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书圣故里景区
  书圣故里位于绍兴蕺山以南大片古民居之中。东起中兴路,南抵胜利路,西至解放路,北达环城北路,总规划面积约0.8平方公里。是目前绍兴市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历史资源。蔡元培故居、戒珠讲寺、蕺山书院、题扇桥、探花台门、太平天国壁画等镶嵌在街弄间;古式台门、里弄小巷、石桥流水、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2001年至2006年,市政府按照“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和“修旧如新、风貌协调”的原则,投资1.5亿元,对书圣故里居民道路和河道设施作了修缮保护,修缮后的建筑布局为前街后河,设沿廊、埠头、岸上萧墙粉壁,圆洞曲径,花丛柳影,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反映了人民生活对水的依赖。沿街民居恢复了民清风格,石板路、马头墙、过廊、木门木窗,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乌黑柱廊、棕色油漆为基调的绍兴传统民居重现,和谐淡雅,体现了绍兴古城的建筑特色。探寻古城绍兴的文脉,最重要的还是台……[详细]
322、仙都观
仙都观
  仙都观,曾名赵侯祠,又叫赵侯庙、乌伤侯庙。祭祀赵炳,是缙云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祠庙建筑。赵炳字公阿,东阳人,系东汉时善医方士。云游仙都,适遭兵乱,瘟疫横行,遂施方术为人治病,救人无数,百姓感其恩德,建祠祭祀。当时缙云仙都一带属于乌伤县管辖,故朝廷敕封其为大将军和乌伤侯。《道士下山》《飞刀又见飞刀》《射雕英雄传》等影视剧曾在此拍摄。天鹅孵卵。青龙岙口多巨石叠垒,上部巨石酷似天鹅,下部石头小如鸟蛋,酷似天鹅正在孵化后代,组合成形象逼真的天鹅孵卵奇观。其形成系多节理、裂隙的流纹岩山体,在风化剥蚀、流水侵蚀特别是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岩块错落堆积,架空叠垒,岩块表面又经千万年球状风化所致。青芝洞。天鹅孵卵下弧形巨石交错相依,似朵朵青芝垒叠成洞,故名青芝洞。曲径迂回入洞,中空处三个洞室,左转右弯洞洞连环,更有两涧绕石而流,泉声悠扬。循洞嬉戏,只闻其声,不见人影,宛入迷宫。洞内清幽恬静,冬暖夏凉。出得洞口……[详细]
大有桥街章宅
  大有桥街章宅位于桐乡市濮院镇鸣凤社区大有桥街40~46号,为清代末年濮院镇人章辅臣所建,距今一百余年。章辅臣为清末濮院镇本地商人,以经营南货生意及米行发家后,遂起建大宅。整座民宅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坐西朝东,前临大有桥街,背临濮院西市河,三进三开间天井院式建筑,分前后两院落。前院有房屋建筑二进,第一进为披屋,依傍临街院墙起建,第二进为平厅,宽敞轩朗。后院正中为楼厅,两侧有厢楼,天井、院墙、厢楼保存完好。房屋整体布局保持历史原状,梁架结构完整,建筑木构件雕工精细。现老宅前院建筑依次为照墙、披屋、前天井、平厅和后天井,临街照墙气势恢弘,中间有石库门,右边角处设小边门,两门均石质门柱、横梁和门槛。进入正门经过披屋过道后是大块条石铺设的石板天井。天井后面是正屋,三开间的平厅,五架梁,前后双步,梁架结构保存完好,硬山顶,屋顶两侧有风火墙。平厅中轴线上和平厅左右两边原来各有通道穿过平厅后面的狭长天……[详细]
桐庐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浙江桐庐县城内,面临清清幽远的富春江,背倚林木葱郁的舞象山,寺院青山环抱,清幽庄严,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中规模最大的佛教胜地,素有“浙西普陀” 之称,历来与拉萨布达拉宫、昆明的圆通禅寺、南海的普陀山齐名,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四大观音道场”。历朝以来,由于兵火灾害,圆通寺屡毁屡建。圆通寺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距今已有1370多年,初名“紫竹林”,供奉观世音像。唐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扩建为寺,名圣德寺,又名潮音寺。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朝廷赐名“圆通禅寺”,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寺僧安隐法师重建。抗日战争时期,寺院遭日机轰炸被毁,后陆续拆除。千古名刹,千年沧桑,七经劫火,却屡毁屡建,实乃观音慈悲,深入人心之显现。桐庐县人民政府为了弘扬佛教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根据城市规划,经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详细]
茅湾里窑址
  茅湾里窑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18公里的进化镇大汤坞村裘家山茅湾里。茅湾里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包括裘家山、狮子山、蜈蚣腿等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56年调查发现,采集有大量的印纹硬陶器及施青黄色釉的原始青瓷片、红烧土块、釉渣等。文化层堆积丰富,分布范围较广,保存完好。其附近还有大坟山、梅园、安山、后山等多处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发现。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靠近席家村方向的主要为印纹硬陶。硬陶以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为原料,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呈赭褐色、深黄色、深灰色。纹饰为拍印而成,主要有米字纹、网格纹、方格纹、云雷纹等。用泥条盘筑法,高温焙烧,质地坚硬,叩之有铿锵声。大汤坞方向的窑址以青黄色薄釉原始青瓷居多。胎以瓷土为原料,色灰白,质地较坚硬密实。制作采用轮制,器型规整,器底壁厚,器身较薄且均匀。外表素面,里部有螺旋纹。除器底外,表里均施青黄色薄釉。用高温焙烧,有的大约与硬陶……[详细]
解放珊溪战斗遗址
  1949年1月31日凌晨,国民党珊溪镇镇长夏志卿和恶霸魏明岐准备乘船逃往温州。坦岐村党总支书记朱志玉立即组织民兵将船截获,活捉了夏志卿等人,并了解到珊溪便衣队准备逃往大峃敌情。当日下午,坦岐党总支立即通知飞云江两岸各地党组织,随即成立解放珊溪总指挥部,发动一万多民兵,包围了国民党盘据珊溪的鲤鱼山炮台。2月2日拂晓,民兵抬来土炮“大九节”,装上硝药犁铁,对准炮台连放三炮,未能奏效。解放珊溪总指挥部立即派人到泰顺峰文向青景丽县队和平阳独立大队求援。中午,民兵攻打珊溪镇的消息传到大峃,国民党文成县自卫总队二中队和便衣队300多人前来珊溪增援,被民兵伏击退回大峃。晚上,平阳独立大队40多人赶到珊溪,在作了详细周密的作战部署后,对鲤鱼山国民党炮台实施0爆破,仍效果不大,进攻炮台暂时受阻。同时于当日黄昏,县委接到求援信后,派邓福坦、朱大孝率领70多名县队战士从峰文出发,通过急行军,于零时30分到达珊溪……[详细]
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多宝讲寺位于高枧村岩峰竖尖山麓,旧名龙翔院,为东晋高僧昙猷法师所建,距今有1600年的历史,清同治七年重建。为江南最大的一个藏传密宗禅林,寺中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及其上首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其中,清定大师转赠的高约3米、高4.5吨的缅甸玉为镇寺之宝。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殿宇被改为高枧中学校舍。1985年,成都昭觉寺方丈清定法师出资修缮了多宝讲寺大师殿。清定法师佛学造诣高深,为全国十大上师之一。原籍三门高枧,俗名郑全山,1903年出生,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步兵科。从一名下级军官一直擢升为重庆大本营中央训练团少将处长。抗战期间,因不满-的消极抵抗政策,在重庆狮子山慈云寺出家,后又转到成都昭觉寺,为密宗13代祖师能海法师的得意弟子。1992年,清定法师捐资30万元,新建了高枧中学,多宝讲寺得以恢复。同时,又捐赠了三尊玉佛及一尊释迦牟尼佛,从缅甸进口。其中最大的一尊玉佛……[详细]
“岩头事件”旧址
  1931年下半年,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雷高升率领红一团在永(嘉)、仙(居)、青(田)边境坚持斗争,国民党政府视之为心腹之患。次年春,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处成立了“温州剿匪指挥部”,由一二三旅旅长李杰三兼任指挥官,纠集了国民党浙保四、五团和当地民团共约2000人进行“清剿”,并悬赏1000块大洋缉拿雷高升。在国民党疯狂“围剿”下,雷高升等的活动范围日渐缩小,最后被迫退入人烟稀少且极度贫穷的小横坑一带山林中,靠食野菜野果度日。国民党多次放火烧山,情况万分危急,雷高升英勇顽强,仍不放弃对敌斗争。国民党军队在多次军事“进剿”仍未达到目的后,便采取“剿抚兼施”的办法,将“拔队进剿”改为“利诱计取、佯予收编、相机解决”的办法。经过精心策划,以提供新装备和优惠给养为诱饵,诱骗红军下山。雷高升在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打算利用假受“招安”的办法,争取时间,取得武器补给,以便伺机再起,遂于1932年5月23日,带领……[详细]
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管江岸,始建于明代。它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清康熙七年(1668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应万泰等邀请,先在万泰的广济街宅,后迁至延庆寺,康熙九年(1670年),迁至白云庄授徒讲学,开“证人书院”。清乾隆年间,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为了区别于黄宗羲在绍兴的“证人书院”,特冠以“甬上”两字,称“甬上证人书院”。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州先生,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清朝末年,书院废圮。1934年甬人杨菊庭(贻诚)等访得书院和故居旧址……[详细]
卢宅建筑群
  东阳卢宅全称叫卢宅明清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位于浙江东阳县城东门外,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顺六年(1462年),其后又不断修建而成一区规模庞大的住宅群体。全宅占地约5公顷,由十余组按南北轴线布置的宅院所组成。主轴线沿照壁穿过三座石牌坊转折至肃雍堂、乐寿堂而止于世雍堂。住宅周围有河流环绕,通过跨河的九座桥梁而沟通宅内外联系。宅前大道西通东阳城东门。从门前众多牌坊可知,这是一处世代为官的家庭聚居地。  肃雍堂是全宅的主厅,其布局和曲阜衍圣公府相似,前有门屋两重,堂前两侧设东、西厢。肃雍堂平面作工字形,以穿堂将前后二堂联结成一体。其中前厅原是歇山屋顶,后虽改为两厦悬山顶,但室内木构架仍保留歇山转角做法,斗拱式样也很华丽。按明制规定,品官住宅不准用歇山顶,因此肃雍堂前厅的屋顶改形是否系宅主为逃避逾制之罪而采取的补救措施?这种现象在明代住宅中甚为罕见。  卢宅房屋数千间,现……[详细]
仙岩洞摩崖石刻
  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年代为明至民国。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浦坝港镇仙岩村以北石笋山的仙岩洞内。仙岩洞晋时称“法云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额为“百花清洞”,据传说此洞系仙人所凿,故又称“仙岩洞”,有“台州海天胜境”之誉。洞口朝南,高25米,深50米,宽27米,四周绿树翠竹遮天蔽日,依山有石阶可达洞口平台。平台约200平方米,筑有石围栏,围栏望柱上雕有明清时期留下的狮子、白象、兔等各种瑞兽及仙桃等图案,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迎面是正门,额书“第一洞天”,两侧对联为“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洞壁留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文信国公大忠祠”时留下的“八仙”“三世尊”等石刻浮雕以及“仙境”“海天胜景”“海角仙涯”“卫乡保国”等摩崖石刻。这些浮雕及摩崖石刻形象逼真,气势宏伟,造型古拙,线条粗犷有力,神态静谧肃穆,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瑰宝。尤其洞左壁的八仙浮雕,近两……[详细]
马宗汉故居
  马宗汉故居位于慈溪市宗汉街道,是一幢颇具三北民居特色的清代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的高平屋,坐北朝南七开间,有前廊,整幢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其中明间宽4.6米,次间宽3.7米,梢间宽4米,尽间宽3.7米,进深10.5米,左右各有厢房两间,其中东厢房已毁。屋顶龙骨砖压脊,镂花砖作饰,屋檐瓦当,饰莲花如意,山墙檐壁,粉灰塑白,门窗木格雕花,透光通风。宅前有青石铺就的天井,面积约110平方米。故居一直是马宗汉生前的栖身之地,西次间为其新婚用房。兄弟俩分家后,长房宗汉得西首,明间留作公用。“文革”期间,明间被拆,同时,以烈士之名命名的“宗汉公社”,也一度更名为“东方红公社”,直至1981年才得以恢复。1987年,烈士牺牲80周年时,政府出资修复明间,辟为“马宗汉烈士纪念室”,并由书法大师沙孟海题写了匾额。纪念室大厅正中悬挂马宗汉烈士画像,上置横额“名垂千古”,左右诗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详细]
总台山烽火台
  总台山烽火台总台山烽火台位于北仑区东南部的郭巨,西接阿育王山脉,北负穿山,南濒东海,是浙东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明朝初年就在此设立了千户所,构筑郭巨城,建造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位于北仑区白峰镇北郊外的总台山山顶。总台山又名三塔山,海拔309.2米,是穿山半岛东端最高的山峰,同舟山群岛的朱家尖隔海对峙,山顶上能清楚地俯瞰北仑港口码头雄姿,梅山港、螺头水道和峙头洋水面的点点航帆。烽火台石屋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当时按郭巨城构筑,称为三塔山台,清明沿用。升总台,下辖高山、土泽、观山、梅山等五个烽火台。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建筑结构独特,台基用沙土夯成,其上建石屋。台基呈梯形,上边长7米,下边长8米,高3.7米。十分坚固。石屋硬似山顶,条石盖铺,石柱和石梁采用榫卯结合,四壁孔石垒筑,开南厅,设有望窗孔,目前保存基本完整。据民国《镇海县志》载,(总台山烽火台)设旗军以……[详细]
黄梨洲墓
  化安山不仅是一代文化巨匠黄梨洲隐居、著述之处,还是黄氏墓地所在。虎山北坡,有梨洲父亲黄尊素墓,旁有石兽。梨洲夫人葬于龙虎草堂之北。长子百药葬尊素公墓左。四子寿儿和孙女阿迎、阿好也葬在化安山,故梨洲有“剡中十亩埋荒地,树树松林作怨声”之句。康熙二十七年,梨洲79岁时,在化安山下的龙山东南麓自觅墓地,宫筑生圹,并作诗留存:“空谷登登相杵频,野狐蛇鼠不相亲。应知难免高人笑,苦恋生身与死身“。梨洲还作《梨洲未命》、《葬制或问》篇告诫儿孙,他死后就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殓,”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一概不用”。其用意是痛心明亡,“期于速朽,而不欲显言其故也”。他还嘱托儿孙,于墓前拜坛下水田“分作三池种荷花”,“相厚之至,以于坟上植梅五株”,再“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刻:‘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临终前,梨洲再次作诗示百家……[详细]
335、桃渚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渚城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明正统八年(1443年)建。桃渚城是明代专门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周长1366米,城高4.5米,现除垛口外,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特别是城内街巷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貌,城内民居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尤以郎家里、郎德丰、吴宅、柳宅、宗祠、关帝庙等最具代表性。桃渚城的平面基本上呈方形,城池前有护城河,西南二面为一片旷野。根据《台州府志》和《临海县志》的记载,“城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今实测,城周长1366米;其中东城墙431米,南城墙350米,西城墙285米,北城墙300米。城的平均高度一般在4.6米左右,平均宽度5米左右,城基宽10米。城上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