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迹介绍

海阳四塔
  海阳四塔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年代为明。海阳四塔,是指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南的巽峰、丁峰、富琅、万峰四塔。巽峰塔位于休宁县海阳镇下汶溪村旁的玉几山东。建设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为楼阁式建筑结构砖塔,塔形六角七层,全高约35米,每层四个拱门,内有168级螺旋形梯道直通顶层。塔顶有宝葫芦状塔刹。塔内有以佛教为题材的壁画,虽年代久远,线条仍清晰可辨。丁峰塔,又名停凤塔。位于休宁县海阳下汶溪村的玉几山西,与巽峰塔遥遥相对。建设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楼阁式实心砖塔,六角五层,全高约30米。富琅塔,又名“水口审皋”。位于休宁县海阳镇南面富琅村(有称为万安镇富琅村),与巽峰塔隔溪相望。建设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为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现存四层,外形完整,残高约17米。砖砌突伸的重檐,工艺精细。万峰塔,位于海阳镇汪溪村(或秀阳乡汪金桥村太阳坞山头,昔称海阳三塔者,不含此塔。福注)……[详细]
正阳关城门
  正阳关城门位于六安市寿县,年代为清。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镇已有2530多年历史;又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据此正阳关至今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淮上古镇正阳关,虽在历史上屡遭兵燹和洪水的侵害,但至今仍保存有三座建于大清同治年间的古城门——北门、南门、东门(西门已毁于解放前)。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三座城门的内外门额上均镌有古人的题字,字体或雍容端庄或遒劲苍润,非但含义深刻、意味隽永,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正阳关原有民筑土圩以御洪水,清同治五年(1866年)寿州知州施照,在土圩旧址上“改筑城垣……,城周围七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计四里三分。……[详细]
403、程氏宅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氏宅
  程氏宅东邻赵仁丰住宅,西连程松林住宅,南接祖贤明住宅,北临泮临街横巷。程氏宅建于明代万历十八年(1600年),占地面积156平方米,是一座前后3间2楼结构,并以前后厅天井为中心的内向方形合院式建筑。这种以天井为中心的内向合院,充分地利用了天井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并且在天井处还可以设置盆景鱼池,以增加变化,在宅内体现自然之美。程氏宅大门设在左侧,建有木栅栏,2楼门亭与厨房相连,隔以砖墙,设拱券耳门进出,厨房有后门小巷。大门门洞用花岗石做为门坊,大门用方砖贴面,钉成斜方格状,均以铁皮压缝为边,砖中央用圆头铁钉钉牢,气势轩宏庄重。后进左侧的厨房门,亦用方砖贴面,压以铁皮。天井的水平墙高9米,两侧山墙高13米,天井地面铺青石,前天井设置了花岗石花台,为明代遗物,楼下厅堂宏丽宽敞。檐柱月梁梭形,石础磉复盆形,厅堂梁下雕饰金钱梅花挂落,彩绘天花,地面用三合土铺成,1楼2楼檐口各为六攒斗拱。顶铺望……[详细]
芜湖广济寺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赭山西南麓。殿宇依山构筑,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又称“山门”)、药师殿、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地藏殿、广济寺塔,共有88级台阶,四重殿宇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后殿比前殿高出数十米。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天王殿内是十米多高的弥勒、韦驮像,两侧是哼哈两金刚。药师殿正中供奉着药师佛,药师佛曾发十二大愿,医治众生病苦,消灭延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三尊大佛,左右各有一尊配像,两边是十八罗汉。最上一层为主殿-地藏殿,两旁护以铁链。该殿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它仿照九华山的肉身宝殿式样建造,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萨像,高达12米,十分庄严。殿前一株银杏古树,为宋代所植,至今枝繁叶茂。地藏殿西侧,有一栋两层0“滴翠轩”,传为宋朝书法家黄庭坚隐居读书处,楼下墙上嵌着许多碑刻。相传唐开元七年(719年),24岁的新罗太子金乔觉云游中华抵芜湖,先到褐山,后到赭山,曾在此开坛讲经说法3年,后定……[详细]
阜阳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方,即巽方。《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乾角”。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记载: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疏去:“风既相随,无物不顺”。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详细]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位于东至县。周馥接官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构,硬山墙仰瓦屋面,正脊1米多高。接官厅有门楼、主楼两层,内设会客厅、客房、设施豪华。厅内悬有御赐匾额:“七旬齐案,五子登科。”七旬系指周馥和夫人寿诞,五子系指长子学海、二子学铭、四子学熙、七子学渊、九子学辉,他们兄弟都中了进士、举人、拨贡等科举。还有一块御赐“风清南服”匾额,是对周馥督江南各省,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时为官清正,受南方人民爱戴的褒扬。另有一块本县绅耆赠送的匾额,上曰“嘉惠桑梓”。接官厅右侧,是周姓义塾的楼房、花园、厨房、厕所等。周氏宗祠位于接官厅西约150米,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09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构。前部分为“四水归堂”天井房,后部分是硬山墙仰瓦屋面,与接官厅几乎同一形制。两幢古建均由周馥建于清光绪年间。周馥,清末封疆大吏,曾辅佐李鸿章办理洋务30余年,曾任北洋通商大臣、陆军部尚书……[详细]
铜陵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目前建设面积3700亩,其中核心区1200亩,示范区2500亩。 在“十五”期间,园区全面开展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实施国家、省、市、县级农业项目50项,引进新优品种600多个,应用新技术100多项、新材料50多项,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科技示范的协调发展。其中,核心区累计实现产值2500多万元,仅2005年就创产值850多万元。园区2001年和2004年两次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园。整个园区初步探索建立了以工业园区理念抓农业园区建设的机制。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该园区根据有关要求制定了“十一五”规划,即到2010年,将园区核心区建成铜陵农业科技应用创新基地和国家级农业旅游观光点,实施国家、省、市、县级农业项目50项,基地产品无公害,生态环境达AA级以上。建立健全园区科研和推广服务体系,建立6个规模示范基地,科技贡献率达70%,园区社会生产产值增长35%,综合效益达到国家……[详细]
宁国仙人塔
  仙人塔地处雾灵山前坡的仙人塔景区,位于海拔1400米左右的“V”型山谷之内,沟谷两侧山崖陡峭,崖高均在百米之上。云里雾中,时隐时现地冒出一座独秀奇峰,她从山峦中突兀拔地而起、挺拔向上。犹如破空利剑,又似擂鼓神槌,更似一峨冠博带、信步山间的得道夫子,吟诵着雾灵山的“奇、险、秀、”;犹如南天玉柱,又似定海神针,穿云刺雾,傲视苍穹,更像一位凛凛仙人,围柔纱、系银带,指点雾灵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云消雾散之际,我们会发现,这孤立的山峰,不像承德的棒槌山浑然一体,却是由岩石天然节理发育而成,岩壁自然裂缝较多,似乎由大小不等的许多石块自然砌合。峰体左无毗连,右无依托,平地而起,突兀挺拔,似令箭荷花一枝独秀。这独秀奇峰的峰体,基本属于四角形状,高48米,地际部分宽9米,厚5米,上尖下粗,就像一座四角宝塔。塔直顶方,顶上又有一块巨石,犹如明摆浮搁,恰似塔顶冒出的塔尖,看起来就像人工建造的,奇妙雄伟,鬼斧神……[详细]
钟离城遗址
  钟离城遗址位于凤阳县临淮镇东1.5公里处凤阳至明光公路北的望城岗上。是安徽省现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城遗址,为春秋钟离子国故城遗址,后为吴、楚兵争之地。该城南接丘陵、北凭淮河、左依濠水、右拂花园湖支流。公元前538年,楚箴尹宜咎筑此城。秦建县、晋置郡于此,隋移治至城西称濠州,即今临淮关,该城废圮。史书载,周代在此设方国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钟离为楚属邑。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吴、钟离边邑儿童争桑,致两家相攻,互有死伤,吴王发兵攻楚,钟离城又被吴王夺去。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秦汉时均在此设郡县。至唐代武德年间移至城西今临淮镇,故城遂废。钟离城自建至弃,沿用时间长达1200多年。现城址保存尚好,钟离城原有四方形夯土城墙,南北长约380米,东西宽约360米。夯土城……[详细]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是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入禁廷,尽阅内府文献典籍,常与汤若望讨论医学、天文等科学。后脱离宦海,削发为僧,云游各地,著书立说,倾心书画,娱情山水之间。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赴岭南途中,船至万安惶恐滩,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他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物理)、社会科学(宰学)、哲学(物之至理)三大类。在哲学上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的见解。第一次提出“合二而一”的命题,揭示事物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强调哲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即名“寓通几……[详细]
亳州汤王陵
  位于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据《亳州志》记载:“汤陵西有桑林,是成汤王祈雨处”,东北有桐宫,是伊尹囚禁太甲之处,今具无存。汤王陵坐落在曹县城南10公里的阎店楼镇土山集村西,东距菏商公路约3公里。现存封土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1.5米。陵前现存有明、清两代的“重修汤陵碑”。商汤,子姓名汤、名履,又名天乙、大乙、武汤、武唐、天一场等,史称“汤有七名”,他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是仁者之君,如《史记-殷本记》载,一次成汤外出游猎,见有人张网捕鸟,那人还祝祷说:“原从天上飞的,地下跑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网中。”成汤听后认为太残忍了,便让那人撤出三面之网,并祝祷说:“想往左就……[详细]
412、孟表墓
孟表墓
  孟表,字武达,是我国南北朝时代济北蛇邱人。他起初在南齐明帝时,任马头(今安徽寿县西北)太守,后归顺北魏,任南兖州(今山东兖州)刺史,赐谯县(今亳州)侯,镇守涡阳。涡阳即今蒙城。北魏皇兴二年(468年),魏军大举南进。夺取南齐淮北四州,建涡州涡阳县,治所在原山桑县城。后迁至蒙城涡河闸北的漆园故址。涡阳当时位于北魏与南齐边界,是两-事上的必争之地。南齐永泰元年(498年),齐派豫州(今河南汝南县)判史裴叔业率精兵五万夺取涡阳。仗打得异常惨烈,齐军大兵压城,把涡阳重重包围,魏军孤城固守。齐军把魏军尸体堆在城外,城内粮尽,孟表率领守城将士吃枯草、草根、树皮,顽强固守二个多月才被救解围。因镇守涡阳有功,北魏孝文帝封孟表为汶阳(今山东泗水县北)伯、平西将军。孟表最后卒于齐州(今山东济南市)任上,谥号为“恭”。孟表仰慕曾在芡河边隐居垂钓的姜太公和庄子,对涡阳这个他曾经建功立业之地更是情有独钟。他死后,人……[详细]
413、洞山寺
洞山寺
  洞山寺位于上窑镇东北神山,山道东侧。 洞山寺原名大圣庙,其建成年代已无可考稽,据传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唐代,位于上窑镇之神山。《怀远县志》、《大清一统志》载:“……其东峰曰神山,高二 百四十五丈”,“中有仙人洞,故名洞山”。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圣诞,适逢阳春,为此,洞山寺会期即定于该日,其会期盛况空前,四面八方,白叟黄童,欢声笑语齐来赶庙会,淮河两岸善男信女,顶礼求神竟至。登其庙台,但见焚香点烛,膝地而拜者无数;又闻锣鼓喧鸣,礼佛求嗣声不绝。洞山寺松竹掩映,山林野趣,又有洞山八景,更使人流连忘返。清道光年间拔贡朱第在《庙启》中这样描述洞山八景:“奇峰障日,并银杏参云;峭壁摩天,挂仙桃而隐雾;洞里则仙人留迹,滩头则王母遗踪;桥落 长虹,横悬崖经度;岩开斗室,藏石佛以称尊。信以为稀有之名区,真属非常之妙迹。”洞山寺于1938年毁于日寇战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洞山寺经人民政府拨款,广大群众集资……[详细]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荫山巷金家大院。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正式成立,军部移驻南昌。随后,主要领导人分赴各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做好部队集中改编工作。把由各红军游击队改名的“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组建新四军的四个支队。从1938年1月中旬起,项英、曾山、陈毅、黄道、张云逸、赖传珠等先后到湘赣边、赣粤边、闽浙边向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并就国共合作、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问题作了动员。当时,有些游击队干部、战士对改编不理解,认为改编是向国民党“投降”,尤其是对“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意见最大。面对这些思想问题,项英等领导人耐心细致地做说服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国共合作、下山改编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生存,不是投降国民党。虽然我们换了名称、军服和帽徽,但我们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详细]
狮山中学玉玺楼
  狮山中学(今名上土市中学)创建于民国14年(1925),是霍山县最早创办的一所正规中学,原名霍山县立西镇初级中学,位于上土市狮山南麓,故习惯称之为狮山中学。学校背倚巍峨耸秀的狮山,东临源远流长的漫水河,水秀山青,环境幽美,是个理想的教育园地。老校舍建于民国11年(1922),楼房系砖木结构,共38间,造型古朴宏伟,转楼拥抱主楼,池台亭榭相映,堪称山区的大建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复校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现占地面积约百亩,分教学区与-区,两区间隔着千余平方米的体育广场,有“一、二、九”路相连接。道路两旁的风景树,行列有序,荫翳蔽日,给人以静谧之感。出校门是霍山边陲山区商品经济和文化活跃的集镇——上土市,沟通安徽、湖北的干线——霍英公路贯穿其境。教学区两幢新建的教学大楼巍然矗立,与古老的原教学楼相对峙,俨然如学府。民国11年(1922)学校创建之初,首由西镇知名……[详细]