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迹介绍

齐山摩崖石刻
  齐山位于贵池区城南1.5公里处,素有“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的美誉,齐山高不过百米,方圆约5公里,山自西向东北绵延,直抵白沙湖滨,总体远观,形如伏虎昂首。齐山以岩溶地貌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睐,“齐山洞天”被推为知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齐山已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漫步其间,如行画中,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一面青山三面湖,清新秀丽的齐山由十余座峰峦迤俪排列,“参差列岫似围屏,斜压湖天十里青”。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陆游称赞“齐山景物绝佳”。远江近湖,萦青缭白,山水因借,既蕴江南的清新明丽、诗情画意,又富皖南的质朴自然。这里的人文景观也是丰富多彩的。自唐代会昌初年,池州刺史李方元发齐山摩崖石刻之先端,其后任——晚唐诗人杜牧在齐山西巅建造翠微亭以兹李白……[详细]
282、相隐寺
相隐寺
  相隐寺位于安徽省巢湖之滨的西黄山腹地,曾经是一座高僧辈出的古刹,原名“白衣庵”,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末年,遣臣吴相(祖籍合肥人)目睹世事沧桑,以及明朝没落衰亡景象,回到故乡愤世出家,隐居于白衣庵。后清延请其出山,帮助治理朝政,未得应允,并说:“吾出家之志坚,指南即不向北矣!”由此则将白衣庵更名为“指南庵”。 巢湖自古即是文人雅士、高僧大德云集之地。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即生长于此。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举国上下如沐春风,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刊号长、合肥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安老和尚身为安徽佛教界领导人,为安徽各地佛教的重兴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近八十高龄老和尚,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爱国爱教,终日操-务,真可谓菩萨精神之再现。他对安徽佛教的贡献,是众所公认的。然而,作为大和沿幼年出家的祖庭(即相隐寺),他却一直……[详细]
赛金花故居
  赛金花故居清黟县2003年在赛金花故园遗址上恢复、修缮的徽派园林归园,故又称归园景区。地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修缮过程中运用了徽州传统的造园手法,其叠山、理水、建筑、植物与苏州、扬州等江南园林相比,有着很多不同之处。。2004年5月正式对游人开放。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书斋、用过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双桥截春、静寄弄鱼、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等,从人物、历史、文化、旅游角度来看,是一笔宝贵财富。。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展示了从国内外收购的大量历史资料、赛金花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刘半农、鲁迅、夏衍等名人对赛金花的评价,充分展示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生。赛金花,原名郑彩云。1872年10月出生在黟县上轴村。10岁时随父亲迁居徽州,因家道衰败,年少的赛金花一就沦为清信人,也就是卖艺不卖身的艺伎,后嫁于清状元洪钧,成为状元夫人,并以公使夫人的身份,随夫出使俄、德、荷、奥四国。因外交事务,当……[详细]
舒家巷古民居群
  舒家巷古民居群舒家巷位于华阳镇绩溪县博物馆东侧,大体保存清代的原有街巷布局,其中12号、27号、28号三栋古民居保存较好,文物价值较高。胡芝琴宅坐落在华阳镇舒家巷27号,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20平方米,该建筑为上下对堂,二搂通转,中设天井,东西厢房。该宅用料硕大,做工别致,梁柱全部做成方形,室内的木构件略施雕刻,中进的上首有一块朱漆描金书有“耆英冠社”的匾额,是清朝乾隆二十三年,此宅主人九十大寿时,当时的县令赠送的。东侧为厨房和附属房。此宅做法较少,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舒少敏宅坐落在华阳镇舒家巷28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5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初。该宅为上下对堂,二楼通转,东西厢房,中设天井,三合土地坪,-封火墙。该宅用料硕大,梁柱全部做成方形,室内的木雕构件略施雕刻。中进的上首原有一块匾额,现已遗失,后进为厨房和附属房,与相邻的舒家巷27号做式相同,此种做式在徽派建筑中比较少见,……[详细]
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芜湖市繁昌县,年代为民国。938年12月,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由南陵沙滩角移驻本县中分村。司令部设于村南徐家淦宅,副司令员谭震林住在司令部对门徐崇道家。建国后,徐家淦、徐崇道两户房屋已改建,三支队练兵的操场尚存。1938年11月26日,日军占领了铜陵县城及大通、顺安等地,后又占领了大半个铜陵县。国民党守军撤退后,国民党第三战区将皖江抗日的前线铜陵、繁昌、南陵四区划归新四军防区。12月,第三支队奉命从南芜宣地区逐步移防到铜南繁地区,支队司令部驻在南陵的沙滩脚,政治部驻铜陵的燕子牧,第五团团部驻凤凰山。后因对日军作战需要,军部又先后调一支队一团、二支队三团来铜繁前线,这样在铜繁前线统归三支队指挥的新四军共有2000余人。1939年4月,为便于领导和指挥三支队在铜繁地区的活动,三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和五团团部迁驻中分村,直到1940年4月转移到铜陵桥头杨。他们在铜南繁地区一……[详细]
考溪古建筑群
  考溪古建筑群(考溪村南路亭、汪贵香宅、胡天香宅)位于板桥头乡考溪村,其中考溪村南路亭及汪贵香宅、胡天香宅保存较好,对研究考溪红色革命历史很有价值。考溪村南路亭坐落于考溪村村尾,坐北朝南,东西走向,粉墙黛瓦,人字顶,单间建筑,占地面积22平方米,建于清末,2015年进行了整体修缮,保存现状良好,历史价值较高。1933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部队战略转移,留下部分骨干党员继续在皖南一带发展地下组织。舒梦熊来到考溪村一带开展革命工作,考溪村南路亭作为一个秘密联络点,地下党同志在此接收、传递革命信息。汪贵香宅坐落于考溪村村中央,坐北朝南,一进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层间高2米,硬山屋顶,三合土地坪,建于清末年间,保存现状一般。坐落于考溪村村中,坐北朝南,一进三开间,二层楼房,硬山屋顶,三合土地坪,门楼镶嵌四块飞砖,装饰古朴简单,房屋整体未见雕刻,占地面积102平方米,建于清末,保存现状很差。汪……[详细]
砀山天主教堂
  砀山天主教堂,位于砀山县城关,由加拿大和法国传教士联合建于1914年,1917年竣工。整个教堂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79平方米,由钟楼、圣堂、更衣室三部分组成,钟楼尖顶,与圣堂十字建筑浑然一体。圣堂外观青砖小瓦,朴实无华,厅内结构复杂,金碧辉煌。1998年5月4日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82年德国圣言会的传教士开始在砀山县侯家庄传播福音,1892年法国神甫艾莱沃在侯家庄建立了教堂和学校,开始了天主教在砀山乃至宿州的传播的历史。1929年天主教在皖北成立了蚌埠教区,宿县、灵璧、泗县的教务归其管辖,而砀山的教务则归徐州教区管辖(砀山县于1955年划归安徽省)。教会在各地开办学校、医院和慈善事业,其中有宿县崇真中学、砀山晨光中学和泗县崇正小学(1949年停办),信徒达到15000人以上。1930-1950年代,天主教堂历经战乱,但其仍作为私立晨光中学校舍,和砀山中学临……[详细]
半塔保卫战旧址
  半塔保卫战旧址半塔保卫战旧址位于半塔镇西北光山山坡上,目前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半塔烈士陵园位于半塔保卫战旧址,半塔古称白塔,历史悠久,因塔塌倒三层,仅存半个塔,故名半塔,地名亦称半塔集。半塔集地处苏皖两省的盱眙、天长、来安、六合、嘉山五县交界处,四周丘陵起伏,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九三九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开辟了以半塔集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打开了淮南路东敌后抗战局面。一九四○年三月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安徽李品仙,江苏韩德勤两顽军对我皖东地区实行东西夹击,妄图消灭我新四军部队,我军在0中原局书记-同志率领下,对-顽固派的进攻予以坚决反击,浴血奋战,击退了顽军多次进攻,最终取得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半塔地区地形险要,山势如环,抗日战争时期为新四军在津浦路东的活动中心。1940年3月,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在此打响。为纪念这一战役和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详细]
龙潭洞遗址
  龙潭洞遗址又名和县猿人遗址,或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在安徽巢湖市和县境内。在县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乡汪家山北坡。地居长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中间地带。构成洞穴的地层系寒武系白云岩,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乡农民兴修水利时,发现龙潭洞内埋藏着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省、县考古工作者联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一块左下侧下颌骨碎片和三个零星的牙齿。这个头盖骨,中等大小,脑壳厚,额骨低平,眉骨粗隆,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尚未愈合推测,和县猿人头盖骨为20岁左右的青年个体。并发现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烧的骨片、灰烬等遗迹。在同一洞穴堆积层中,还发现哺乳类动物化石25种,加上鸟类、爬行动物化石共有50多种。其中有北方生长的肿骨鹿、剑齿虎、巨河狸;南方生长的剑齿象、中国狨、鬣狗等。龙潭洞遗址的动物化石,种类多,分布……[详细]
湖村古民居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绩溪县伏岭镇境内,湖村古民居素以砖雕门罩著称面世,尤以余社旺、章祖旺、章祖强、章秀珍等四户者为代表。这些砖雕门罩的风格内容各不相同,就工艺水平而言,可谓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为传统徽派所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1998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皖政【1998】16号。章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伏岭镇湖村,总面积867.5平方米,为清代建筑。该祠堂为前、中、后三进,坐西朝东,前进门楼为歇山式屋顶,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砌封火墙,仪门彩绘秦叔宝、尉迟恭,其后是庭院、廊庑,廊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设拱轩,庭院条石铺筑。中设甬道,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步设人字轩。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其后庭院,南北端设台阶登上寝楼,寝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有石雕栏板,明间悬挂“文魁”、“武魁”匾额,北山墙前端开一边门,饰垂花式砖雕门罩,……[详细]
291、葛大屋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大屋
  葛大屋位于水吼镇驾雾村胜利组,由顿邱堂一世祖葛观察嫡系后裔葛高知之子葛宪众、葛成英、葛宪怡三人融资,历时7余年营造建成。葛大屋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曾在康熙19年、49年两次为堂内男丁科举进士、知事、乡知而进行修缮“光宗”。在中厅堂和后厅堂上有“乡评善行”、“齿德养优”两块进士第、大夫第贺匾挂件。后厅堂上摆放着十几块反映葛氏家族世系宗祧关系的列祖列宗牌位。顿邱郡这支房头,迄今传到29代。葛大屋的塞口墙在当地同类建筑中其特点更加突出。墙壁高5米,面阔8.8米;墙面磨砖,平雕菱形纹,墙裙绘云雷纹,檐下浮雕斗拱,密密丛丛;斗拱下圆雕四个“菊花头”凸出墙面,并用粗黑线纹题刻“观察流芳”四个大字。这些特点都体现出了当时的制砖焙烧工艺非常先进。中厅堂宽大明亮,殿衙式大圆柱6根,柱础鼓形,腹部饰物有花鸟等。在砖木构件上皆有苏式彩画与清式“三雕”,样样匠心独运,款款内涵丰富,其中花鸟凤鱼,山水人物等小品,不……[详细]
刘海庙与刘海井
  蒙城民间有七仙八景的传说。在七仙之中有一仙人当地百姓称他为刘海仙。刘海,名喆,字昭远,号海蟾,渤海人,金朝进士,十六岁及第,五十岁作宰相。一日下朝路遇两位道人,见刘行礼,请刘至其家稍坐,并向刘讨一金钱,自拿出鸡蛋十余个,把蛋垒在金钱上,刘见了大惊曰:“太危险了。”道人曰“宰相,你才真太危险呢?伴君如伴虎,对不对?”刘喆醒悟,官不做了,换了便衣到终南山出家,他云游时到过蒙城,在蒙城城内西北隅修练,建有一庙,庙东墙外有井,相传为刘系蟾处,至今井上留有绳痕,或即当时遗留之仙迹耳。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刘海与金蟾”的故事。在老城内西北角处有一古庙和庙院,庙东墙外有一水井,这就是我县民间流传的刘海庙和刘海井。庙虽不大,名声甚远。庙中有三神殿,在中间神台上坐有一位胖胖面带笑色的神像,在他的两肩上挂着一条穿有金钱的如意带,用两手拿着。神仙面前有一金蟾正在用嘴系金钱的样子,这就是“刘海仙”。后来又在庙殿东间的……[详细]
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位于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郑村镇棠樾村,古民居为明清时期所建,主要建筑介绍如下:欣所遇斋及存养山房:清嘉庆年间建,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之弟鲍启运故宅“遵训堂”的偏厅,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欣所遇斋,北为存养山房,中间用一屏大型花墙相隔,总占地面积418.8平方米。皆为二层楼房。书斋三开间,楼下为厅,匾额为清书法家胡长庚篆书。山房亦为三开间,前有较宽敞庭院,东边有过厢,可与书斋相通,匾额为清书法家王文治所题。保艾堂:清嘉庆初年建,该建筑群原有一百零八间房,三十六天井,是徽州地区有名的巨宅。现存保艾堂白果厅为原三座大厅之一。该厅北向,三开间,厅前、左、右有回廊,中为天井,占地面积178.6平方米,大门外有宽敞庭院,堂西有避火弄,将建筑群分为两部分。大厅悉用银杏木料,用材不大但典雅精致。保艾堂曾有“安素轩”书斋,因刻“安素轩法帖”而闻名于世。堂主人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鲍漱芳父子……[详细]
瀛洲章氏宗祠
  坐落在瀛洲村的章氏宗祠,距绩溪县城9公里。历史上,该祠曾有多次修建,最后一次重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此后未有大的修缮。据有关资料记载:瀛洲章氏宗祠是根据龙川胡氏宗祠的建筑技艺重建的,因此,它的建筑风貌与龙川胡氏宗祠基本相同。该祠占地面积1295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宗祠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进组成。门楼前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庭院,庭院的南向有一座四柱三门牌楼式院门。门楼为重檐五凤楼,前檐的东西两边列用水磨青砖砌筑八字形券门,其上方饰以书卷式砖雕匾额;仪门两旁一对高大抱鼓石对峙,抱鼓石的须弥座镌以精美浮雕纹样,堪称石雕艺术之精品。门楼上的额枋和博风板上雕刻有叱诧风云、扬鞭沙场、农耕稼穑等图案,栩栩如生。中进有14根围粗1.63米的银杏圆柱,梁驼上精雕细镂,有象征着多子多孙的葡萄、松鼠纹饰等。宗祠的后进为章祠的寝楼,专供祖宗牌位的地方,显得肃穆庄重。章氏宗祠规模较大,建筑技艺较高,而且保存……[详细]
295、下尖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尖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潜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塔空心仅两层,第一层四面砌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第二层壁间嵌砖雕媚匾,内镌“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竹溪翁汪道植谨立”。其余五层为实心。现塔檐及顶部已毁。此塔分明下边大上边小,因何呼为“下尖塔”?对此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无比。不知哪一年,有条黄鳝精古井为王,兴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万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让二郎神下界除妖。黄鳝精知道自己没法跟他较量,便就近钻进泥潭沙窝里,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赶山鞭舞得叭叭响,它也不露头。二郎神一怒,便从腰里取出另一件名叫“下尖叉”的宝物,瞄准黄鳝精藏身处狠狠刺去。这一刺虽没刺中黄鳝精的要害部位,却也让它受了重伤,流血不止。黄鳝精伤是伤了,但困兽犹斗。拖住下尖叉就往深井里跑,宁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