远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远庄
  宁远庄清乾隆年间张谦费时五年修建的寨堡式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110平方米。围墙墙基用花岗岩砌筑,上部的夯土墙上分布有-眼和内宽外窄的观察窗,内墙设有隐通廊。大门为石框门,门楣阴刻楷书“宁远庄”。明间为扛梁式梁架。屋面挡水墙饰有精美的灰塑和彩绘,寨内墙壁上有几十份各级捷报,见证了月洲张氏子弟文风鼎盛。中间大门门楣有生动活泼的凤凰、花卉等灰塑图案。墙堵上写有“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欲不可纵”、“傲不可长”等墨书。内门楣写有“安宅在仁”四个大字,左右对联分别为“欲高门户须为善”、“要好子孙在读书”,都极富哲理且耐人寻味。2014年7月10日,宁远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张进棋后屋沟,西至本厝外墙小路,南至外墙小路,北至外墙小路。。……[详细]
763、谢家宅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家宅
  谢家宅(一排巷4号·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清末建。原为官宦住宅,后转华侨谢氏所有。单进,单层,周以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式顶,双重大门朝东。临街两侧为马头墙。六扇大门是门头房,门头房的南侧有假山、鱼池。入石框大门为庭院。正座坐北向南,房前院庭,种有茶花、茉莉等,后有天井。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木构架(用30根大木柱),双坡顶,马鞍式山墙,驼峰、雀·斗拱及壁扇皆精雕细琢,工艺考究。厅前后廊地面铺大石板,青石柱础四周浮雕八骏马、十二生肖等。门(插屏门、石框大门扇)、窗、壁扇、灯杠等全部用楠木制成。后厅的粉墙正中,有一悬塑的“福”字,字径1米,字圈四角种有三只蝙蝠,相映成趣。墙檐下有泥灰彩塑“八仙过海”、“双狮戏球”等花边纹饰。西侧有门可通花厅,花厅小巧玲珑,也是家族书斋,为课读子弟的地方。房屋保持清代民居格局和风貌,至今完好,但周围建高楼,环境受破坏。……[详细]
姬岩摩崖石刻
  姬岩摩崖石刻位于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年代为宋—清。简介:保存有宋朝礼部侍郎陈旸,明朝翰林院编修黄文焕,明代闽中三才子曹学佺、谢肇淛、徐渤,清代诗人黄任,清光绪年间状元王仁堪等历代名人题刻。如曹学佺“来天台”石刻、谢肇淛“古鸡岩”石碑,黄任“鬟翠楼”石刻等。2013年,姬岩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三亭路口,西至后山小路,南至仙公楼岩下龙头泉,北至通往白岩横路。……[详细]
765、榕荫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榕荫桥
  榕荫桥位于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原名仙坂桥,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重修增设桥栏。为石构平梁桥,全长27米,宽3.5米,两桥墩三孔道,墩呈船形,不等跨,净跨4-5米。桥台与墩由条石砌就,上层各有出挑,中间一孔用四块大石板条平铺,每块长0.8米,宽0.7米,厚0.4米,东西两孔石梁上各铺54块小石板,并向两岸斜架石梁,整座桥呈弓形,可供船只往来,两侧设望柱、护栏。桥中石栏板上镌刻陈璧手书的“榕荫桥”楷书,落款为“光绪廿四年,陈璧题”。……[详细]
河上救生堂
  河上救生堂是福州九案泰山十三堂之一,主神为闾山监雷法主董法师。董奉、三国时代福州侯官人,名医,治愈病人只要求对方在宅子周围种下杏树,年久成林。被后世道教奉为神明。庙为三开间悬山顶,从左向右依次为临水宫、救生堂和感应境(改建为两层的小楼),救生堂梁架做出卷棚拜亭,悬挂匾额“威灵显应”,右书“杏林春暖”。大殿有珍贵壁画,为横街著名画师李道环所绘制:左侧粉壁上画的是徐中军、罗、雷、童法将、金仙童。右侧的是逢都督、田、耳、吴法将、善仙童。香炉、元宝和神轿均为旧物。该庙原位于茶亭街西侧、洗马河南侧的河上村,2007年底因仁德路建设被拆除,新庙在白马南路,壁画被精心揭下妥善保存移到新址。2019年7月25日被公布为台江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光禄坊黄任故居
  光禄坊黄任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早题巷西侧的早题巷4号(早题巷旧1号),原为明代诗、书、画名家许瓯香“墨斋”旧址;黄任为许瓯香外甥,少时读书其中,清雍正九年(1731年)从政归后,仍住此处,予以重修。原占地面积815平方米(现仅存200多平方米)。正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柱。西侧披榭朝南,矮屋三椽,庭前环植兰蕙,花竹秀野,图史纵横,饮馔裙履间,具有雅人深致,因以“香草”额其斋,并以“香草”名其集;又因黄任酷好砚,尝购得古砚十枚,深藏其中之“冻井山房”,故又称“十砚斋”、“十砚轩”。嘉庆、道光间归进士林轩开所有。同治元年(1862年)何履亨之父购得,何履卯、履亨兄弟居此二十余年,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具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龟山营寨遗址
  龟山营寨遗址位于平潭县北厝镇三十六脚湖大龟山上,占地范围约6800平方米,为块石、乱毛石垒砌寨垣,计有里、中、外三层。每层等高差约1.50米。里层半环状,背山临海,直径20余米,残长40余米,残高1.50米。由里层外扩8米多为中层,呈半环状,残长60余米,残高1.0-1.5米。由中层寨垣外扩12米多为外层,依山势环绕,残长100余米,残高1~1.5米。明末水军都督周鹤芝据守海坛抗清时所筑。城成不久,海坛岛被清兵攻陷,周鹤芝下落不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满清颁布了“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所有村落庐舍俱毁,桃花寨可能即毁于此时。1985年文物普查发现,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竹屿木牌坊
  竹屿木牌坊,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竹屿村东路口。牌坊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民国12年(1923年)修葺。牌坊为木构,四柱三门,高约9米,宽8.5米。下用8根木柱支撑,木柱胸围均为1.2米,每根木柱均用一对夹杆石固定,檐下施斗拱,斗拱重叠出跳,中楼为单檐庑殿顶,次楼为单檐悬山顶。坊表楷书“礼经奥义”、“父子贤良”、“兄弟孝友”。明间正楼匾为“父子贤良”、“兄弟孝友”。“父子贤良”落款为同治戊辰年良月谷日立光绪十年竹林邓氏修民国四年二十七世裔孙家骅重修“礼经奥义”早年已遗失。次楼匾一侧早年遗失,现存一侧内容为邓氏家族历史,一面介绍邓光(1369-1439)字景晦:“十世祖光公佑公次子六房之始祖也孝友天--亲以色养亲疾日夜侍不解带虽中裙厕牏皆躬浣涤居丧支床立骨毁不灭性痛一兄三弟之不永年存孤恤寡不遗余力凡族之婚假葬䔆靡不倚办于公而且施及于乡矣好义……[详细]
九峰摩崖石刻
  九峰摩崖石刻位于晋安区九峰山九峰寺后,共有四段石刻,均为楷书,其中有两段清代儒商魏杰的题刻。魏杰诗刻为南向,楷书,纵9行,字径10厘米。文:山号弥尼存,九峰环侍似儿孙。朝朝相见历相识,喜地欢天只不言。一十年前到此间,樵火毁名山。而今八十颓然老,笑看佛又还。拙夫魏杰,光绪元年岁次乙亥秋游九峰魏杰榜书亦南向。楷书,纵3行,正文字径48厘米,旁款字径9厘米。文:峻极于天拙夫魏杰在九峰寺山门遗址边尚存2段摩崖石刻,即龟蛇岭榜书和寒舍岩榜书。龟蛇岭榜书东向。摩崖高75厘米,宽50厘米。楷书,字高19厘米,宽15厘米。文:龟蛇岭寒舍岩榜书与龟蛇岭榜书同一岩侧,东向。摩崖高55厘米,宽40厘米。楷书,字径20厘米。文:寒舍岩岩上有纹刻,是否为岩画待考。乡人传说朱元璋到九峰寺时,在此岩石上睡觉,醒后持剑刻石,故留下一段高210厘米、宽220厘米的纹刻。……[详细]
盘古文昌阁
  盘古文昌阁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1998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36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平面由门厅、天井(两侧厢房)及0-组成。阁六角三层,攒尖顶。底屋子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减柱造。供奉文昌大帝、大王公、大王母、土地公等。为当地群众一处极为重要的民间信仰场所。……[详细]
牛山磴道遗址
  牛山磴道遗址[鼓山镇牛坑村东·宋代·区文物保护单位]在牛山村与牛山顶飞炉庙之间一块长宽各90多米的巨岩上凿成。磴道79级,长94米,宽1.1米左右。每级高0.06-0.15米,进深0.35-3米。山顶石阶边有摩崖石刻记载:政和五年(1115)邑人萧邻为“使船工父母乞保平安,各延景福”而开此路。……[详细]
玉屏山庄
  玉屏山庄位于仓山区盖山乡阳岐下村,为清代邳州知州、诗人叶大庄的故居。环玉屏山而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原有20多座房屋,有鱼池假山,具有园林风貌。叶大庄死后,家道败落,山庄被分割,一些房子己毁坏,部分房屋己改建。现保存最完整的是山南的游氏家(木材商人,为冯宅游氏大厝主人游乐雍后裔)。该屋为砖木结构,由门廊、披榭、夭井、大厅、厢房、后庭等组成,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正座(大厅及两侧厢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减木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厢房为二层0-,厅前廊檐、柱均为楠木。门墙用青砖清水砌,上设女儿墙,形似城垛。后庭花园,园中假山峥嵘,怪石嶙峋,花木相映。整座房屋布局匀称,精巧典雅。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74、赵新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新墓
  赵新墓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劳光村下店自然村的九龙山,墓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墓丘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夯筑,双重护墙,三级墓坪,面宽12米,进深28米。弧顶封土堆前立青石墓碑,高0.85米,宽1.27米,上刻楷体:“江夏,清诰授荣禄大夫二品顶戴、陕西督粮道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翰林院检讨又铭赵公、偕配梁夫人、叶夫人、男侯选郎中少铭,媳福恭人寿域。光绪已卯年菊月谷旦造。”墓碑两侧各立三块石屏。右屏楷书“□□□□,□□□精。□□□□,□□先生。□□□□,百有余年,□□□始,人无间然。方公之隐,河汾礼乐。及其既仕,揄扬殿阁”。左屏楷书“燕许文祠,常扬述作。夷□之才,周孔之学。在宋欧阳,政事文章。异代同轨,后生有光。山高水深,松楸苍苍。亿万期年,子孙其昌”。墓柱对联:“千秋宅兆奠,万古刊维资”。狮子柱头为三合土质。后墙正中产一长方形碑石,上刻楷体“文峰拱照”。墓左右挡土坡镌有文臣武将及……[详细]
陈若霖墓
  陈若霖墓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北园山头岭东麓,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刑部尚书的陈若霖墓地。原有墓亭、牌坊、翁仲、石兽等,在文革中均被毁。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将墓室封闭。墓坐西向东,偏南20度,如意形。墓为三合土夯筑,三层墓埕。面宽约14米,深33米。封土内五室并列,陈若霖居中,两侧为妻、妾、子、媳。封土前墓碑高1.25米、宽1.33米,青石质,楷书:“清大司寇望坡陈公墓。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冬十一月二十日立。”碑座有动物花卉图案。供桌与墓碑之间有狮子戏珠浮雕。祭桌前沿雕琢八只蝙蝠和一“团寿”,桌裙正面有青龙浮雕,形态逼真。墓柱联对:“湛露锡殊恩永绥福壤,白云昭伟烈无愧丰碑。”两旁镜屏楷书:“山川淑气钏灵锛,松柏高枝引荫开。”墓碑两旁围屏有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题赞:“□□□□,□□□□。□□□汤,陈臬开藩。抚巡岭南,高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