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府前街天后宫
  府前街天后宫府前街天后宫位于罗源县凤山镇东门居委会府前街,宫原建在罗源南陈桥头阜俗宫东北。乾隆五年(1740),邑苏商将其移建于此,乾隆三十五年(1770)复建“梳妆楼”,乾隆五十八年(1793)再次重修。天后宫总面阔23米,进深72.5米,占地面积1667.5平方米,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依次由宫门、戏台、两庑、大堂、后殿及其上的梳妆楼组成。宫土木结构,硬山顶,主座面宽四柱三间16.5米,进深五柱四间14.1米。大堂斗拱结构是明代形制。神为兴化莆田都巡检愿季女。生五代末,少灵异,知休就咎(吉凶),室处三十年,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年二十九日升化(系指逝世)。累著灵验,航海者每遇风涛有祷必应。宣和四年(1122)立庙。,赐额曰“顺济宫”。绍兴二十五年(1155)封“崇福夫人”,绍熙元年(1190)封灵慧妃,元至元十八年(1281)封“护国明著显佑天妃”,清朝顺治四年(1647)封“天……[详细]
登文道码头
  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市潭头镇文石村北侧海边,为郑和到长乐修建天妃庙时登陆的地方。码头由条石铺成,长约99.73米,最宽处有3.44米。登文道码头也是古代长乐客商出远洋的始发地,也是本地读书人进京赶考的出发港。读书人若中举返乡,便捐一块石头,并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登文道码头”名字的由来。……[详细]
宦贵巷黄家宅院
  宦贵巷黄家宅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宦贵巷,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为著名中医黄庭翼的住宅。大门坐东向西,门后小庭院。院东有三间小屋。主建筑前后二进,坐南向北,四面围墙,双坡顶。一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两廊旁有披榭,中为整齐石条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所有驼峰、斗、拱、托等,都经精雕细刻。大厅中间是六扇推光漆、红地、贴金插屏门,窗槛漏花采用缕空精雕博古图案。八扇门扇,皆用红柴精制,门上花槛用黄杨木树根,相形雕刻。二进前有天井,后有披榭。中间为深五柱三间排厅堂。首进、二进左侧有小门通往东边小花厅,花厅由花园、客厅、假山鱼池等构成。进入花厅,北面有直径2米的园月门,门外两侧有一座六角半亭、一座四角半亭。园边三面长廊,上有雨盖,旁有美人靠。园中种黄皮果、龟背竹、仙人掌、腊梅、桂花。园南为三开间客厅,中为厅,旁为房。房前面上方各有三扇支摘窗,中为装玻璃的大横窗,窗框下为楠木壁板。厢房两壁有……[详细]
福州湖南会馆
  湖南会馆原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保定巷福州十八中学校内,现迁建于杨桥中学内。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四面砖砌封火墙,墙堵均为大石板,高2米左右。正门石门框高大,宽1米余,高2米多。入门为天井,其上原为复龟亭,斗拱繁复,惜己拆除。正座一进殿堂,面阔3间,进深7柱,前廊后堂,中用减柱法,木柱大可双手合抱,青石花纹柱础,斗拱华美;横梁长约8米,木雕精湛。左宗棠题福州湖南会馆:瓯浙越梅循,海国仍持使者节;秦陇指疏勒,榕垣还作故乡看。此联系左氏1884年写于督办福建军务任内。上联涉及东南防务,下联涉及西北战事,抒发了不论在何地都不忘故乡之情。……[详细]
叶祖珪墓
  叶祖珪墓[洪山镇梅亭村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区文物保护单位]叶祖珪(1855-1905),清末海军大臣,曾参加中日甲午海战。墓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面阔16.5米,深30.8米。前方后弧,平面呈如意形,三合土夯筑,五级墓坪。封土前立墓碑,高1.27米,宽0.62米,上刻楷书“清广东水师提督桐侯叶公乔梓”,字径0.09米。墓碑两侧立6幅古围屏,上刻兰、竹、莲、梅等图案。围屏两侧墓柱上刻“癸囗至不待囗囗宜征此穴,丁壮居祭立志馨合使享千秋”。镜屏楷书“癸山占有兆,丁水壮奇观”。两侧护坡饰如意图案和两个直径均为0.39米的圆形“寿”字,并刻楷书对联“丑纽早生人拔萃,未来豫卜地锺灵”。墓前立《钦赐祭文》碑,高3.28米,宽0.62米,碑首浮雕双龙戏珠,篆额“钦赐祭文”。第一级墓坪上保存有石羊、石虎和1对石柱。柱上刻联“吉穴卜牛眠气壮山河贞石镌功垂赫煜,殊恩颁凤诏光生泉壤天厨赐……[详细]
厚峰林烃墓
  厚峰林烃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厚峰村后坑山,系明代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林烃之墓。林烃(1540-1616),闽县人林瀚孙。墓北偏东75度,墓埕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结构,面宽大15米,进深20米,内有四圹。墓前500米外有石翁仲,石兽、神道碑。墓丘已经消失,现残存一对石马、一对石翁仲、圣旨碑。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纪念意义。……[详细]
后洲建宁会馆
  上杭路建宁会馆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28号(原上杭路63号),又称“建郡会馆”,由建瓯县商帮集资建于清嘉庆年间。会馆依山而建,占地约280平方米,由戏台、酒楼、神殿、花园等组成。会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临上杭街,后靠大庙山,依山而建,由戏台、酒楼、神殿等组成,红砖清水砌墙门面。神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后有花园。园中有文昌阁一座(原作书斋),两层,八角形,直径5米,歇山顶,飞檐翘角,垂柱、雀替、斗拱、框楣花格等构件粗大豪放。“文革-”中,花园被拆改为民宅,文昌阁尚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13日,福州各界民众在上杭街建宁会馆--,反对法国商人魏池私自拐骗福州苦力1825人(窝藏于各洋行烟馆内)企图于十六日乘船劫往巴拿马运河当苦工。在各界协同下,全部被拐人员终于获救。2016年2月15日,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采峰别墅,西……[详细]
608、江南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桥
  江南桥位于仓山区中洲岛与南台岛仓前路之间的闽江南港,又称“仓前桥”、“中洲桥”,宋代为浮桥,元初建木桥,屡建屡毁。清乾隆年间,福清人何际逑兄弟捐资及集资建石桥。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长约108米,八墩九孔,等跨。船形墩。1930年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1971年再次改建,加宽2米,增高4米,于中洲上建旱桥,将江南桥与万寿桥连为一体,改称“解放大桥”。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桥面倒塌,再次重建,现仅余桥墩残件于江中。始建于宋代。宋元祐八年(西元1093年),福州太守王祖道依托楞严洲(今中亭街)造浮桥,用120艘木船以粗大绳缆固定于江中的18根石柱上,船上铺以木板,两边各有栏杆。三、建筑演变:元初建木桥,屡建屡毁。清乾隆年间,福清人何际逑兄弟捐资及集资建石桥。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长约108米,八墩九孔,等跨。船形墩。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福建省建设厅通行汽车……[详细]
609、午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桥
  午桥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河浦上,始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石构平梁,桥长34米,面宽3.52米,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南北已淤塞二孔,现存两墩三孔。桥面现由四段五块石板铺成,中间桥墩部分倾斜。桥墩船形,上部叠涩出挑五层,石梁铺架其上。望柱上有铭文“黄卅八娘”等题刻,其他大部分均漫漫不清。北侧桥栏板由6块栏板穿插而成,上有“古迹午桥”题刻。南侧桥栏板由9块栏板穿插而成,上有“桂馥兰香”题刻。引桥原为台阶,现被改为斜坡。1983年8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濂江书院
  濂江书院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泰山宫东,又称文昌宫。始建年间不详,相传朱熹曾在此讲学,并题有“文明气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现为清代建筑。书院坐南向北,木结构,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脊,上饰灰塑卷草,下施角鱼。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上层楼前及两侧设楼廊,右侧辟为朱子祠,楼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栏杆、栏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墙垣护卫,现为小学诗堂。前院前短围屏题刻,前为“文光射斗”,后为“濂水龙腾”。2001年6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湖“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碑
  西湖“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碑位于西湖内西南角、大梦山景区内,立于清道光元年十二月(1821)。碑花岗岩石质,高270厘米,宽117厘米,厚24厘米,碑额篆书为“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下刻清乾隆年间潘思榘撰《重浚福州西湖碑记》、福康安撰《重浚福州会城湖河告成碑记》,及道光年间重立碑时增加的吴荣光跋语。全碑34行,每行80字,正书。碑原立于福州西湖旁湖滨小学内,2009年动物园迁出后,移入西湖大梦山景区,并立一木构碑亭于上方,用玻璃罩保护。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潘思榘(谥号敏惠)从安徽巡抚调任福建巡抚,当时福州“天久不雨,西湖之浅可涉也”。西湖水利关系周边几万亩的农田,他与布政使商议,命福州知府负责疏浚西湖事宜,十一月动工,年底竣工。潘思榘将西湖疏浚历史和这次重浚西湖的情况写成《重浚福州西湖碑记》,立于荷亭东壁。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冬,满洲镶黄旗人福康安(谥……[详细]
魏杰故居
  魏杰故居原位于福州鼓楼区东门塔头街,坐北朝南,三面围墙,共四进,第四进早己倒坍,只留一片空地。“鹤山草庐”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主座建筑祠厅辟左、中、右三门,大门六扇。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斗拱、挂洛、檐、楣雕画精美,是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厅,帝建静修书屋、寿泉厅、泉石居(花亭)等,分别作为祭祀、课读、书画及住宿之所;泉石居是魏杰长住的宅院园林。魏杰故居现移建于金鸡山顶,只剩两进。前围墙中为石框门,上有多跳偷心式雨蓬,下悬“魏杰故居”匾,下为三步石台阶。门内为天井回廊,插屏门额曰“诗农债”,对联“布衣名士烟霞傲批好,农家诗人山水知音”。首进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前厅正中陈列魏杰半身像,对联云“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左右为四间厢房。第二进结构与第一进基本相同,但进深略浅;……[详细]
清凉寺碑刻
  清凉寺碑刻位于仓山区临江街道太平洋社区观海路文藻巷31号清凉寺内,为原“下北馆浙船禅院”的碑刻。清凉寺原名“下北馆浙船禅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浙船木商公会在泛船浦所建,祀佛与海神天后(即妈祖)。教派系属鼓山曹洞宗,清嘉庆年间重建。1949年改为清凉寺,原为砖木结构,1994年被改建为双层混凝土结构。建筑底层为佛殿。寺左侧边门外有一古井,井旁立有石碑上刻:“龙泉,清嘉庆七年孟冬吉日立”,目前井已被改造为水泥,仅余石碑为原物。大殿左侧壁上嵌有5通下北馆石碑.是研究明清时期闽浙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1996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樟岚上董桥
  樟岚上董桥上董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樟岚村上董自然村,始建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石构单孔平梁桥,北偏西30度。西北-东南走向。长13.6米,面宽2.05米。桥面用三块石板直铺而成。桥石砌桥墩高3.45米。桥面石梁上有“治平三年中元口口丙午随十一口口题”纪年铭文。该桥为了解当地建桥文化、建筑法式提供实物参考。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狮山林桥
  狮山林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跨濂浦河上。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101)。桥为石构单孔平梁桥,东北-西南走向,宽3.46米,全长28.4米(含引桥),左右两端迭石为桥台,上架石梁,两侧有石桥栏,栏板上刻“林桥”二字,栏柱顶刻石狮。明崇祯、清乾隆、清道光时都曾重修,1954年修桥栏,1966年重建并加宽桥面,部分于文革-中损坏,现残存宋代桥栏三块。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桥梁形制、交通历史提供实物参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